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剛開學,憑考試成績分班,孩子考得不好,家長怎麼辦?

2019-09-30     爸爸不講理

一年級開學第一次考試,孩子考了88分,個人認為這是學校組織的以分班為目的的考試。這種現象在公立學校比較多見,私校反而很少。私校一般要到四年級才分,比如我孩子的學校每年要保持名校升學率,從四年級開始分快慢班。

名校的資源總是有限的,好的私校有一部分保送名額。一般來說在私校保持年級前50可保證孩子進入我們這裡的「五大名校」,剩下的就要拼孩子的考試成績。當然了,有時候即使成績達標了也不一定能上,因為還有學區的限制。


關於孩子的教育,小學3年級之前,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遠遠比學習成績要重要得多。相信這一點在開學第一次家長會上,校長會告訴你的。如果沒有說,那麼只能說是學校的疏忽。

我的孩子今年也上一年級,開學第一課老師開了一堆書單,培養孩子每天閱讀的習慣。在學校《入學手冊》上有一堆表格,其中一項《家校聯繫表》上要每天記錄孩子閱讀的書名,每天上交。

另外,班主任還會發一本厚達60多頁的閱讀記錄本,上面詳細說明家長如何陪孩子親子閱讀,今天孩子閱讀了什麼內容,要寫出故事簡介,摘錄精彩語段,並寫出孩子的讀後感。講真,這比我小時候上小學可嚴格多了。


廣泛地閱讀,不僅能讓孩子認識更多的字,為剛上一年級的孩子讀懂考試題目有直接的幫助。更重要的是閱讀能讓孩子開闊視野,幫助孩子理解閱讀內容,提高孩子想像和自我思考的能力。

一~三年級的孩子,考試成績說明不了問題。考100分的孩子和考88分的孩子,你看不出明顯區別在哪裡。知識點就那麼多,智力差一點的孩子只要死記硬背,同樣也能考100分。所以小學三年級之前,家長不要太糾結孩子考了多少分。而是應該把關注的重點放在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上面來。

孩子的學習習慣包括哪些內容呢?

1.主動、自覺地完成作業。

如果孩子放學以後還需要您每天叮囑和一再提醒,說明孩子還沒有適應過來。通常通過一周的強化,孩子一般就會適應這一習慣。再經過1~2周的堅持,寶寶基本上就能做到主動和自覺。

小學三年級之前,真正做完作業一般需要30~50分鐘,中途加上孩子休息的時間,通常不超過2個小時。做作業拖拉,是很麻煩的。這與孩子的大腦發育成熟程度有關,因為孩子的年齡越小他的專注力持續的時間就越短,家長著急也沒用。


所以一年級的孩子連續做作業超過15分鐘,就允許孩子玩一會兒。家長不要強迫孩子一直坐在那裡做作業,家長給的壓力越大孩子的反彈就越大,與其讓孩子神思物外,還不如讓寶寶痛快地玩上10分鐘再回來學習。

2.每天複習、預習。

孩子每天做完作業之後,要建立每天複習和預習的好習慣。複習的方式,通常我的做法是:家長當學生,孩子當老師。孩子把今天所學的內容複述出來,家長拿著書本對照,可以發現孩子是否完全掌握今天的學習內容。

孩子複習合格,再考慮預習明天的課程。一科一科地過一遍,既鍛鍊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也能提高孩子的記憶力。在扮演老師的過程中,孩子能增加對老師的熱愛,這為您的孩子與老師建立良好的互動非常有好處。

3.整理書包和訂正錯誤。

書包每天整理,包括準備第二天的書和文具,這也是好習慣。另外比較重要的是,如果發現孩子作業上的錯誤,一定要讓孩子學會記錄錯誤的習慣。可以專門準備一個冊子,或者文件袋,把錯的內容訂正,並保存起來。


4.每天閱讀課外書。

孩子閱讀的課外書有很多種,比如說讀一些古詩詞,也可以是自然和歷史方面的,還有孩子們喜歡的恐龍世界,昆蟲和動物世界,各種兵器和機械戰船方面的繪本,還有現在比較流行的《米小圈上學記》等等,這些都是可以的。

不過在選擇閱讀之前,家長不要強迫孩子一定要看某類書籍。首先,一定要孩子喜歡,孩子喜歡的書才會有興趣閱讀下去。否則的話,買了孩子也不願看,這就沒有意義。

總之:孩子三年級之前,學習的內容是非常簡單的。一次兩次學習成績,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才是重中之重。希望我們這些家長一起努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CMSj20BMH2_cNUgvH8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