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⑧|打造文明交流互鑒典範城市

2024-09-29     上觀新聞

2023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倡導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重視文明傳承與創新、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近年來,上海深入落實全球文明倡議,奮力擦亮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積極打造國際風範和東方神韻相得益彰的對話平台和交流窗口,演繹多樣精彩世界。

世界會客廳:搭建全球議題對話平台

作為中國的代表性中心城市,上海肩負著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協商合作、國際規則制定與國際話語權構建的使命和責任。為此,上海通過組織大型國際活動、舉辦有國際影響力的專業論壇,積極吸引國際政要、專家學者和相關人才聚集上海,搭建全球議題對話平台,增強國際議事能力,為全球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上海是全球重大活動的舉辦地,其影響力輻射世界。上海通過一次次大型國際活動,向世界展示搭建全球議題對話平台的能力。在眾多國際活動中,尤以上海合作組織的持續性及所貢獻的「上海精神」最具代表性。「上海精神」是上合組織生命力所在,體現了先進的文明交流形態。「上海精神」承認、提倡和尊重文明的多樣性,推動人類文明走向更加美好的未來。上海合作組織發展最牢固的基礎在於文明互鑒,最深厚的力量在於民心相通。近年來,上合組織踐行「上海精神」,堅持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不斷深化文化、教育、旅遊、體育、媒體、地方等領域合作。

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上海通過舉辦專業系列論壇,匯聚全球智慧,引領行業發展風向,不斷積累在創新、金融、貿易、人文等領域的話語權。由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聯合主辦的「浦江創新論壇」,以全球視野推動創新,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打造凝聚全球創新共識的「世界會客廳」,逐步發展成為前沿創新思想的策源地、世界科技發展的風向標、國際科技合作的助推器、全球創新人才的引力場、全球技術轉移的樞紐地。「陸家嘴論壇」作為國際金融界的重要對話平台,聚集了全球金融機構、政府官員、學者和業界領導者,持續關注全球金融風險的識別和防範,推動金融監管和合規標準的提升,促進各方在金融行業重要議題上的相互理解和共識形成,為全球金融治理體系的發展做出貢獻。作為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重要組成部分,「虹橋論壇」始終圍繞「全球開放」主線,發布「世界開放年度報告」,擦亮「投資中國」品牌,開展議題涉及綠色發展、數字經濟、智能科技等全球開放熱點的高端對話,積極反映世界開放新特點,引領世界開放新趨勢。「世界中國學大會·上海論壇」通過圍繞中國學的全球討論,聯通中外文明使者,推動文明交流互鑒,為繁榮世界文明百花園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中國學是歷史中國之學,也是當代中國之學。溯歷史的源頭才能理解現實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識當今的中國,有文明的互鑒才能實現共同的進步。

文化交流窗:助力中華文化走出去

上海是世界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更是中華文化揚帆出海的重要碼頭。當今的上海,正聚焦藝術語言、視聽語言、文字語言等重點類別,加快推進優秀文化主體「千帆出海」,做強對外文化交流「上海品牌」,增強上海在全球城市體系中的文化影響力和吸引力,構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高地。

歌劇被稱為「音樂藝術皇冠上的明珠」,是國際通行的音樂語言。上海歌劇院致力於讓中國歌劇成為國際文化交流互鑒中的美好之聲。原創民族舞劇《永和九年》將國際前沿的歌劇製作理念,與開放、包容、多元而極具創造力的「海派」文化融會貫通,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將書法氣韻、文人情懷融入舞蹈的編創,通過「天下第一行書」誕生至今的千年歷史畫卷,讚頌中華傳統文化的偉大創造、生生不息的傳播、傳承與賡繼不斷的創新發展。上海芭蕾舞團把中國元素與西方芭蕾創新融合,以藝術賦能文化。芭蕾舞劇《梁祝》,緊扣愛與美的主題,將西方芭蕾語彙與中國古典舞語彙相結合;芭蕾舞劇《花樣年華》,以旗袍與足尖的完美結合將劇中人物的內斂、隱忍、溫柔和渴望呈現得淋漓盡致,將上海女子的嫵媚和民國時期內斂的愛情進行重新詮釋。上海交響樂團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融入世界通用的語言,讓鐫刻上海城市精神、中國文化特質的「中國聲音」響徹世界。樂團演繹的兩部同名交響聲樂套曲《大地之歌》,以「雙聯畫」的形式表現了東西方之間關於愛、快樂和死亡等人類最基本情感觀念的異同,用全世界都能聽懂的語言,完成了東西方文化的跨時空對話。

