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稿費究竟有多少?23年「管家」吳連登,說出不為人知的真相

2024-08-17     文史風雲

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數年前,一個關於毛主席的謠言,突然在網絡上流傳開來。

一些人謠傳,毛主席生前擁有過巨額稿費,還有人煞有介事的編造新聞,說毛主席生前的稿費共計1.3121億元,說毛主席是個億萬富翁。

更有甚者說,毛主席把持出版社,只給自己一人提供稿費。

編造這樣的謠言,其心可誅。

生活管家

就在2023年,毛主席的「管家」吳連登專門找到媒體,嚴肅澄清了關於天價稿費的傳聞。

吳連登是毛主席的生活助理,陪伴毛主席長達12年之久。

所以,人們也都戲稱他為毛主席的大管家。

吳連登出生於1941年,是江蘇鹽城人。

因為家境比較困難,所以從小沒讀過幾年書,便四處謀生,經歷十分坎坷。

1958年的時候,江蘇鹽城地區委員會招待所,面向全社會招聘服務員。

吳連登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應聘。

本來,他並沒有抱多大的希望。

但沒想到,他一去,負責招聘的同志就對他很滿意,認為這個小伙子雖然學歷不高,但是辦事謹慎妥帖、性格忠厚、責任心強,所以當場拍板,錄取了他。

得到這份工作之後,吳連登非常珍惜,每天都起早貪黑,兢兢業業,表現十分優異。

所以,一年之後,吳連登便被調到北京,成為了人民大會堂的服務員。

1961年,中南海方面要為毛主席挑選幾個生活助理,吳連登再一次憑藉優異的工作表現入選。

吳連登得知入選的消息激動不已。

因為,他一直都非常崇拜毛主席,沒想到,竟然能得到在毛主席身邊工作的機會。

但也正因為太激動了,所以,他頭一次見毛主席的時候就出了差錯。

在給毛主席倒水的時候,他緊張手抖,竟然把茶潑到了毛主席的衣袖上。

當時,吳連登很怕自己挨批評,但毛主席卻只是哈哈大笑。

他十分和藹地問吳連登是哪裡人?

吳連登回答,自己是江蘇鹽城人。

毛主席聽了,就與他開玩笑,管他叫做「咸城人」。

又因為吳連登名字中的「燈」與「燈」同音,所以,後來毛主席便夸吳連登是「身邊的一盞明燈。」

在吳連登的印象里,毛主席始終是個和藹可親的長輩,他沒有架子,對待身邊的工作人員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般,經常和他們談天說地,還鼓勵他們去學習讀書。

稿費來源

作為毛主席身邊最為親近的工作人員之一,關於毛主席稿費具體有多少數額,如何得來,又花在了哪裡,吳連登自然一清二楚。

很多人認為,毛主席作為國家領導人,可以憑藉特權拿到天價稿費。

吳連登表示,這完全是無稽之談。

毛主席的稿費,和所有的作家一樣,也是自己一個字一個字,憑文筆掙來的。

至於傳聞中那一億多元的天價稿費,更是以訛傳訛。

吳連登為此,還專門問過當年負責保管毛主席稿費的鄭長秋同志,以及負責管理各項財務票據的鐘子山同志。

他們都可以證明,毛主席直到去世前,所得到的稿費,共約124萬元。

後來,由於利息的累積,這筆錢如今增加到了157萬元左右。

毛主席的稿費來源,同樣也記錄的清清楚楚,最大的一項稿費來源,便是著名的《毛選》。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毛主席對《毛選》進行了一次認真的增刪修改,並面向全國出版。

而毛主席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當時信息流通不便,所以,全國上下許多人民群眾並不了解毛主席的思想。

