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檢:過去一年來檢察機關對重大毒品犯罪案件提前介入4900餘件

2024-06-25   澎湃新聞

6月25日,最高檢舉行「高質效辦理毒品犯罪案件 推進毒品問題綜合治理」新聞發布會,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成員、副檢察長陳國慶表示,各地檢察機關積極發揮偵查監督與協作配合機製作用,持續加強立案監督、偵查活動監督,深挖毒品犯罪線索,積極開展自行補充偵查,及時追捕追訴漏罪漏犯,切實增強了打擊效果。

澎湃新聞從最高檢了解到,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全國檢察機關對重大毒品犯罪案件提前介入4900餘件;監督立案2800餘件3000餘人;糾正漏捕1700餘人,糾正後起訴1300餘人,其中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的260餘人;糾正移送起訴遺漏罪行1400餘人,糾正遺漏同案犯3100餘人,其中被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死刑的250餘人;開展自行補充偵查4100餘件。

陳國慶介紹,各地檢察機關綜合運用抗訴、糾正意見等監督手段,及時糾正定罪量刑明顯不當、審判程序嚴重違法等問題,切實維護司法公正。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全國檢察機關對毒品犯罪案件提出二審和再審抗訴590餘件,已改判200餘件。經檢察機關抗訴,對100餘人改判加重了刑罰,對20餘人改判減輕了刑罰。內蒙古檢察機關辦理的郭某某等人販賣、運輸毒品案,檢察機關認為一審判決未認定其販運海洛因40克的犯罪事實,屬於認定事實錯誤,導致量刑畸輕,依法提出抗訴;二審對郭某某由有期徒刑九年改判為有期徒刑十五年。

澎湃新聞注意到,最高檢繼2021年制發「七號檢察建議」後,又於2023年5月聯合國家郵政局等相關17個部門印發平安寄遞專項行動方案,聯合開展寄遞渠道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嚴防不法分子利用寄遞渠道販運毒品,以合作之力深化平安寄遞建設。在此過程中,刑事檢察與公益訴訟檢察、行政檢察等部門無縫銜接,對寄遞安全問題全方位履行監督職責,形成綜合監督的良好局面。

此外,針對麻精藥品濫用的問題,最高檢及時發布懲治麻精藥品失管涉毒犯罪典型案例,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示範、引領和指導作用。針對辦案中發現的醫療機構及其從業人員在管理、使用麻精藥品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最高檢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檢察意見建議,推動強化醫療行業麻精藥品監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