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年春晚首次彩排,語言節目專業演員少,大量影視演員如何擺放

2024-01-19   那一朵花

原標題:龍年春晚首次彩排,語言節目專業演員少,大量影視演員如何擺放

對於中國觀眾而言,在一年之中,也許最「讓我歡喜讓我憂」的電視節目,就是央視每年一度的春晚。

歡喜,自然而然,不言而喻。「憂慮」,則是因為近年來,在節目形式與基本模式不變的情況下,央視春晚卻在一片普天同慶的氛圍下,似乎離普通百姓越來越遠。歌曲節目不走心,語言節目不上心,在形式化的包裝下,觀眾們已經大抵看穿了其間的套路,不接地氣,沒有新意,似乎已經成為近年來央視春晚的通病。

1月15日,央視進行了龍年春晚的首次帶妝彩排,一時間,央視那著名的演播大廳星光璀璨,近40名演藝明星參加了此次彩排。

據悉,這40人的明星陣容中,基本上都是熟面孔,有些藝人則是春晚的常客。由於央視春晚的觀眾群體極其廣博與複雜,因而,這樣的演出陣容,雖然在表面上看上去讓人「眼花繚亂」,卻並不一定符合所有人的預期,新鮮面孔的缺乏,也使得今年的春晚延續了前幾年大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讓央視春晚的「造星」功能減弱,鮮活性與生動性也相應的打了折扣。

從演藝人員的組成來看,歌手與影視演員占據了很大的比例,專業的語言類節目的演員占比很小。

周深、毛不易、0713再就業男團、汪蘇瀧、張傑、白舉綱、古巨基、單依純等專業歌手的加盟,固然可以增加春晚歌唱類節目的質感與含金量,但很顯然,這40人名單中出現的眾多年輕的影視演員們,除了「露個臉」的大聯歡功能外,似乎並不十分適合春晚舞台的「專業背景」。

如果把他們劃入歌手的行列,在大合唱節目中讓大眾們看個臉熟,那麼,央視如何在「全開麥」、「半開麥」、「假唱」中切換自如?

如果讓他們加入語言類節目特別是小品的大軍,又怎麼能讓他們在精緻的妝容與明艷的外表外,以自然不做作,接地氣而不生硬的「笑果」增加節目的喜劇效果?

近年的央視春晚舞台上,可能很多人都覺得以往的大戶「語言類」節目,越來越缺乏心意與新意,其實深入群眾並不能生搬硬套,深入生活也並非東拉西扯,語言節目的精髓在於以小見大,言簡意賅,在語言的詼諧中體現生活的陽光,在動作的滑稽里展現人生的幽默。

耍嘴皮子其實並不好笑,反而讓人覺得油滑。同樣包裝出眾也似乎並不能為小品加分,每個人的生活都充滿了雞飛狗跳,真正的正能量似乎是在油鹽醬醋茶中,卻活出了精氣神與歡聲笑語,生活的幽默又豈是看似高貴的妝容所能賦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