就連當時全國400多萬黨員之中,也有一大半並沒有閱讀過毛主席的著作。

而且,毛主席訪問蘇聯的時候也發現,蘇聯當地出版的《毛選》,錯漏百出,和毛主席真實的作品之間存在著很多謬誤。

至於其他國家和地區刊印的版本,就更是粗製濫造。

所以,為了更多的人能夠了解革命思想,毛主席才下定決心要抽出時間,好好的修訂《毛選》。

汪東興也回憶過這件事情,毛主席從蘇聯回來之後,便想要調整一下工作時間,擠出幾個月的空閒,對《毛選》進行整理批閱。

汪東興

但那個時候,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大事小情接連不斷。

所以,一直等到1951年,毛主席才終於有了時間。

為了讓毛主席能夠安心編書,汪東興特意安排毛主席住到石家莊一個清靜的地方,沒有人打擾。

毛主席就在這裡用兩個月的時間,整理好了《毛選》的第一卷。

作為見證者,汪東興知道,毛主席為了這本書付出了很大的心血,有時靈感來了,幾乎是不眠不休。

而《毛選》第一卷出版之後,不僅中國民眾踴躍購買,就連海外也經常對《毛選》翻譯出版。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毛選》的稿費逐漸累加。

但毛主席是從來不搞特殊的,他的稿費與普通作家是一個標準。

而且,對於一些第三世界,經濟條件比較困難的國家,比如說朝鮮、阿爾巴尼亞等國提供的稿費,毛主席一律要求中央辦公廳退回去。

後來,進入70年代,由於特殊原因,稿費被取消了,全國的作家都不再收取稿費。

有些人抓著這一點來造謠,說毛主席搞特權,別人都不收稿費,只有他在這一期間收取了巨額稿費。

但吳連登在為毛主席澄清的時候,同樣拿出了當年的種種記錄以證明,毛主席和所有人一樣,都沒有收取稿費,哪怕他的著作在這一期間刊印了上億冊,他也沒拿過一分錢。

有一回,吳連登和汪東興聊天的時候,汪東興還提到,毛主席曾抱怨過自己的稿費為何越來越多。

汪東興解釋說,這是因為毛主席的著作暢銷海內外,但他自己平時很節省,不怎麼花錢,所以,稿費自然積累的越來越多。

毛主席聽到這個原因,卻連連搖頭,覺得自己收到的稿費還是太多。

他又再次對汪東興強調,稿費絕不能按照高標準來收,還讓汪東興把自己的稿費,一部分算進黨費里,另一部分拿去接濟那些生活困難的同志。

100多萬的稿費,毛主席尚且擔心太高,又怎麼可能接受所謂上億元的稿費呢?

大公無私

在毛主席看來,自己的稿費並不是屬於自己的錢,他向來把這視為國家的財產。

所以,每次收到稿費之後,他只留下很少一部分,作為自己平時的生活費。

而絕大部分,是直接讓吳連登送到中辦特會廳,作為今後的活動經費。

而領取和使用這筆錢,也完全是按照公家的流程。

每次有什麼接見外賓,外出考察這樣比較耗費經費的大事,毛主席就會主動要求,從自己的稿費里拿錢。

拿錢的流程是,吳連登先打一張條子,提出支取稿費,再去找毛主席簽字批示。

隨後,拿著這張條子找到會計,才能夠把錢領出來。

如果沒有經過這個流程,誰也拿不到錢。

1972年,江青派人找到管理稿費的鄭長秋,說要從主席的稿費里支取8000塊錢,理由是做軍裝要用。

鄭長秋解釋,使用稿費需要走流程。

但江青那邊卻不依不饒,鄭長秋無奈,只能陪著江青派來的人前往銀行。

江青

在旁人看來,江青是毛主席的夫人,而鄭長秋更是毛主席稿費的直接管理者,他們去銀行取錢,應該是輕輕鬆鬆的事情。

但事實上,銀行方面的工作人員很遵守規章制度。

江青那邊軟磨硬泡了兩個小時,也沒能把錢取走。

在那個年代,能夠擁有100多萬的稿費,按理說,毛主席的生活應該十分寬裕。

但事實上,毛主席的生活一直緊巴巴的。

吳連登曾經拿出過毛主席生前的帳單記錄。

1968年一月,毛主席生活中的幾項大支出,分別是菊香書屋的租金、伙食費,還有日用品消費。

這些費用,還不單單是毛主席自己的,毛主席一家幾口人,以及他身邊幾位工作人員,包括老家許多生活困難的親戚,他們的生活費用,都算在了毛主席的生活花銷里。

但即便這樣,一個月加起來的開銷也不到1000元。

本來,這筆錢完全可以由國家出,但毛主席始終堅持從自己的工資里支取工資,不夠再動用稿費。總之,是不願多花國家一分錢。

吳連登來到毛主席身邊那段時間,毛主席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所以,醫生不得不在伙食上嚴格要求,讓毛主席每頓能夠吃到四菜一湯,有菜有肉。

