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學文:以學為主的好課標準及其實現路徑

2023-04-03     守望新教育

原標題:牛學文:以學為主的好課標準及其實現路徑

【置頂標星】【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學為中心」好課標準及其實現路徑

作者|牛學文

一、

以學為主的好課標準

在新方案新課標條件下,一節課是否是以學為主的好課(也稱為優質課,本文統稱為好課),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加以判斷。

理想課堂——實現知識、生活與生命的深刻共鳴

程紅兵:這樣上課,才叫把課堂還給學生

1.

從理念層面看:

主要看學生的「表現」,

而不是看教師的「表演」

從理念層面看,是否為一節以學為主的好課,主要看學生的「表現」,而不是看教師的「表演」。具體說,主要看學生在課堂學習中自主學習的程度、合作學習的效度和探究學習的深度。這「三度」只要有一度好,就是一節好課。比方說自主學習的程度,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沒有自由度,有沒有時間度,有沒有能動度和創新度。自由度就是看學生的學習目標、方法、進度,以及對結果的評價多大程度上由自己決定;能動度就是看學生的學習是積極主動的,還是消極被動的;時間度就是看學生有沒有自學時間,自學時間有多少;創新度就是看這節課中學生是否有所創新。

再次,要看教師有沒有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一個中心」是指堅持以學生髮展為中心。以學生髮展為中心,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時時問自己:「我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有用嗎?什麼時候有用?這樣的方法和能力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嗎?作為一個合格的公民,學生需要什麼樣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一節課也是如此,教師傳授的知識、教給的方法、培養的能力和價值導向,都應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兩個基本點」就是堅持依標施教和堅持體現人文性、綜合性、開放性和實踐性。所謂人文性,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要求一節課的教學內容生活化、個性化(選擇性)、有地方特色等;教學形式豐富多彩。所謂綜合性,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一節課本身應體現綜合性,可以是相關知識的綜合,也可以是學教目標的綜合,還可以是看問題的角度綜合,等等。所謂開放性,就是要求教師的教學思想開放,不只固定在某一種思想或理論上,而是博採眾長,為我所用;教學目標開放,目標設定不僅限於教學內容的完成度,而是從學生整體綜合素質提高、人文精神培養等多方面入手;教學內容開放,改變學科教學的單一性,體現學科的綜合性;教學結尾開放,一節課結束時應在總結、升華的基礎上,激發學生對相關內容或問題產生繼續學習的慾望,並使學生在課後主動收集信息、解決問題。所謂實踐性,就是教學中要理論聯繫實際,強調學以致用,分析解決現實問題。如紹興市柯橋區實驗中學教師曾上過的《找回鑑湖》一課,是根據課標中「考察本地(縣、鄉、村或城市社區)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主要特點,探究兩者之間的關係以及本地在人地關係方面的主要問題」這一條目編寫的。此課使用了大量地方資源,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劉長銘:一堂好課的「四有」標準——價值引領是理想課堂的靈魂

陳大偉:理想課堂十條基本要求

2.

從操作層面看:

閱讀聯繫古今,討論自主生髮

從操作層面看,這節課好不好,主要看學生是否做到聯繫閱讀、主動問答、自主討論、自評互判。聯繫閱讀是自主學習,主動問答是探究學習,自主討論是合作學習,自評互判是這三種學習都有,難度更大。次要看教師是否做到引人入勝、精導妙引、結尾無窮。只要一個環節做得好,就是一節好課。當然,全部環節都做得好,那就更好。

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有瀏覽、略讀、精讀三個層次;有獲取信息、求得理解、建立聯繫三個目的。聯繫有橫向聯繫,也有縱向聯繫;有相似的聯繫,也有相反的聯繫······所以我們提倡聯繫閱讀。比如,在上歷史與社會《火燒圓明園》一課時,曾有教師把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與《藤野先生》、雨果寫的信等內容聯繫在一起,通過閱讀幫助學生獲取信息,這就是聯繫閱讀。

主動問答即學生自主、積極地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教育家胡佛說:「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學生正確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任何時候都應鼓勵學生提問。」因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愛因斯坦),「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準則就是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布魯巴克)。可見,主動問答既是教學目標,又是教學手段、教學藝術。學生不會回答不要緊,關鍵是要有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問題解決不了或不會解決都不要緊,但是教師要給學生回應,這是對學生的一種尊重。

