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消費者業務失去「消費者」,改名終端業務後,將與聯想正面競爭

2022-04-20   ZAKER科技

原標題:華為消費者業務失去「消費者」,改名終端業務後,將與聯想正面競爭

華為手機業務的艱難已經眾所周知,外界關注的焦點除了余承東許諾的 "2023 年手機業務王者歸來 ",還有華為如何在 " 歸來 " 前,穩住消費者業務的基本盤。

4 月 20 日,華為給出了答案。在華為終端商用新品發布會上,余承東宣布,已經走過十年道路的 " 華為消費者業務 " 正式更名為 " 華為終端業務 ",華為將全面進軍商用領域。

從名字上看," 終端 " 容納的用戶群更廣,在 " 消費者 " 的基礎上還包括政府、企業等商業用戶。

去掉 " 消費者 " 之名,救得了 " 消費者業務 " 嗎?

消費者業務正在快速失去消費者

從 2018 年起,華為三大業務中,消費者業務連續三年成為最重要的收入來源。到 2020 年,消費者業務占據華為整體銷售收入的 54%。而消費者業務的大頭,恰恰正是遭受晶片禁令最嚴重的手機業務。

2021 年,華為只發布了三款新手機,全年出貨量僅 3000 萬台左右,被榮米 OV 反超。

手機業務大跌,消費者業務更是損失慘重,2021 年華為消費者業務錄得銷售收入 2434 億元,低於運營商業務的 2815 億元,同比上年大跌 49.6%。

顯然,華為消費者業務正在快速失去消費者。

商用市場成新突破口

2020 年 12 月,華為就發布了第一款面向政府、企業等商用市場的台式機華為 MateStation B515。不過,彼時華為並未重點發力這一領域,其後也並未在商用市場有太大動作。

直到 4 月 20 日的發布會,華為一口氣推出了筆記本電腦、台式機、顯示器、印表機、平板電腦、智慧屏、智能手錶等七款面向商用市場的新品。

余承東所說的 " 全面進軍商用領域 " 顯然得到了貫徹。

這七款產品基本都可以在華為此前的消費終端中找到對應,筆記本電腦、智慧屏、智能手錶以及印表機等華為都曾推出過消費級產品。因此,轉向性能和配置要求普遍更低的商用市場,對華為來說並不難。

另一方面,這七款產品也針對商用用戶做了針對性優化,例如商用台式機 MateStation B 系列的機箱只有 8L,僅為傳統機箱 1/3 大小,適合狹小擁擠的辦公桌;企業定製版智能手錶 WATCH B 系列則主要針對特殊行業從業人員和特殊應用場景,可以為企業提供數字化健康管理,比如醫療健康行業。

總的來說,它們的主要特點是滿足商用用戶對安全、穩定、耐用的需求,因此無須採用時下最頂級的配置。

與此同時,由於是政府、企業等商業用戶,購買力較強,如果華為能成功在商用市場站穩腳跟,可以提供較為穩定的收入來源。

因此,改名的意義不在於拋棄 " 消費者 ",而是擴大目標用戶群,讓不管是消費者還是政府、企業都能被歸納其中,讓華為勁使一處。

與聯想正面競爭

在國內政企市場,聯想在台式機領域長期擁有相當高的市場份額。有未經證實的消息稱,聯想在國內政企採購中份額在 80% 以上。

顯然,華為此番全面進軍商用領域,面對政企客戶的台式機也將是主推產品,與聯想的正面競爭不可避免。

目前來看,華為在政企端擁有的品牌號召力並不弱於消費端,並且台式機已經是相當成熟的產品,聯想也很難具備何種核心競爭力。

而另一方面,無論是產品實力、民族情懷,還是對中國商界的影響力,華為都絲毫不弱於聯想。

作為兩家全球知名科技公司,考慮到最近幾年兩家公司遭遇的輿論風波,此輪競爭恐怕又會掀起一場血雨腥風。

ZAKER 科技出品

文 / 劉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