加大影視、優質紀錄片、動漫遊戲等IP生態出海,是上海運用「視聽」媒介引領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徑。上海致力於全球影視創製中心建設,不斷強化全球資源配置能力。以「滬產電視劇」為代表的「上海視聽」精品在國內、國際市場上取得良好成績,攝製服務享譽全國。亮相2024年香港國際影視展推介會的「上海視聽」作品將上海城市的獨特魅力、古風盎然的傳統文化融入其中,匯聚成多姿多彩的視聽盛宴。上海精心製作優秀紀錄片,開展跨文化、跨語境、跨國界傳播。大型考古題材紀錄片《何以中國》,第一次以全國性的考古講述精彩紛呈的中國歷史和中華文明故事,讓全世界的觀眾細緻入微地感受中華悠久綿長的文明。正在精心製作的紀錄片《文運中國》踏訪文化地標,探尋中華文脈,以中西對話、古今交融的視角,闡釋悠久燦爛的中華文明如何為中國式現代化賦予深厚的人文底蘊。動畫短片系列《中國奇譚》將中國文化與現代社會結合,把東方浪漫與動畫科技對接,努力以光影魅力傳播中華文明。以《原神》為代表的網遊,把中國山水搬入虛擬世界、將中國民樂與西方管弦樂結合、讓全球玩家領略中國戲曲精髓。

上海書展「以書為橋」連通世界,用文字語言,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書展主題出版研討會」探討中國出版面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演繹中國精彩的新思路;「上海國際文學周」和「詩歌之夜」連年群星閃耀,是中外作家對話的國際化平台;「國際藝術圖書專題展銷區」,為讀者提供與主會場交相輝映的「平行展會」;以《辭海》網絡版內容為基礎的《辭海》外譯計劃,將通過有機聚合、增補完善中國歷史文化相關詞條,全面呈現中華一萬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中國網文的出海之路不斷進化,開闢了以純文字的形式講好中國故事、打造數字時代文明交流互鑒的新路徑。上海是網絡文學的發祥地和產業高地,閱文集團紮根上海、立足中國、面向全球,致力於打造全球性的中華文化IP。在無數創作者的筆下源源不斷地書寫著以「中國故事」,逐漸積澱成為中國網絡文學走向世界、展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中國時代精神的「中國現象」。

多彩百花園:打造文明交流互鑒的節慶賽事

新時代以來,上海通過舉辦國際性文化事件和活動,打造更多具有原創引領性、品牌標識度和世界影響力的「上海平台」「上海時間」「上海地標」,努力開創世界各國人文交流、文化交融、民心相通新局面,讓世界文明百花園奼紫嫣紅、生機盎然。

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音樂節,「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熱情弘揚中華民族音樂舞蹈藝術,積極吸收世界優秀音樂舞蹈文化,營造濃郁的城市音樂舞蹈氛圍,成為中外音樂交流互鑒的典範品牌。作為2024年上海首個大型文化節展,第39屆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在20多天裡帶來豐富多彩的展演活動:開幕演出350餘人的陣容、66台主體演出數量、30%的國際交流演出比例,均創下歷屆之最。「上海之春」展現濃烈的文化藝術色彩,打造了世界多元文化傳播和展示平台,成為上海建設「國內領先、國際一流」文化節展賽會頂流城市的重要一環。

作為全國唯一、全球成長最迅速的國際A類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根植中華厚土,瞭望全球脈動。國際化是上海電影和城市文化的重要標誌。2024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22位評委會成員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共展映來自64個國家和地區的461部影片,見證了文化交流、文明互鑒。金爵獎50部入圍片來自29個國家和地區,國別多元、風格多樣。入圍片76%的世界首映率,更展現了這座電影之城的獨特魅力。由上海國際電影節於2018年發起成立的「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已從首批29個國家的31家電影機構擴增至48個國家55家機構。聯盟成員機構以電影為載體,共同繪製電影文化交流合作的美好藍圖。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共享世界文藝精粹,共覽中華文化盛景。二十多年來,藝術節正努力打造成為集聚全球一流演藝資源的文化碼頭、引領當代藝術創作潮流的國際舞台、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平台和展示人民美好生活的生動圖景。第二十二屆(2023年)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各類演出展覽活動超過400項,內容體量、場次規模相比上屆增長超過20%,國際化程度和首演占比均創歷史新高。2023年的「藝術天空」舞台更匯聚了來自各國別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藝術,集中展現繽紛多彩的異域風情和交相輝映的多元文化。

上海系列賽事以體育推動中外交流。體育賽事是促進國際交流的重要抓手和途徑,也是提升城市軟實力、助推上海建設全球城市的核心要素。2021年底,上海市體育局對外發布「上海賽事」品牌認定體系,上海ATP1000大師賽、上海馬拉松、F1中國大獎賽等18項賽事獲得首批「上海賽事」品牌認定。根據全新發布的2024年國際國內體育賽事計劃,上海將舉辦175項國際國內體育賽事。體育文化交流在上海對外開放中發揮著重要的橋樑和紐帶作用。

上海是世界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也是中國聯結世界的重要樞紐,更是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平台。開放是上海的發展之源和最大優勢,交流是上海文明積澱的底色和文明成長的基調。「落實全球文明倡議」,打造全球文明交流互鑒典範城市,既是上海建設習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實踐地的重要抓手,更是擦亮中國式現代化鮮明標識,深入貫徹學習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的時代要求。

(作者為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c5f7fa7b63e70cd33a37b1151537b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