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隊已經消失四十多年了,那時的趣事,如今回憶起來還五味雜陳。在上個世紀1958開始成立人民公社,當時的農村的每個隊的農民按人口和工分分口糧的。記得每到農忙秋收隊里殺一隻豬腌起來,晚上開夜工每人一大塊熟鹹肉一碗米飯一碗鹹肉湯白菜那真好吃得不得了無法形容。苦中有樂的年代,抹不去的記憶,懷念曾經的小夥伴,是那樣純真美好,回不去的歲月。
已經成為歷史的一個片段了!過來的人就多著呢!有記憶,有激情,還有辛酸!常年吃紅薯干,每年僅有30~50斤小麥,去掉麩皮、扣除損耗,吃到口的八五粉所剩無幾。大部分工分價值2分多到3、4分錢。
那個年代物質貧乏,精神上很富有,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全國人民學解放軍,解放軍學全國人民!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那一股熱情,幹勁,精神,只有經過那樣火熱的年代才能有那樣激情燃燒的歲月!艱苦樸素的時代,回憶起來真是好。現在年老身體差,望國家多考慮,增加養老金
這是社會發展過程的一段歷程,為我們現在的經濟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千萬別忘了。那個火紅的年代一去不復返了、那時社會穩定、人心所向、路不拾遺、夜不閉戶、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可同日而語。儘管當年生活困苦、但社會風氣好、正是留戀那個年代!
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中國農村實行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生產管理模式。當時一個生產隊生產隊由隊長,副隊隊,會計,出納,記工員,倉庫保管,婦女隊長,後期還有民兵排長和鐵姑娘斑長這些人組成一個班子。這些人都是生產隊的骨幹。
生產隊是農村最吃香的職業到底有哪些呢?我們一起來聊聊:
1、生產隊隊長
生產隊里的農活由隊長統籌安排,隊里的決策者,隊里的大小事由他們來商定。像春種,夏管,秋收,冬藏,這些都是隊長統一安排的。一個生產隊社員的風氣好不好,團不團結,日子過得好不好,勞動積極性高不高,全靠隊長的威望、能力和決策水平。一個生產隊能遇上一個好隊長,真的是百姓之福。有首打油詩:「工分三千七,田裡沒腳一」。那時的生產隊長是,干一天10個工分3毛5分錢。一年是3650個工分。很少參加勞動,但每年365天是滿勤的。
2、生產隊副隊長
生產隊時副隊長管副業,多種經營不得閒。上工收工,正副隊長就敲村口的老柳樹上的鐘!其他人沒有權利敲,它是整個對的號令,聽到鐘聲就要集合的,否則就會扣工分,工分工分,社員命根。
3、生產隊會計
生產隊會計,可是個人人羨慕的官員。生產隊隊長及會計的工分是全天候滿分。但是這個活不是誰都能幹得了的,要有文化,還要會記帳。
4、生產隊記分員
記分員把工分算,那時每個勞力都有工分手冊,每天記好出工數,再按完成任務記工分,交會計搞核算。我記的我們村的生產隊,搞的好的,也只有3,4毛錢,一般的只有2毛多錢。但夫妻二人能養五,六個孩子!也沒現在4個大人養一個孩子的壓力大。那年代我記得我們十幾年最多一次分紅一個工資10分,6毛錢,把人們高興得不得了,很多年都是二三毛。
5、生產隊糧食保管員
有糧食保管員,平時照糧不偷閒,分糧時把稱握在手裡面,按照會計分配方案把糧食給你兌現。
6、生產隊的赤腳醫生
每個村大隊都有衛生室,在當時的生產隊被稱為赤腳醫生,這個職業在當時是特別體面的工作,也特別受到尊敬和愛戴。赤腳醫生向陽花,貧下中農人人夸。一根銀針治百病,一顆紅心暖千家。 出診願翻千層嶺,採藥敢登萬丈崖。迎著鬥爭風和雨,革命路上鋪彩霞。 赤腳醫生向陽花,廣闊天地把根扎。千朵萬朵紅勝火,貧下中農人人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