工筆人物畫起稿太難?找對方法跟著練,難題迎刃而解

2019-09-03     宋宋說國畫

畫國畫,人物造型最難,不少人畫了很長時間畫,還是只能摹別人的線描稿,自己沒辦法獨立完成,更有甚者,一些自詡為國畫家的人,參加展覽的作品也用摹照片的方法起稿,這樣永遠不能提高造型能力。

要想畫好國畫,不能迴避難題。

接下來,我們就以李公麟的人物畫為例講一講。

《五馬圖》 局部 李公麟 宋代

我在前幾篇中提到的王秉復老先生所講「筆序」的內容,在此不再贅述,如果沒看過的朋友可以自己去看一看。

全身像也有「筆序」,除了「筆序」,還有我認為對初學者有用的方法,在後面綜合在一起來說明,希望對大家有用。

先畫頭後畫帽

因為前面有專門講臉部畫法的文章,在此就不多說。

先畫鼻子和嘴,再畫眉眼。

有不少朋友都說線描看起來很簡單,畫起來卻難,即使知道筆序還是找不准形的位置,針對美術基礎薄弱的國畫愛好者,我講一個「比較」的觀察方法,根據這個方法練習一段時間,相信你的造型能力一定會得到提升。

畫國畫起稿有一個「打格子」的方法,就是將要臨摹的對象打上格子,然後在自己的草稿上也打上格子,根據格子來找形就容易多了。

《維摩演教圖》局部 李公麟 宋代

我們可以藉助這種用格子輔助造型的思路來練習。

畫好鼻子以後,在心裡順著鼻子兩邊的輪廓畫兩根垂直線(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將這個本應該只在心裡出現的線條畫了出來)。

比較一下,右側嘴角與右眼內眼角大概恰好在鼻翼的垂線上。左側嘴角則比鼻頭的垂線略偏右一點,而左眼外眼角則比鼻頭的垂線略偏左一點。

兩隻眼睛在一條水平線上。

以已經畫好的內容為參照,通過比較的方法來定位,這樣找形就會容易得多。這個方法不僅適用於工筆畫人物,也適用於其他的造型藝術,非常實用。

在比較的時候,可以通過找關鍵的點來輔助定位。

在這個示意圖裡,我用相同顏色的點標示出畫耳朵時可以參考的點,根據這些點,就能大概定位出每一筆起筆和收筆的位置。

根據標示出的紅色的點和過這些點畫的垂線與水平線,在已經畫好的臉部找到對應的位置,就能比較容易找到起筆和收筆的位置了。

頭部畫完以後,接著畫衣領,然後再畫肩膀。

畫完肩膀後,先畫手,後畫袖子。

老先生講的這個筆序也是先將關鍵的點定位出來了,所以再畫其他部分就容易得多。

最後畫下半身

通過垂直線的比較可以看出來,下半身袍子的位置是比上半身偏左一點的,如果不用比較的方法去觀察與定位,很容易把袍擺畫得太靠右邊了。

兩腳張開的位置大概與肩同寬。

任何方法都不是絕對的,熟練以後,可以按照各人的感覺自由地畫。

不過,筆筆相生的筆意是一定要有的,中國畫講究「氣韻生動」,如果沒有氣息連貫的筆意,氣韻也很難表達出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AIWCCm0BJleJMoPML-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