這樣一來,伙食標準提高了,但花銷也變大了,主席手頭的錢甚至都變得有些不夠用。

但就算這樣,毛主席也還是沒拿過國家一分錢。

伙食費不夠,他就在其他地方想辦法省錢,衣服床單都是縫縫補補,就連稿紙都是用完正面,用反面。

毛主席的節省,讓吳連登印象非常深刻。

在來到毛主席身邊之前,他從沒有想過,一個國家的領導人會過得這樣艱苦樸素。

畢竟,很多人掌握大權之後,都會開始迷失,開始享受,但毛主席就是把兩袖清風這四個字堅持了一輩子。

毛主席的100多萬稿,費是一筆很大的資產,而這筆錢完全可以留給他的幾個孩子,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

但毛主席生前,不止一次的說過,等自己離開之後,這筆錢要如數上交給國家。

兩袖清風

有一回,汪東興擔憂的問起,如果不給孩子們留下遺產,那孩子們將來要怎麼辦呢?

當時,毛主席很堅定地回答:「孩子們都長大了,他們為人民服務,人民給了他們的一定的待遇和報酬,可以自己養活自己。」

一生堅守原則的毛主席,在離去之後沒有給自己的子女留下什麼遺產。

而令人感動的是,他的兒女們也尊重毛主席的選擇,並沒有找到國家要求繼承毛主席的遺產。

事實上,如果當時他們這麼要求了,國家絕對不會拒絕。

因為,他們身為毛主席的後代,本就可以合理合法的繼承毛主席的全部財產。

然而,這就是毛主席的家風,每個人都把國家放在了比自己更重要的位置上。

毛主席為國家奮鬥了一輩子,但他以及他的後代,卻從沒有向國家索取過任何東西。

毛主席的孫子毛新宇,談及毛主席遺產的傳言時,是這樣解釋的:

「大家都說,我爺爺給我們留下了不少錢,但實際上根本沒有留給我們這些後代,主席的稿酬除資助有困難的工作人員外,基本上都用於國家建設,至於他自己連一分錢都沒給自己留,身為主席的後代,我們不要那座金山銀山,他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就是他的思想。」

吳連登還曾兩次,收到過毛主席的稿費資助。

一次是他老家的房子遭了火災,毛主席聽說這件事情之後,就專門給他包了300塊錢送過來。

吳連登非常感動,不知該如何回報毛主席。

但毛主席卻對他說:「你有困難,我應該幫助你,我們是同志嘛!」

毛主席還說:「再說,這個錢也不是我的,是人民的,所以你不要謝我,要謝就謝人民呢!你們年輕人,要集中精力好好學習,向社會學、向書本學。努力學好本領,將來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啊!」

後來吳連登結婚的時候,因為小兩口積蓄都不多,毛主席又給他送來了200元。

吳連登

這也並不是個例,幾乎每個工作人員,都曾經在生活困難的時候被毛主席資助過。

毛主席自己很節省,但面對別人的困難,永遠都是慷慨解囊。

毛主席從來就不是那些傳言中所說的億萬富翁,他對於自己財產的支配,始終遵循著八個字的原則,那就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外界的種種流言蜚語,只是對毛主席的抹黑。

毛主席本人自始至終都是一個高尚、純粹、無私的人。

參考資料:

人民網《吳連登:毛主席臨終前儲蓄只剩500多元 百萬稿費全部上交》

中國經濟網《毛主席"管家"吳連登揭毛主席"億元稿費"謠傳真相》

本文由「文史風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932c712350260ff93827661761ccb86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