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論學習貫徹落實市「兩會」精神

2024-01-22     益陽日報

原標題:五論學習貫徹落實市「兩會」精神

五論學習貫徹落實市「兩會」精神

益陽日報全媒體評論員

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奮力譜寫新時代高標準「山鄉巨變」的題中應有之義,是全面建設現代化新益陽的必然選擇。市「兩會」期間,市政府工作報告把「著力強化區域協調」作為今年的重點工作進行部署,強調要一體推進「強中心城區」和東接東融戰略,深入實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程,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闖出「新路子」,目標明確具體,措施紮實有力,安排縝密周到,表達了迫切的現實需求和長遠的路徑指向。

要以前瞻視野、時代理念快速推進「強中心城區」戰略,推動中心城區人口集中、產業集聚、功能集成,加快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於全省而言,在經濟總量和發展水平上,益陽正處在奮力趕超的階段。必須有一個強的中心城區,有條件、有能力參與全省、省以上區域,乃至全國層面的競爭,在爭取國家戰略、區域規劃、產業轉移等方面搶得先機。另一方面,要應對人口發展新趨勢,強化中心城區承載能力,擴展人口規模,做強勞動力資源對經濟發展的支撐功能,發揮人口聚集效應在現代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推動益陽中心城區擴容發展上到新高地。通過加大城市更新力度,提升城市人居環境,把中心城區實體做厚、底盤做實、動力做強,成為全市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一體帶動益陽全域發展。全市一盤棋,科學統籌城鄉,協同山區和湖區,不斷豐富區域協調發展的內涵和實現路徑,在實現「三高四新」美好藍圖中彰顯益陽的作用和貢獻。

要堅定不移實施東接東融戰略,深度融入長株潭城市群。益陽要搶抓強省會戰略機遇,有效利用益陽的區位優勢、產業基礎、自然資源稟賦等條件,深化產業、交通、科創、文旅等領域的合作,推動益陽建設省會長沙的產業配套協作區、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區、基本公共服務延伸區,有效支撐省會長沙區域空間布局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助推益陽更好對接融入省會長沙梯次配套的產業圈、便利共享的生活圈、便捷高效的通勤圈,真正把「後花園」文章做出彩。要主動融入長江經濟帶、洞庭湖生態經濟圈等國省戰略,在擴大開放中強化區域協作,實現產業提級、資源增效;在改革創新中打造發展高地,形成具有競爭優勢的經濟增長極。

要深入實施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工程,加快推進縣域特色產業、特色經濟發展,大力支持桃江建設全國「以竹代塑」應用推廣基地,加快沅江船舶製造產業園、安化黑茶產業園、南縣醫療健康產業園等縣域特色園區發展,推動「茶鄉」「竹鄉」「漁鄉」「稻鄉」等農文旅融合發展,促進蘆葦生態保護和科學利用,培育縣域經濟新增長點。

要進一步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堅持綠色低碳引領,推進城鎮水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堅持加強民生保障,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堅持安全韌性發展,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安全運行監管,增強綜合承載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

強化區域協調,要從「共同體」這一概念出發,統籌高質量發展。一要強化「生態共同體」觀念,資江流域、洞庭湖區作為長江流域的組成部分,不僅是行政區域上的一個整體,更是生態環境和生態經濟的命運共同體,要科學處理「強中心城區」戰略和全市協同發展的關係,堅持把共抓大保護擺在第一位,在高水平保護上下更大功夫,為高質量發展提供高質量的環境。二要強化「利益共同體」觀念,各縣市區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統籌布局,在全市一盤棋中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培育自身的內生動力,實現協同合作、差異互補,各展其長、共進共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441e81f42f6ed04466d987b7cd0f3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