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開幕式轉播「大比武」:「沉默」的央視但一刀未剪

2024-07-28   娛樂資本論

作者|James

今天凌晨,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開幕式在塞納河上徐徐展開,並帶來了滿滿的歡聚氣息,儘管在賽前一個星期時,關於奧運的氣氛還非常淡薄。

奧運會開幕式被公認為是一場「視覺盛宴」。今天有些人選擇熬夜打開電視,更有人專門跑到電影院去看開幕式。在一線城市的部分影院,欣賞影院版開幕式的票價在40-50元左右。

更有名的這是央視的解說趣事:這次開幕式由於之前沒有整體彩排過,所以央視的主播顯得不太熟悉流程,用最正經的語調解說著或許是「最不正經」的一場開幕式。更大的「槽點」是巴黎突然出現的多元文化相關的「名場面」,搞得「央視主播的沉默震耳欲聾」。

不知你有沒有想過,在中國大陸之外的其他地方,大家都是怎樣觀看開幕式的?比如說美國、日本、香港等地,他們的畫面和解說會跟我們看到的有所不同嗎?

當然,今年也少不了技術的滲透合作,無論是NBC 與谷歌AI合作,還是央視與阿里雲AI系統的合作,都給了全球機構共同參與這一次盛會以基礎。

所以你看,無論中國和法國在文化上的差異有多大,但在技術層面,我國仍以世界前列的姿態參與其中,這也說明,奧運會歸根結底還是屬於全人類的盛世。

奧運開幕式轉播「大比武」

從2021,到2022,再到2024……北京冬奧會辦過以後,奧運周期就從我們記憶中的「四年一屆」不知不覺變成了「兩年一屆」,所以今年初有一個熱搜是「這麼快又要辦奧運會了」。

而這幾年的奧運會,網友們也有一個「習慣」,就是翻出來我們的2008夏奧會和2022冬奧會開幕式,不斷重溫,然後得出結論「哎,別人的開幕式都不行,還是我們北京的最好了」。

不過,在開幕式的電視轉播方面,要說是不是也是我國的央視做得最好,那可就不一定了。事實上,2008年開幕式結束後不久,美國NBC剪輯的開幕式版本就開始在當時的網際網路「瘋傳」了,不少人下載收藏。

當時很多評價認為,無論是從鏡頭選擇和切換,還是從視覺效果來看,NBC版本都比央視的直播版本更好。例如,在「擊缶而歌」階段,一個繞鳥巢一周的煙花片段被央視的攝影機錯過了。此後也有一部分鏡頭「亂切」,甚至在李寧奔跑點燃主火炬塔的部分,也不如NBC那邊的取景雄渾壯觀。

更何況,還有NBC精心製作的前導片,系統而充滿感情地介紹了中國,那時還沒有所謂的外媒「陰間濾鏡」。此後的北京2022冬奧會,還有同一年的卡達世界盃,甚至都有地方轉播商因為意識形態原因,而拒絕轉播開閉幕式,兩相對照,不由得令人唏噓。

在2008之後,國內網友就養成了習慣,會對每一次奧運會和冬奧會的開幕式,進行不同媒體之間的橫向比較。

央視:「沉默」但是一刀未剪

今年的奧運開幕式,讓我們首先從央視版本開始梳理。

這次央視的轉播,仍然沿用了多屆奧運會的固定解說搭檔,他們的語氣也與之前解說各屆開幕式,包括北京夏奧會、冬奧會的一脈相承。然而,這種莊嚴感與開幕式畫風的不協調,幾乎在第一分鐘就展現了出來。

開幕式開始後最早的一個短片,在火炬手用莊重的姿態手持火炬跑入體育場之前,解說員仍在聲情並茂地開場,結果畫風突然轉向滑稽。沉默了一會,解說才繼續說:「現在播送的短片名叫《火炬去哪兒了》……。」

由於整個開幕式之前沒有整體彩排過,這是之前幾屆都沒有的特殊情況,所以央視的主播也顯得不太熟悉流程,用最正經的語調解說著或許是「最不正經」的一場開幕式。

整個過程中,解說員手頭準備的材料,明顯與開幕式的實際畫面相比缺少了很多,一些內含豐富的畫面缺乏適當的解說(比如從盧米埃《火車進站》開始,包含自由女神像、《小王子》等眾多文化元素的那一段)。特別是在中間,展現性別平等和多元文化的十幾分鐘里,解說一直保持著沉默,想來也不知道說什麼合適。

