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楊爍帶兒子的樣子,簡直要窒息,求求你對他好點吧

2019-12-23   油炸綠番茄

我今年看過的最恐怖的影視作品叫【爸爸去哪6】。


看完楊爍帶娃,整個人都要窒息。


楊雨辰的出場其實很討喜,又乖又好看,還特別懂禮貌,會哄妹妹開心。可就是這樣一個幾乎挑不出什麼毛病的孩子,在楊爍眼裡卻樣樣都看不順眼。


兩個人一下車,楊爍看都不看一眼孩子,一馬當先自顧自走在最前面。


一回頭髮現兒子從另一側下了車,他就怒了,喝令孩子必須重走一遍。


就那麼點小事,但是你能感覺他的眼睛都要噴出怒火來了,說話都是咬牙切齒的,這是有多恨自己兒子?

Why???


楊雨辰走路有點內八字,楊爍又不幹了,沖他呼呼喝喝:腳尖沖前!


楊雨辰一聽就更慌亂了,看得出他努力想走好,但越急越出錯,楊爍再次沖兒子咆哮:不會走是吧?跑上去!(重新)走回來!


簡直不可理喻,內八字又不是什麼錯誤,是孩子發育出現了問題。你作為父親竟然沒有及時發現帶他去矯正已經很失職了,現在還要用這個來懲罰他,羞辱他?


走到一半,有處風景不錯,楊爍立馬生硬地向兒子甩出一句:拍不拍照?好像恩賜他一樣。


看兒子不響應,又粗暴地來了一句:拍還是不拍。


雖然字幕組強行替楊雨辰打上了「明明很想拍」的標籤,但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還沉浸在剛才的委屈里的男孩根本就沒有什麼心情拍照。


他只是出於對父親的忌憚,怯生生說了一句「拍」。


楊爍立馬像拎小雞一樣把兒子拎到自己前邊,替他擺了一個大鵬展翅的造型。

照片里的楊雨辰一臉生無可戀,就差哭出來了,哪有一點點遇見美景的歡喜。


營地很遠,楊雨辰選擇的五號又是最遠的一個,這麼小的孩子背著個大書包,再加上高原反應嚴重缺氧,體力已經明顯不支,喘氣都變得費勁了。


工作人員提醒他可以抱孩子一段,被楊爍粗暴駁回了:他自己選的,自己承擔,我不管!


兒子越是呈現難受的神色,他越是開心地在一邊嘲諷:你要選五號,棒棒的!


嫌孩子走得慢,他又不幹了:你能不能快點?不能我讓你跑到村口再走回來!


從頭到尾,我沒聽楊爍問一句兒子「你累不累」,除了凶就是吼,好好跟孩子說話就這麼難嗎?養條狗還得給塊骨頭吧。

終於快到了,他又向已經快癱瘓了的兒子發起了「死亡號令」:如果先讓我跨進門檻,你就從頭再走一遍。


嚇得楊雨辰只能強打精神沖在前邊。我很費解這個腦迴路:他為啥要跟你一個標準,還要做得比你好,你幾歲他幾歲啊?


終於到了,楊爍又開始了對兒子的新一波嘲弄,他不懷好意地問楊雨辰:下次選幾號?


楊雨辰戰戰兢兢地說:一號……


他立即輕蔑地說:下次一號最遠。


兒子還活在被遙遠的五號營地支配的恐懼中,當了真,怔在那裡,半天不知道該怎麼選。看著兒子驚慌失措的神情,做父親的就更得意了。

到了營地,楊爍催兒子疊衣服,嫌兒子疊得慢動作不對,眼神都快噴出火了,知道的這是他兒子,不知道的以為是對待階級敵人。


我隔著螢幕看見楊雨辰的恐懼,看得我都快哭了,特別想穿過螢幕去抱抱這個孩子。直到關掉視頻,這顫慄的眼神仍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


經歷了一天的折磨,這個孩子實在受不了,躺在床上呼呼大睡。楊爍新一輪的迷惑操作又開始了,他強行把楊雨辰叫醒逼他泡腳。

泡腳水滾燙,楊雨辰試探了幾次,根本不想把腳伸進去,但是楊爍不顧兒子表現出來的微弱抗拒,強行把他的腳往熱水裡摁。

楊雨辰忍著燙,不敢哼一聲。


如果楊爍帶兒子泡腳的出發點僅僅是希望兒子解乏也就罷了,但是他對著鏡頭侃侃而談,表示希望兒子藉此學會感恩,將來孝順父母,連一盆泡腳水都承載著一個小孩子根本背負不動的有條件的愛。


所以當他看到兒子不發一言,泡完腳重新上床睡覺後,他大失所望,憤怒地說了一句:你連句謝謝都沒有!