自主討論是指在教師的導引下,學生自選問題,並就這一問題自由交換意見或進行辯論,以解決問題或生成新的問題。討論對於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辯證思維能力,以及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自評互判,這一點要求更高。心理學家羅傑斯認為,當學生以自我批判和自我評價為主要依據,把他人評價放在次要地位時,獨立性、創造性就會得到促進。就是說,只有學習者自己決定評價的標準、學習的目的,以及達到目的的程度等,他才是在真正地學習,才會對自己學習的方向真正地負責。朱智賢、林崇德的研究認為,初中生評價能力發展的突出特點就是十分看重同齡人對自己的評價和看法,所以教師要利用這一點。自評互判,往往是引發高潮的切入點,比如有個學生說錯了一個詞,他馬上意識到說錯了,這就是自我評價。又如討論問題時,一個學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另一個學生馬上進行反駁,其他學生立刻提醒雙方「再仔細看看課本細節」。學生出現了爭論、衝突,學習更容易入腦入心。當然,自評互判的含義很寬泛,包括命題、做題,互批、互改等。

在學生活動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引人入勝、精導妙引、結尾無窮。引人入勝指的就是在一節課的起始階段,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對某一課題處於最佳學習狀態或境界。精導妙引就是教師運用各種有效手段和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活動給予精心指導、巧妙引領。其目的是掀起教學高潮,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結尾無窮指的是要激發學生對相關內容或問題產生繼續學習的慾望,將教學小課堂帶入人生大課堂。如在教授陶淵明《飲酒》一課時,教師可把《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園田居》都聯繫在一起,提出陶淵明給我們的人生啟示——「凡聖無異居,清濁共此世」,告訴學生不要抱怨環境,讓學習上升到情感態度價值觀層面。

當然,課好不好最主要是看學教的結果。所謂結果,主要看目標的達成度和學生的滿意度。這兩者缺一不可。更高的要求是幸福指數高,就是說學生持續性滿意,長時間滿意。

朱永新:閱讀的力量

特別關註: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營造書香校園美文集錦

3.

從策略層面看:

要有節奏有高潮,餘味無窮

從策略層面看,是否為一節以學為主的好課,要看教師上課是否能做到開頭引人入勝、中間高潮迭起、結尾餘味無窮。教師要按照自己的習慣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得淋漓盡致,才能出奇制勝。

上課就像演講,要投入感情。不一定要高潮迭起,但至少要有一個高潮。什麼是高潮?高潮就是出乎師生的意外。可以是精彩的對話爭論,也可以是教師設計特別的問題,學生巧妙回答後,大家不由自主給他鼓掌的場景,等等。

教師精導妙引,用藝術性的手法掀起教學的高潮,能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活躍課堂氣氛,有助於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具體說,教師掀起的教學高潮,有強烈的激勵功能、鮮明的愉悅功能、很強的促學功能和潛移默化的審美功能。所以,教師應精心指導、巧妙引領,努力掀起教學高潮。

當然,在製造高潮的過程中,不能「頭」「尾」不顧、隨意拖堂。因此,在「信馬由韁」的教學過程中,該「出手」(開頭)時就出手,該「收手」(結尾)時就收手,努力做到「收發自如」。教學設計是死的,課堂教學是活的,準備的教學設計跟課堂教學不一致,這是正常的。教師準備的可以講完,也可以不夠講,還可以講不完,這都很正常,所以該結束時就結束。

有些教師上公開課,不少人幫他支著。假如教師照搬照套,那就糟了。教師還是應該按照自己的習慣,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得淋漓盡致,最終達到「隨心所欲、順其自然」的境界。

二、

實現好課 課堂教學模式

為了達到以學為主的好課標準,我們構建了綜合性學習課堂教學模式。所謂綜合性學習,是指在課程目標的引導下,學生以綜合性的學習內容為載體,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動獲取知識技能,發展綜合能力,提高綜合素質的活動,其具有綜合化、生本化、課標化特點。綜合化,即一節課本身應具有綜合性,可以是知識綜合,也可以是目標綜合,還可以是看問題的角度綜合等;生本化,即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課標化,即嚴格依據課程標準進行課堂教學,做到不低標、不超標。

課堂教學設計的六種常見模式——5E教學法、ADDIE教學模型、CDIO教育模式......