然而,這寶貴的十幾分鐘,也是相關的多元文化信息,罕見地出現在國家級電視台的螢幕上。當那些擁有深刻寓意,不一定為所謂「主流價值觀」所容的概念,與CCTV的台標共同出現時,觀眾還是能感受到很大的震撼。這種爭議也一直持續到今天一整天。

今天早上的社交網絡上,很多人擔心相關鏡頭在重播時不能保留下來,甚至還有沒有重播都是未知數。不過,CCTV5和5+分別在上午9點和中午12點重播了開幕式,畫面中上述爭議鏡頭仍然被原樣保留,與熬夜觀看時看到的一模一樣。

不僅如此,央視重播版本還有一些改進。在一些國家代表隊乘船進入時,所配的相關解說詞也更完善了,使信息量更豐富。由此可見,總台其實也在盡力為全國電視觀眾提供更完美的比賽解說。

實際上,這種「儘量原樣呈現」比賽內容的現狀是來之不易的。在國內,大家可能擔心看到的是所謂「和諧版」畫面,即一些關鍵鏡頭可能會消失。以前確實有過這種做法,還記得卡達世界盃最初的小組賽轉播中,國內很少能看到觀眾席上的球迷畫面,會切換為場地全景或教練席。

儘管人們對這次開幕式轉播也有同樣的擔心,但總體來說,本次真正覆蓋官方信號的情況並不多。最近在各種國際賽事中,也有越來越多的未經處理的一手畫面直接公開。例如,不久前在印尼,羽毛球小將張志傑不幸離世的那場比賽,決賽及頒獎儀式等的「清晰」畫面,都在社交網絡上有回放。

美國:「網紅」主持和船上採訪

我們已經習慣了看央視轉播的比賽;大灣區的觀眾有可能通過廣東體育頻道看粵語解說。與此同時,世界其他地方也有不同的轉播商,和有所不同的播出方式。

在美國,長期的奧運合作夥伴NBC,這次在巴黎奧運會中完全恢復了疫情前的報道模式,避免「遠程辦公」,而是往巴黎前方派出了大量的團隊,在當地製作節目。

面對傳統電視收視率不斷下降,年輕人流向網絡和流媒體的局面,NBC正在實施多種策略來吸引年輕觀眾,包括與「網紅」合作主持,並在其報道中納入非傳統的聲音。

  • 《美國偶像》第一季的冠軍凱利·克拉克森(Kelly Clarkson)和橄欖球歷史上最偉大的球員之一佩頓·曼寧(Peyton Manning)坐鎮開幕式解說席位。
  • 《今夜秀》的主持人「肥倫」吉米·法倫(Jimmy Fallon)將會在閉幕式上解說。
  • 播客節目《Call Her Daddy》主持人亞歷克斯·庫珀(Alex Cooper)會做客比賽日的現場活動;播客在美國已經成為日漸重要的媒體形態,甚至總統候選人也更喜歡上播客,而不是傳統的電視訪談節目。
  • 體育記者和NFL橄欖球賽主持人斯科特·漢森(Scott Hanson)將主持類似央視5套《豪門盛宴》那樣的有現場觀眾的互動欄目。

也許NBC報道團隊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說唱歌手Snoop Dogg,他將擔任黃金時段的記者。

「請記住,我的孩子是Z世代。記住我,我家裡裝滿了年輕人,我有一個由 Z 世代和我孫子孫女組成的足球聯盟。我喜歡說他們的語言,並與他們達成共識,「Dogg說。「我老當益壯。每當我和新一代人在一起時,我都會讓他們給我講什麼梗在流行,我會好好學習然後使用它。」

以往的開幕式中間,NBC都會頻繁插入廣告。今年長達4小時的直播中,在贊助商的支持下,他們在十多年來首次實現了全程無廣告轉播,代價是將贊助商的Logo放在台標下方。