你這麼對孩子還要求他感恩?他將來不恨你你就感恩吧。


真心希望楊爍不要雙標,等自己老了坐在輪椅上,兒子也能按同樣的標準對他。


面對楊爍的魔鬼式帶娃,連之前爸爸們眼中最凶的陳小春都自愧不如,感嘆楊爍對兒子簡直像軍訓。


講真,陳小春對兒子雖然也嚴厲,但你起碼能感覺到愛的流動。


而楊爍,完全看不出他對兒子的感情在哪,從頭到尾都充滿著「我是你爸爸」的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威,不聽話就來上一鞭子,好像馴驢馴馬。


我勸他去看看醫生,這是躁狂症加嚴重的表演型人格。他對兒子的方式,是最典型的打著「為你好」的名義恃強凌弱以大欺小,享受隨意操縱孩子的樂趣,我不信他在劇組敢這麼跟導演說話。

對楊雨辰除了心疼還是心疼,而且隱隱為他的狀態擔憂。


如果孩子能哭能鬧反而是好事,說明他可以發泄出來,情緒表達的通道至少還是暢通的。


最怕的恰恰是這個孩子特別懂事,全程無論多麼委屈,都強忍住沒掉下一滴眼淚。


他不是不想哭,是不敢哭。我不覺得這樣能培養出什麼獨立的男子漢,你看他的眼神,躲躲閃閃,畏畏縮縮,哪有半點自信。


越是平靜,越是潛藏著萬丈洶湧。凡是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心理一定都是千瘡百孔的,只是外人不會覺察。

那種雖然不敢哭卻敢去死,覺得這個世界毫無值得留戀的地方,一分鐘都不想再活下去的感受,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


楊爍還有個女兒,而他對這個女兒就寵溺得多。按照他的說法,你(兒子)是男人你就要擔負責任,所以要格外嚴苛。


聽上去好像是愛之子則為之計深遠,其實是標準的大男子主義。

9102年都快翻篇了,男女平等的時代,為什麼男孩就要當牲畜養,女孩就要當廢物養?重男輕女和刻意的「重女輕男」都是一樣可悲。

男孩子就不配得到一份真真正正的愛嗎?這不是所謂的鍛鍊男子漢,而是打壓他,侮辱他,讓他連個人都做不成。


我也有兒子,我也從來沒有慣過他,他每天衣服要自己穿,玩具要自己收,不完成作業不能去玩。我說的話他基本都會聽,說好看一集動畫片絕不看兩集。


但是我們家的氣氛一向是開心歡樂,甚至沒大沒小的。

他從來沒怕過我,不高興的時候會對我說:媽媽我生你的氣了。開心的時候會突然親我一下,甜甜地說一句:媽媽我愛你。

你根本不需要讓孩子出於對你的懼怕而去乖乖聽話,他之所以去做正確的事僅僅是因為它們是正確的,那麼今後無論有沒有你的場合,他都會堅定地做下去。


孩子的生命屬於他自己,他生下來就是為自己而活。


為什麼一定要怎麼擰巴怎麼來,讓自己和孩子都處於極度彆扭的狀態?因為楊爍自己的童年必然就是這麼彆扭過來的,這樣的價值觀只能是習得的。


他的童年被這麼對待,所以這是他深以為然的教育方式。他甚至認為,沒有父母當初的嚴厲,就沒有今天的自己。


你說他不恨自己的父母嗎?其實是恨的,只是這種恨隱藏在了感恩的表面下,連自己都沒有覺察,而只是悄無聲息轉嫁到了對待下一代的方式上。


「我能行你為什麼不行?」

這個潛台詞其實是我從小被這麼對待所以有了今天,你憑什麼不行?我小時候吃了這麼多苦,你憑啥活得輕鬆?

這才是魔鬼教育最嚇人的地方。不成功倒是好事,至少還會反思。成功了,很容易就順理成章地得到了「不逼能成才嗎」的結論,一代代延續下去。


當然,也有例外。


比如董卿也是魔鬼教育下的產物,但是她在談起自己孩子時一臉柔情,我相信,她就斷然不會再讓孩子走自己之前那條路。


這就是讀書和不讀書的最大區別。

楊爍顯然沒有讀過任何育兒的理論,跟孩子實際接觸的時間又非常有限,他那點可憐的帶娃經驗,全部都是從自己父輩母輩那裡習得的,能不出問題嗎?迷之自信的背後就是無知。


我也生長在一個異常嚴苛的家庭中,我年輕那會兒也以為嚴才是愛,直到我想要一個孩子,於是學習怎麼去做一個好母親。

當我第一次翻開那本【無條件養育】,看到那句「在愛中成長的孩子更容易獨立,因為他們充滿了安全感」時,我的世界好像被打開了一扇窗,豁然開朗。

如今的我每天看著大聖的笑臉,都覺得自己在擁抱過去,一點一點被治癒。

那些在愛中長大的孩子不需要刻意去學習怎麼做父母,他們天生就是愛的高手。

而那些在魔鬼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你的童年沒法重來,但當你學會怎麼去愛孩子,你才能真正放下曾經傷痕累累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