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西歐國家都聞風喪膽,用釣魚城之戰拯救了中歐文明,如此強大的元朝何僅僅98年就光速滅亡?
公元13世紀,西歐十三國聯軍在波蘭平原上被蒙古帝國的鐵騎一舉擊潰,此時的東歐各國均以陷落,歐洲人正在日夜禱告上帝不要毀滅自己的文明,不久後蒙古軍隊就在一路高歌猛進中突然退兵了,歐洲各國因此得以喘息,難道真的是上帝顯靈了嗎?
自鐵木真統一了蒙古各部落,建立了蒙古帝國,之後在中國吞併了西夏和金兩個政權,只剩下岌岌可危的南宋,等到蒙古帝國南征的時候,已經經歷過了窩闊台、蒙哥的兩次政權更迭,帝國內部的矛盾呼之欲出,而釣魚城之戰成為了蒙古帝國分裂的導火索。
獨特的地形優勢讓龐大的蒙古軍隊無法展開,因此無法奪城,這時候就應該先暫時放棄進攻,與另外兩路大軍合兵一處,直接攻滅南宋在臨安的都城。
然而這路大軍由蒙哥親自帶領,他忍受不了所向披靡的蒙古軍隊攻不下一座小小的堡壘,便讓人修建了一座高台,想要親自看看城內的結構,結果就在親自登台時被南宋軍隊隱蔽的投石車砸傷,最終不治而死。
蒙哥的突然離世,沒有指定一個接班人,這給蒙古帝國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由於先前窩闊台、蒙哥爭奪汗位時,蒙古帝國內部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分歧,蒙哥之死直接變成了蒙古帝國爆發內戰的導火索,進攻南宋和歐洲的軍隊也因此紛紛撤回。
這場內戰使得強大統一的蒙古帝國不復存在,也是後來導致元朝迅速滅亡的第一個原因。不僅如此,歐洲文明也因減輕了來自東方的威脅而得以延續,各地的蒙古勢力為了自保紛紛開始本地化,使得中華民族的文明得以延續下來。
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到公元1368年大都陷落、元順帝出逃,元朝這個大一統的朝代僅僅在歷史上存在了98年,雖然比起秦、隋兩朝的存在時間要長一些,但不到百年的國祚實在令人不解,為什麼曾經縱橫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會衰敗得如此之快。
前文所說的第一個原因是蒙哥死後內戰帶來的分裂,皇帝的頻繁更替則是導致元朝政局不穩,並最終很快滅亡的第二個原因。
這是什麼樣的一個概念呢?我國現行的「五年計劃」都快到達這幾位皇帝平均在位時間的兩倍了,三年時間完全不夠一個皇帝推行自己的政令,甚至連權力交接、統治班子裁換都來不及,更別提推出行之有效的政策了。
可能是元朝前身的蒙古帝國還是部落聯盟的政治格局,忽然進入強盛的封建王朝的巨大躍遷,導致政治結構混亂,皇帝對各方勢力達不到有效的制衡手段,導致內亂頻繁。
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宮廷政變貫穿著元朝統治的始終,部落文明的統治者忽然來到封建文明執政,就像讓奴隸主去管理大工廠的工人,他們的制度和經驗相對落後,不得已下的漢化學習又會激發內部矛盾,最終導致政治鬥爭摧毀了政府的信用和威嚴。
元朝迅速滅亡的原因絕不僅僅是這麼兩條,民族政策的不平等也是極其重要的原因。中華民族雖然是以漢人為主,但幾千年來也與各少數民族互相融合,最終才有了如今民族大團結的局面,封建社會時期大多數王朝的民族平等做的都相對較好,但元朝卻在這方面大有缺陷,四等人制度就是這種缺陷的代表。
類似於印度的種姓制度,元朝也有著四等人制度,但不同的是,印度是越早被征服的民族地位越低,而元朝則是越早被征服的民族地位越高。
元朝的四等人制度中,地位最高的是蒙古人,也就是最早的統治集團構成主體,封建社會的統治階級享有特權是常有之事,元清兩朝更是喪心病狂地讓其整個民族都享有特權。
第二等人是色目人,意思是各色各目的人,是對中亞人、西亞人、歐洲人,還有突厥人、吐蕃人等少數民族的總稱,他們是第一批被蒙古納入統治的人。
再次就是漢人,比如被最先被攻滅的西夏、金等版圖中,生活著大量的漢人,還有契丹、女真等族的人都被劃入第三等級。
在元朝的四等人制度下,蒙古族人在法律和政令中享有舉足輕重的特權,比如蒙古人殺掉下面等級的人不需要償命,只需要賠償牛羊牲畜。
漢人和南人實際上等級區別不大,一般在重要官位上只能當副官,少有被重用為大官的漢人和南人。
除了身份和權利的差別,四等級制度還造成了中央集權方面的問題。雖然元朝開創了行省制度,為我國的省制奠定了基礎,但在實際運行中,被四等人制度所牽累,導致地方政府不受中央監管地壓迫底層人民,最終導致百姓們不滿朝廷的統治而紛紛起義。
人民被分成了四等,政策執行方面就會產生不同,元朝統治者對於漢人和南人的統治就交給了地方官員,只要能收的上來稅,根本不去也無力管制地方官吏欺壓百姓。
總的來說,元朝的迅速滅亡跟以上三點原因有著不可割裂的關係,這麼看來,元朝如此折騰能撐上百年也是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