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甘情願扎進學習的海洋,大概是從我兒子上四年級開始的。
他上一年級的時候,拿出了整頁寫滿2+2=4,3+3=6的作業本,「爸爸,老師讓家長檢查簽名」,我看了看,心想:「這什麼玩意,這也叫家長檢查?這不侮辱人麼」......
二年級的時候,考卷里開始出現了神志不清的應用題,雖然有點繞,但兒子還是不費吹灰之力就會做,我心想:「這麼簡單用得著家長輔導?這不侮辱人麼」......
三年級,一百道加減乘除運算讓一口氣做完,我不得不拿出計算器來檢查他的答案,如同一台沒有感情的機器,我想:「讓我一個理科高材生來玩計算器,這不侮辱人麼」......
到了四年級,他上了一個數學拓展班,拿回來一摞怪裡怪氣的測試題,看到題目的那一刻,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養雞場管理員給三群雞分玉米粒,若只分給第一群,每隻雞可以吃到12粒;若只分給第二群,每隻雞可以吃到15粒;若只分給第三群,每隻雞可以吃到20粒。那麼若想平均分給三群雞的話,每隻雞能吃到幾粒?
這管理員這波操作,這不是侮辱人麼。
以我堂堂理工科高材生的智慧,手起刀落,忍住沒用函數,只用了三元一次方程就求出了一個完美的答案!然後兒子說:「爸爸,不能用方程。」
那一刻,我感覺我不配養雞。
這件事給我的打擊,不亞於十年前孩子媽說我是「算數盲」,因為結婚後她發現了我的一個重大缺陷——100以內加減法需要掰手指頭,還算不對。
主要是我在結婚前一口一個「納什均衡博弈論」把她唬住了,但後來她發現,無論是我的納什均衡理論和斐波拉契數列,還是我的庫侖定律和量子力學,甚至我的引力波與黑洞,都在買菜時起不到什麼作用,而我在加減能力上的缺陷會讓我連買根蔥都賠本。
雖說她說找一個理工男唯一的好處就是指望我能給娃輔導數理化,但當她發現自己數學比我還好的時候,我的地位下降了,我只能先養尊處優,哦不,韜光養晦,我一直在等兒子長大,好用我滿腹高深的學識來為自己挽尊……
但四年級真的來得太突然了,從原本的傻白甜式侮辱型習題,突然轉變成讓人目瞪口呆的殺腦細胞奧數題,導致每晚總有那麼一刻,是我拷問靈魂的時間,沉溺在知識的海洋里無法自拔。
幸好,每一次我都化險為夷,最終把題做出來了,無論是在深夜11點還是12點,或是第二天。只要兒子和他媽喊出那句魔咒「這道題怎麼做啊」,我就插翅難飛了。
我當時突然意識到:這才小學,我已經半條命搭進去了,掐指一算,未來還有八九年的時間要拼殺,我這條老命不知道還能不能撐到兒子上大學啊。
但我和大多數家長一樣,有九條命,就算一年一條,也能熬過九年義務教育,更何況我已經賺了三年。
小升初那年,我的學習積極性達到了巔峰。但這裡有一個意想不到的節外生枝——兒子長大了,他對我產生了質疑。為了一道題的做法和答案,他要跟我爭半天。
但我能認輸嗎?認輸是不可能的,畢竟我為了那些題,不僅查了百度,還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都徵集了一圈最佳方法了,是集大眾智慧於一身的,所以怎麼可能輸給一個毛孩子?
但有時,兒子的解法果然是贏在套路,不得不服。呵呵,一道五年級數學題輕鬆撂倒那些985高材生和各大企業高管們,他們振振有詞地教我簡便方法,害我信以為真,敬佩不已,到頭來卻又輸給了一個小學生。我不要面子的啊?!
以後做小學生的數學,再也不要相信大人了。
家長陪讀也是有三分鐘熱度的,剛剛觸碰到知識瓶頸的時候,我陪娃學習積極性也非常高漲。然而故事的發展非常戲劇性,此後的一兩年中,我開始出現頭痛腦熱心悸四肢酸痛等症狀。
當初信誓旦旦說「理科交給我」的那個懵懂老父親,後來終於發現時代的跨步大了點,已經和我們想像得不大一樣了。
孩子媽安慰我說:「不要太強求,數學又不是廣播體操,廣播體操你不會可以練,但數學你不會就是不會。」但我的倔強不允許自己放棄,我說「別管我,讓我再研究一會」,她終於忍不住大吼了起來:「你再不關燈我怎麼睡覺啊,都一點多了」。
數學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數學可以拉近夫妻關係,也可以破壞兄弟情誼。數學能讓對方瞬間對你崇拜出星星眼,也能讓她粗暴不耐煩地把你轟出房間,差別就在於你做沒做出來,而且是不是用「小孩子的方法」做出來的。
但總有一天,你會習慣你還沒看懂題目,你的孩子已經把答案拋給了你。
最破壞親子關係的事之一,就是我輔導孩子學習。而最能挽救親子關係的事之一,就是孩子輔導我學習。
試想一下,當你在覺得人生充滿意義和樂趣的某個周末的早晨,你發現兒子精神不振,目光呆滯,你問他在想什麼,他說:「我在想,鎢酸鈉晶體加水溶解後再加入鋅和稀H2SO4,反應生成一種藍色化合物+5價且沒有H2產生,如果用酸性溶液滴定這種藍色化合物可以將其氧化成一種黃色化合物,+7價錳又會被還原,那這種藍色的化合物到底是什麼呢?」……
你也許會出於本能地自救:「啊哈哈哈,這題我得想一會兒,要不你先換一道給我試試?」
然後他可能會滿足你:「兩個平行的均勻電場,右半部分有一個垂直的勻強磁場B,一個質量為0.1kg,帶電量為0.5c的物體,從左往右開始摩擦,那麼這個物體是帶正電荷還是負電荷?」
詭異的氣氛中,你也許只想把自己泡進藍色化合物中在地上摩擦摩擦......
但孩子也沒想真的問你,他會帶著一如既往的淡定,說:「沒事兒,反正你們也不懂,我去問同學吧。」也許他們班理科最差的學渣也能回答出那道題,但你不能,你不能,不能......當年全村高考狀元的你不能......
中年人的骨氣已經所剩無幾了,如果在娃面前還不硬撐,那絕對是有失體面。
我兒子今年剛上初中,對於未來我雖然充滿了未知,但也充滿了已知,為了鼓勵自己學無止境,完成陪讀到高考才停歇的夢想,我先下手為強,買了兩套勵志學習用品送給自己。
我把他們放在了跑步機上,寓意「若沒有豐富的知識填充內核,徒有性感的外表又有何用」。
滿滿兩大箱的理化套具,讓我終於在電烙鐵之外有了新的奮鬥目標,雖然已經是四十多的人了,但在學習的氣質這一塊上,仍然要拿捏得死死的,假設自己是一個文盲,帶著天賦一餅重走數理化之路,這感覺會讓我踏實很多。
一想到在我兒子開始學物理化學之前,我已經成為一名看得見摸得著的資深專家,在這個家裡我的威望想必能提高到柚子之前。
放眼望去,有的男人在玩單反,有的男人在玩航拍,有的男人在玩理財,還有的在玩資本大戰或多人遊戲,但總有一些男人玩得很另類,從幼兒園的手工作業一路玩到大多數人看不懂的神秘物質。
這樣的硬核老父親,你家有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nZn0nEBfwtFQPkdTBs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