NBC的轉播還有一個亮點,值得國內借鑑。因為本次奧運會運動員是乘船入場,完全可以在船上安插一些跟拍記者。NBC就是這樣做的,在一些不太重要的小國家入場的過程中,他們直接雙畫面切換到船上與運動員在一起的主持人,可以順便採訪一些運動員。

當然,有時也會遇到一些意外情況,比如這次運動員入場是跟歌舞表演插花進行的,而船上採訪有時會錯過表演畫面。

中國香港和日本:播到一半會「強行」換台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奧運的電視轉播權由香港政府出資購買,並發給了所有的免費電視台。因此,TVB、Hoy TV以及ViuTV這三家都有自己的解說陣營,其中有退役港隊運動員、綜藝節目主持,以及台內藝人。

由於一些熱門賽事大家都會轉播,因此各家的解說員陣營,也成為暗地裡競爭的對象。TVB這次就動員了熱門劇集的主演、《中年好聲音》節目的獲勝者,以及9月才出結果的「香港小姐」15強佳麗等等,參與到不同賽事的轉播當中。

香港的解說習慣是,每次在直播間裡會有5到7人,房間裡非常熱鬧,像是一大家子看春晚一樣。這種解說風格,聽起來更像是2012年倫敦奧運會時,央視試水的那種解說風格:當時在5套官方解說外,新聞頻道還有一個版本由白岩松解說。那種感覺相對輕鬆,像是在聊天,偶爾出現口誤也不擔心。

還有一家不得不提的,就是日本的國家電視台,即NHK。

日本的轉播有一個約定俗成的習慣,在其他國家的人看來可能有些奇葩:如果轉播時間到點了,不論比賽是否結束,都會馬上切換到下一個節目,並在螢幕左側打出提示,觀眾需要切換到另一個頻道繼續觀看比賽。

在北京冬奧會上,開幕式原本在綜合頻道播出,後來就轉換到了教育台繼續。不過,因為本次巴黎奧運會開幕式進行時已是深夜,所以可以在一個頻道一口氣播到底。這幾天的比賽,日本觀眾都得中途換台才能繼續觀看。

新媒體時代,各家轉播商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小

雖然2008年時,人們會不由自主地比較各個剪輯版本的不同,但隨著技術的進步,不同持權轉播商之間的差異變得越來越小。

首先,任何地方的觀眾都能上網和用手機客戶端,可以選擇任何賽事的無解說版本、甚至多個不同機位觀看,這使觀賽體驗不再局限於跟著電視台的時間段和視角走。

據報道,阿里雲的AI增強型多機位回放系統將在巴黎的12個場館部署,有望讓觀眾控制他們對動作的視角。這項技術將「被動的觀眾」轉變為「積極的導演」。

其次,比賽使用的信號實際上都是國際公共信號,世界各地在電視台轉播中看到的內容,其實都應該是一樣的。而製作這些內容的,不僅是法國當地的電視台,而是全球機構一起參與製作。

作為主轉播機構和中標巴黎奧運會最多的國際媒體,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的轉播報道規模創下歷史之最,在境外首次實現全4K/8K的超高清轉播製作。總台將承擔體操、桌球、羽毛球和攀岩四個大項的國際公用信號製作,直播時長超過400小時。這意味著,即使是法國人在電視上看的這幾個項目,也是由央視製作的。

各地節目差距變小的另一個原因是,本次奧運會的信號傳輸不再通過衛星,而是直接通過寬頻網絡,技術支持由阿里雲提供。通俗地說,就像從打電話換到用微信語音。

當然,轉播商也需要一些個性化的方式,來體現他們的用心和與眾不同。NBC的答案是引入一定的AI元素。

今年NBC 與谷歌合作,將Gemini AI整合到其奧運報道中。谷歌被任命為美國隊的「官方搜索 AI 合作夥伴」。NBC 在其流媒體平台Peacock上,使用AI生成的每日奧運會回顧文本,交給幾十年前活躍在銀屏上的傳奇解說員的「數字人分身」Al Michaels播報給觀眾。

作為觀眾,我們知道這些直播信號之外的小花樣只是錦上添花。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是比賽現場的畫面。無論是短視頻片段、全場完整回放,還是現場直播;無論外圍技術有何花樣,感受令人激動的奪金時刻,仍然是奧運會的核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