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雖繁雜,但總有人選擇精益、專注,在一個屬於自己的領域,陶冶精神豐潤人生,這種窮其一生的堅持,大音希聲,值得品讀。
楊工自進入寶馬項目團隊工作起,向優前行似乎成為了習慣,而這也讓他受益良多。如今回頭總結,他把這比作一場修行,工作無大小,皆求圓滿極致。2018年後,他嚴格保持了寶馬的技術和質量標準服務VOGE。因為他覺得,VOGE對寶馬技術和質量一脈相承,要盡力做到不分伯仲。
習慣優秀,才更愛迎接挑戰
在整個摩托車行業都在為減震問題而頭疼時,VOGE已經開始在鑽研,如何讓前後減震器在車身側傾工況下同步壓縮和回彈、或一定速度行駛在激烈路面上前後減震器能夠恢復到平衡位置的響應時間差被控制在0.1S內。
為什麼
要讓減震器前後響應時間
控制在0.1S內?
- 響應時間長·顛簸不穩 -
- 0.1S內·如履平地 -
因摩托車軸距原因,前後減震器極難實現同步運動;同時,需要解決減震舒適性與支撐性的矛盾、材料強度與輕量化的矛盾。而這些,對VOGE突破0.1S挑戰極大。
楊工沒有猶豫便加入了專項小組,他說:「工作無大小,都要全力以赴;迎難而上,才是VOGE精神。」
影響減震效果的因素很多,團隊夜以繼日月余,經過大量枯燥重複的模擬測算得出結論:優化結構、減震器材料,使減震器前後響應時間差在接近0.1S甚至0.1S內,才能讓整車行駛如履平地。
苦盡甘來,是對心血澆灌的註解
理論需要用試驗打磨成真理。馬不停蹄的,楊工與團隊迅速開始試驗驗證。
試驗是一場與時間的博弈,因為要驗證的不止單純減震,還有衰減效率、多種路況影響、關鍵零部件強度等,環環相扣,複雜異常。解決一個小問題,往往要反反覆復耗費數日甚至數周。
楊工說:「人如刀,要先經環境打磨,變得鋒利,才能把每一個工作的細節,雕得分毫畢現。這是一個窮其一生的動作,要會忍耐。」
在首次完成0.1S時間差試驗後,楊工並沒有停下來,VOGE人追求極致的心理,讓他帶領團隊繼續試驗。經歷了9個月、270天後,在第768次試驗時,時間被控制在0.05S;而在第19個月,經過570天後,在第4597次試驗時,時間被壓進0.01S。雖然達成條件嚴苛,日常駕駛無需達到,但VOGE,已然領先一大步,把行業尖端減震技術牢牢掌握。
堅持追求極致,也是一種修行
一次極致駕駛樂趣的呈現,要經過近一年半的風雨兼程、日夜顛倒。
楊工說:「優化產品體驗是長期行為,很可能我們一輩子就做這一件事,所以會苦、會累,於是需要學會打磨自己,靜下來、耐心一點,走得才會更遠一點。」
楊工認為,當下社會浮躁,沉思靜心便愈發難得。做人做事當有格物之志,用一生去證明,所行為真,持之以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