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人到晚年之後,要懂得在人際關係上「斷舍離」

2022-05-26     唯晨說

原標題:認知:人到晚年之後,要懂得在人際關係上「斷舍離」

文/唯晨

人為什麼活得很累,你知道嗎?

人生之所以很累,都是因為生活中的許多事情與我們的本心相違背。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感覺,越長大越疲憊,小時候會對許多事物感興趣,長大後則看什麼都覺得無聊。

為了生活,我們活得小心翼翼,生怕一個不小心就丟了工作,一個疏忽就將人得罪。

雙手雙腳仿佛被捆綁住了一樣,想要掙扎又不敢掙扎,就這麼彆扭地活著,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這世上有兩種人很難活得快樂,一種是敏感的人,另一種是心太軟的人。

敏感的人會被外界環境中的風吹草動一次次傷害,心太軟的人則會為了成全別人,一次次傷害自己。

人生本就不長,如果生命已經走到下半場,請抓緊時間對自己好一些,別再被世俗捆綁。

如果心累了就找個人聊聊,如果身體乏了就停下來歇歇。

人生走到最後,真正的智者都擁有一顆「強硬」的心。

人生在世,一定要學會斷舍離。尤其是人際關係上的斷舍離。

《斷舍離》中寫道:「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舍,捨去多餘的廢物。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現在對自己來說不需要的就儘管放手。」

一個人的心就那麼大,容納不了太多的東西,如果有些人讓你難受就遠離,如果有些是令你困擾就放棄。

這就是對「斷舍離」最直白的定義。

人到晚年之後,要懂得在人際關係上斷舍離,人生走到最後,已經沒有必要一味忍受。

退休之後,就活成自己,主動和以下四種人斷交,是難得的勇氣和智慧。

道德品質有問題的人

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又被稱為人品。

大家都知道人品差的人不可交往,但在人生中有很多事情並不受自身控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實在是再常見不過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為了生活不得不與素質低下的人打交道,並且有時候為了大局還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裝糊塗。

熬到退休之後終於不用再看別人臉色,更不必顧全所謂的「大局」,同該斷聯的人斷聯,尤其是道德品質低下的人。

遠離那些自私自利沒有同情心的人,或許曾經是同事不得不相處,但如今退了休再也不必維繫表面關係。

人品差的人不值得交往,即便曾經彼此間有密不可分的聯繫,只要尋得機會必然要斬斷聯繫。

三觀不合的人

《論語·衛靈公》有云:「道不同,不相為謀。」孔子告訴我們,志向不同的人,無法在一起謀劃人生的方向。

正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思想境界不同的人,根本無法在一起共事。

退休之後,儘快遠離那個與自己三觀不合的人。或許過去沒有辦法選擇,但退休之後的人生已經徹底是自己的人生,曾經那些看不慣的人和事都已經沒有必要繼續忍耐。

在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更尋不到完全契合的思想。

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三觀不合的人,本就不是同路人,人生中有太多選項,每個人都會做出自己的選擇,沒有絕對的對,亦不存在絕對的錯。只是站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風景也各有不同。

遠離三觀不合的人,於人於己都是好事。

有不良嗜好的人

每個人都有愛好。

有愛好原本是好事,但若一個人的愛好建立在危害別人正當利益的基礎上就成了不良嗜好。

比如,愛占便宜,愛撒謊,或者喜歡背後嚼舌根,挑撥關係,更有甚者直接做出極其過分的事情。

雖然每個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會有點問題存在,但有些屬於毛病,可以包容,有些則是劣行。必須糾正。

老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交朋友一定不能交劣跡斑斑的人,只是有些時候人在職場身不由己,明知道有些人劣跡斑斑,為了穩住關係還是要留下三分薄面。

與這種人的關係一定不能持續發展,退休之後很有必要儘快與其劃清距離。

可能會消耗你的人

在人際關係中,無論關係再好都要遠離那個消耗你的人。

人生在世活的就是個精氣神,若一個人的精神被過度消耗,就會愈發感到生活殘忍,這就會導致幸福感流失。

消耗你的人會一直請你幫忙,並且他們在提出請求的時候從來都不會為你考慮,更有甚者還會在你幫忙之後對你的相助表示不滿。

與這種人相處根本沒有幸福感可言,他們只會不斷地給你的人生添加麻煩。

活到退休的時候可以說人生的苦路已經熬到頭了,生命留給我們的時間已經不長,好好享受生活,同喜歡的人打交道,遠離那些令你心生不悅的關係。

退休以後,要懂得給自己的人生做減法,不再瞻前顧後,瀟瀟洒灑才是最好的活法。

內容來源公眾號:唯晨【ID:weichenip】偶遇作者很輕鬆。
作者簡介:唯晨,自由撰稿人,寫作導師。常態安靜,偶爾幽默。
希望能通過文字帶給你精神上的放鬆,願你的生活在遇到我的文字後更加美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4e126d6f2b26a3ffea5d7fdc6ab3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