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錯過這部國產電影,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2023-03-17     攝影肖鵬

原標題:20年前,錯過這部國產電影,是國內觀眾的遺憾

20年前,國內觀眾錯過這部國產片是一件遺憾的事。在沈從文的代表作《邊城》中,湘西的自然風光與人文風貌相互映襯,形成了一幅漂浮在原始土地上、早於人類文明史時代的獨特而美麗的靜美畫卷。在這幅畫卷中,既有超越道德和思想束縛的原生態生命力,也有不被世俗價值觀沾染的瀟洒與激情。

1999年,一部以湘西山村為故事背景,以農村郵遞員為描寫對象的電影在中國上映。這部電影以純粹的畫面,真實的情感,以影像的形式,在大銀幕上再現了沈從文的作品。風情湘西山村。這部電影由霍建起執導,滕汝俊、劉燁、陳好等人主演《那山那人那狗》。遺憾的是,這部影片在上映之初並沒有引起國內觀眾的轟動。據相關人士透露,這部電影沒有售出一張。

令人意外的是,這部影片在日本電影市場上異常火爆。上映後,這部電影迅速打破了張藝謀的《我的父親母親》在日本保持的國內電影票房紀錄。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題材與《我的父親母親》十分相似。在《我的父親母親》中,通過兒子的視角,講述了根植於農村的支教老師父親與山女母親之間的傳奇愛情故事,而在《那山那人那狗》中,則講述了兒子眼中的農村郵遞員。父親,在湘西山區,用自己的足跡走上了平凡而偉大的事業。

兩部電影都像一首詩,導演用精緻、凝練的山水畫在銀幕上書寫的散文詩。不同的是,《那山那人那狗》讓觀眾感覺更直接、更真實。而影片的主題,《那山那人那狗》也比《我的父親母親》中簡單的愛情描寫更加豐富立體。

影片從劉燁扮演的兒子接替滕汝俊扮演的父親成為農村郵遞員的第一天開始。關於父子之間工作交接的情節,也間接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本片中父子之間的身份轉換,以及父子之間的關係。傳承的主題。為了讓銀幕上的畫面更加流暢,導演將兒子的旁白作為推進劇情的主要手段。兒子的講述拉近了影片中觀眾與父親的距離。在影片中,兒子的視角某種程度上也是銀幕前觀眾的視角。導演以兒子的角色為觸角,帶領觀眾深入父親這位退休農村郵遞員的故事深處。

他的父親是一個不善言辭的農村郵遞員,一生都在山區工作。他的兒子高考失利。為了選擇體面的生活,他選擇了接替父親成為一名農村郵遞員。他之所以選擇在農村接手,而不是去大城市,是兒子給媽媽的理由,郵遞員也是國家幹部,這份工作遠比在城裡工作有尊嚴。此時的兒子還沒有真正體驗過郵遞員這份工作,還不明白這份工作的真正意義,更不知道父親一生堅持的意義。而「體面」只是他對這份工作最膚淺的理解。

起初,兒子以為父親第一天上班就對他的工作進行各種檢查,擔心他出錯。事實上,父親也擔心自己會不會因為兒子的疏忽而發生意外。發生錯誤。父親為兒子準備了一張簡單的地圖。地圖雖然很簡單,但是裡面粗略的線條代表了三天兩百多里的步行距離。大部分路段都是無人居住的深山老林。

為了讓兒子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務,繼續他的工作使命,父親讓二兒子(一隻大黑背狼狗)繼續協助兒子帶路。然而,忠心的老二卻只願跟隨前任主人。屢次催促無果,父親決定親自帶領兒子踏上這條自己走了幾十年的山驛路線。而這一次父子走在一起,更像是兒子的成人禮。在這三天的儀式中,導演走了200多里的山路,讓螢幕前的觀眾跟著兒子的視角看父親。老去,跟隨父親的視角,看著兒子長大。

父子之間的這種角色轉換是父子情感永恆的主題。影片中的一些鏡頭很容易讓觀眾想起沈從文時代的另一位文人朱自清,想起他父親的作品《背影》。本片用一種含蓄的電影語言,以一種流露而不是誇張的方式,在畫面上,緩緩表達父子之間的感情。有成長、觸摸、解脫和同理心。

到達第一個分娩村後,兒子以為他們會受到熱烈歡迎,因為父親一貫講述他工作的重要性。然而實際情況是,村民們好像遇到了老熟人,這很自然。隨便問候你父親。在村委會裡,他們等啊等啊。在等待的過程中,父親因為之前的工作經歷,所以態度淡定從容,而兒子則為了儘快完成工作任務,有些著急。正要離開村子,走出村委會時,兒子突然發現有很多村民在注視著他們。父親告訴兒子,他們都來看你了。事實上,他們為他們服務了大半輩子,只是為了看看。老郵遞員的兒子,在這種旁觀中,是對老郵遞員為村子所做貢獻的一種強烈的感激和尊重。

在一些細節上,也體現了父子之間的理解衝突,比如他問父親會不會娶陳好飾演的侗族姑娘。父親被兒子的觀點震驚了。因為母親的故事,兒子認為侗族姑娘應該留在山村,因為那是她們的歸屬。對待五嫂的外孫,兒子的態度明顯比父親的還要衝動。他覺得他應該把孫子不回家寫信的真相告訴五太太,把五太太的生活狀況告訴孫子。在要不要搭順風車這件事上,父子倆也意見不一。

在湘西的純美中,在父子的情感衝突與解脫中,在鄉村郵遞員的日常工作中。在影片中,觀眾看到了純粹自然之美,父子所體現的人性之美,以及將工作變為生活的職業之美。這些美感被霍建起導演很好地融合在銀幕上,在一系列精巧簡潔的構圖中,觀眾在其中看到了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宏偉,而在於平凡中的偉大,這種偉大,就像片尾兒子撿郵袋的慢動作,就像父親在晨霧中注視著他。

本片是中國近20年來不可多得的一部作品,充滿了人性的純粹之美。國內觀眾錯過這部作品實在是太可惜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6c5a539008b77aff195ade0aaab9e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