林忠玲:課堂五問

該課堂教學模式可概括為

「一目標、二行為、三環節、四模塊」。

「一目標」即根據課標、學情確立一個學習目標,體現了「依標施教」原則。學習目標是該模式的核心和靈魂,是學教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

「二行為」即圍繞目標優化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行為是該模式的主導行為和關鍵要素,教學行為是為促進學生學習而進行的支持性、服務性、導引性輔助行為,體現了「學為中心」原則。

「三環節」即教師引人入勝、精導妙引和結尾無窮的三大教學(行為)環節。

「四模塊」即精導妙引環節所導引的學生聯繫閱讀、主動問答、自主討論、自評互判四個學習(行為)模塊。

需要說明的是,「三環節」在每一節課都是貫穿始終的,而「四模塊」則不是每節課都必須具備的,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既可以上成「閱讀—問答—討論—評判課」,也可以上成聯繫閱讀課、主動問答課、自主討論課、自評互判課,等等。

1.聯繫閱讀課

學生獨立閱讀教材,提取信息,求得理解,並聯繫相關內容。在此基礎上,依據學習目標,主動產生疑問,或進行自測(練習)。

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明確閱讀範圍,規定閱讀時間,教給閱讀方法,啟發學生思考,解答學生疑問,或測評學生閱讀效果。

2.主動問答課

學生自讀有關文本,引發思考,產生疑問,並主動提問或設問。針對提出或設計的問題,既可以自己回答,也可以他人作答,亦可展開討論。

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激趣導讀,即激發學生興趣,引發學生閱讀;同時設疑導問,即引導學生產生疑問,提出問題,並巧妙點撥,引領學生有針對性地回答或討論;最後拓展提升,簡要小結。

3.自主討論課

學生根據學習目標,提出感興趣、有價值的問題,然後提交小組探討、交流。研討的成果在全班展示,接受同學或教師的評判。

在此過程中,教師激發學生問題意識,培養學生問答能力,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學生討論時,教師巡迴指導,適時質疑解惑、點撥引導、點評鼓勵。

4.自評互判課

學生完成教師或同學設計的練習題或探究任務,進行自我測評。然後學生之間交換展示,並相互評價。評價結果及時反饋,並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校正。

在此過程中,教師依據事先確定的評價標準,組織學生開展自評互評。在學生反饋校正的基礎上,及時拓展提升,進行規律和方法的提煉、升華。

本文來源於 來源|中國教師、《浙江教育報》、守望新教育,部分內容有所刪改。作者|正高級教師,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

「教育界的諾貝爾獎」——為什麼是朱永新和新教育實驗?

生命敘事集錦|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向上成長,向新而行,向世界開一朵屬於自己的花

營造書香校園|美文案例集錦——閱讀改變人生,沒有書香充溢的校園,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學校

教師生命成長與專業發展美文案例合集——人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長!

特別推薦:新課標、新課改、新教法學習資料合集——仰望星空,守望田野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國陶行知研究會新教育分會:關於發展團體會員、個人會員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創!【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約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麥田裡的守望者》有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陳東強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謂盛德。惟進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貴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無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種子,相信歲月。埋下種子,以日以年;守望歲月,靜待花開。——陳東強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幫助師生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聽大師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匯聚田野的教育創造,助力同道的教育夢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實驗, 是一個以教師專業發展為起點,以通過「營造書香校園、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培養卓越口才、構建理想課堂、建設數碼社區、推進每月一事、締造完美教室、研發卓越課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動為途徑,以幫助新教育共同體成員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的教育實驗。
新教育新在何處? 對於我來說,當一些理念漸被遺忘,復又提起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只被人說,今被人做的時候,它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貧乏走向豐富的時候,它就是新的;當一些理念由舊時的背景運用到現在的背景去續承,去發揚,去創新的時候,它就是新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edb18ad0873de3d91a61c3eb7f264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