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開源掌機」,不知道有多少小夥伴聽說過或者知道?這類產品多數機型所具備的體驗就是模擬運行一些年代久遠的家用機、掌機等遊戲,所以又俗稱為「模擬器掌機」。而入手開源掌機的用戶基本是帶有懷舊情懷或是喜歡收藏,而我就屬於後者,我一直都很喜歡收藏那些迷你設計的開源掌機或常規掌機。而常規掌機則是指一些品牌推出的只能運行單一類型遊戲的掌機,就像之前日本世嘉推出的1.15英寸螢幕迷你掌機:Game Gear Micro。
這段時間,我又入手了一款來自國產品牌「ANBERNIC安伯尼克」所推出的開源掌機:RG Nano,這台掌機採用了1.54英寸的螢幕設計,造型很小巧,所以也就進入了我的「迷你遊戲掌機」收藏範圍內。那麼,本篇評測文章主要所講內容就是關於RG Nano的,也算是入手後的體驗感受吧。
先看下外觀設計,RG Nano屬於「豎版造型」類的掌機,正面採用了一塊1.54英寸、解析度為240*240的IPS全貼合螢幕,沒錯,是方屏設計。螢幕下方則是十字方向鍵、A/B/X/Y鍵以及SE選擇鍵、ST開始鍵。
初次上手RG Nano時給我的第一感受就是小巧迷你、精緻,比成年人的掌心還要小,同時CNC工藝的鋁合金材質機身也帶來了不錯的手感。所以外觀設計可以說是RG Nano的整機亮點之一了,如果不說這是一台遊戲掌機,我想多數不知情的小夥伴很可能就誤認為是掌機造型的鑰匙扣或是模型。
RG Nano跟一部螢幕為3.5英寸的iPhone 4比較大小。
RG Nano機身背面更多實拍。
RG Nano機身右側這裡設有電源按鍵以及內存卡槽。
RG Nano在機身頂部這裡設有兩個肩鍵以及Type-C接口,肩鍵使用的應該是微動開關。
RG Nano正面的揚聲器是擺設,真正的揚聲器則位於機身底部,音量大小還算可以,在嘈雜戶外也能聽清,這點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同時在揚聲器旁還設有一個掛繩孔。
RG Nano搭載了基於linux的作業系統,支持模擬運行十多種格式的遊戲,同時系統內還有一些移植遊戲能玩。另外,通過組合按鍵可以對RG Nano進行一些快捷設置,例如:SE鍵加A鍵是音量加、SE鍵加Y鍵就是音量減等。
現在說下具體玩遊戲的體驗。首先,雖然說RG Nano的螢幕只有1.54英寸,但是螢幕顯示效果其實還可以的,但不太適合長時間玩,因為眼睛容易疲勞。而至於清晰度,這得看模擬運行的是什麼遊戲,像FC遊戲沒問題,還沒到那種「需要用放大鏡才能玩」的地步。
不過因為機身小,按鍵布局緊湊,就算是手小的用戶也不太好操作,像A/B/X/Y四個按鍵,一個大拇指就能全部覆蓋,玩動作類遊戲時我常會誤觸,若想避免這個問題,只能用指尖去玩。
模擬部分遊戲的時候,按下電源鍵可以快速調節畫面的寬高比、音量大小以及螢幕亮度的調節。
還可以隨時進行存/讀檔,這點不錯,如果操作技術不行,那就用S/L大法來面對吧。
RG Nano模擬運行GB遊戲顯示效果也還可以,畢竟GB以及FC遊戲的畫面解析度都比較接近方屏。
但是模擬運行街機等遊戲,也就是遊戲解析度並不是偏向於1:1比例時,當全屏拉伸後遊戲畫面會變形,但如果不設置全屏拉伸的話字體又看不清。
RG Nano的系統內還具備了音樂/視頻播放的功能,並且個人實測機身頂部的Type-C接口除了用於充電/傳輸數據,還可以連接相同接口的耳機或是通過轉接頭連接3.5mm耳機聽歌,所以RG Nano也能當作一台MP4使用。
而RG Nano的電池容量則為1050mAh,續航我沒有具體測試了,按照官方說法續航為2.5小時左右。
關於RG Nano這台迷你遊戲掌機的內容就說到這了。說實話,由於小巧迷你的外觀設計,註定了RG Nano在玩遊戲時操作感欠佳,但是拋開玩遊戲體驗,單從設計方面來講,我認為RG Nano的設計挺有意思的,小巧迷你且做工精緻,收藏意義遠大於玩遊戲意義。
所以綜合來講,如果只是單純用來玩懷舊遊戲的話,我就不太推薦RG Nano;但如果跟我一樣喜歡收藏迷你設計的掌機、平時拿來當個掛件、偶爾利用碎片時間玩一下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