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貓阿甜 編輯|欣欣
疫情後離婚?想清楚這件事再說
新冠疫情期間,宅家翻公眾號。心理號里有一篇文章《疫情結束的第一件事,離婚》引發了我的思考。
文中有一個故事,說一個全職媽媽對整天忙事業的老公不抱什麼期待,反而在隔離期間發現老公會修電器的手藝,獲得意外的驚喜。其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十分深刻:
期望值降低,就會看見更真實的TA:會賺錢養家,但懶得做家務,也不主動幫忙帶娃,不是全能的蓋世英雄,也做不到無條件地愛你。
對此我深表認同。
因為我也曾被這樣的毒雞湯洗腦,「男人不為你花錢就是不愛你。」「情人節忘了買禮物,他不愛你。」在戀愛中,總是會把對方理想化,希望對方賺很多錢,有很多時間陪你,幽默風趣會逗人開心,聰明能幹可以解決各種問題,但世上哪有那麼完美的人。
結婚三年,我和老公的感情曾一度下滑到冰點,腦子裡隨時都是離婚的念頭。首當其衝的是我生氣這件事情,我們的對話常常是這樣:
我有些傷心:「你是不是不愛我了?以前我生氣的時候你都要哄我的。」
老公表示無奈:「哄你沒用啊!問你為什麼生氣你又不說。」
怒氣湧上我心頭:「這麼明顯你看不出來嗎?你根本不懂我!」
老公也生氣了:「你不說我怎麼知道!算了,你愛怎樣就怎樣!」
老公拂袖而去,留我暗自神傷,我當初怎麼看上他了,還不如離婚算了!
除此之外,我們會因為孩子爭吵不休,我們也會因為父母面紅耳赤。在不吵架的時候,我會習慣性的問他:「老公,你愛我嗎?」他毫不猶豫地回答:「我愛你啊!」
我沉默不語,因為我完全無感。就像,你吃飯了嗎?我吃過了。心裡沒有一丁點兒波動,甚至還會飄過一絲諷刺的意味,我們吵了這麼多,傷了彼此那麼多次,還能說「愛」?但我知道我們之間出了問題,感情熱度確實在下降,我也為此而擔憂。
暴風雨還是來了,有一次因為父母帶孩子的問題,我們吵到正兒八經的離婚。我在他父母的深情挽留下,帶著女兒,拖著行李箱,義無反顧地把門「嘭」的一聲關上,回了娘家。而老公打算把房子過戶給我,然後離婚,還想好了離婚後給我們娘倆多少生活費。
就像一顆炸彈爆炸了,我和他變成了碎片,把彼此推得老遠。碎片落地,未免淒涼。
我在娘家並不安生,畢業之後只工作了一年就做了全職媽媽,不知道要靠什麼養活自己和女兒。
夜深人靜,和老公以前談戀愛的種種,揮之不去。而手機里時不時收到老公跑流程辦手續的消息。雖然我的心痛得無法呼吸,但我在猶豫,要不要妥協。
終於電話響了,老公打來的,不動產服務中心說,房貸沒還完,不能過戶。我順水推舟,那我們給彼此最後三個月的時間,試著再相處,他也同意。
不過,我在心裡暗自決心了兩件事:
一是我必須有一個為自己和女兒的謀劃,必須要有一項賺錢的能力,以防離了老公之後我和女兒生活艱難;
二是我要減少對老公的依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我自己和女兒身上。我帶著一絲狠和決絕,重新回歸婚姻,但並沒有對接下來的三個月抱有多大希望。
我當初愛上老公,是因為我在他身上看見了我期望中的自己。在他面前我很自由,想說什麼說什麼,想做什麼做什麼。
他會在我姨媽痛的時候,摩擦雙手敷在我小肚子上;他會在我洗完頭髮之後,用吹風幫我吹乾。
但我把這些歸結為他愛我,所以為我做這些理所當然,漸漸習以為常,最後把自己完全撲在他身上,希望他滿足我的所有要求,直到他無法承受,我們吵到了崩潰的邊緣,他在我心中理想化的形象最終破裂了。
我活在美好的幻想中,忘了我們彼此都是並不完美的人,各自有優缺點。他說「我養你」,並不代表要為我的人生負責,只能代表他願意與我共享生活。
「他愛我,就應該在我需要的時候出現,為我解決一切困難,替我掃清所有障礙……」
也只有傻女人才會有這言情劇式的愛情觀,現實里的他並不是無所不能的蓋世英雄。會因為工作太忙不能分身陪我;會因為腦子轉不過來不能理解我委婉的表達;也會忘了情人節買禮物但仍然愛著我。
我終於看明白了這一點,所以,我試著放下了對他的步步緊逼,降低對他的期望值。這樣會發生什麼呢?
我和老公的最後三個月開始了,我把2歲的女兒送到了托班,請他的父母回老家了,在網上報了心理學課和寫作課,沉浸其中不能自拔。我再也不整天纏著老公。
我在書房裡學習,老公一會兒進來問我餓不餓,一會兒給我端杯水。我對他說,不要總是來打擾我,我需要集中注意力。但我竊喜,他還挺關心我的!
我們一起走在街上,他說他想吃這家牛肉麵,我說我想吃對面那家肥腸粉,好,誰先吃完就去找對方,我們都感到輕鬆又愉快。
若是以前,必定是我賴著他放棄自己的喜好,陪我吃我愛吃的。但實際上,我會因為他委曲求全遷就我而愧疚,他呢,怕我生氣勉強笑臉相迎,不知道我們一起吃了多少次這樣尷尬的飯。
我用word寫東西,不知道每個段落前怎麼設置空兩格,老公過來兩步給我搞定。有點奇妙,以前怎麼沒覺得他這麼厲害呢,竟然有那麼一丟丟崇拜之情。
不再把老公理想化,接受不完美的他,有時竟能意外的發現他身上一些閃光點,又驚又喜。這種感覺就像,以前考試的時候預期自己只能考70分,結果考了80分,十分高興。
更有意思的事情是,這次疫情在公婆家待了20多天,我對公婆的態度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
我接受了老公的不完美,順帶著也接受了他爸媽的不完美。
發現婆婆會做一些特色又可口的家鄉菜,公公會各種變著花樣地陪女兒玩。有人做飯,有人帶娃,我和老公有時間忙各自的事情。公婆好像也沒有想像中那麼討厭了。
找到了彼此最舒服的狀態,我們的婚姻轉危為安了。
04
降低對另一半的期待值並不是簡單的在心裡告訴自己,不對他抱什麼希望了。這是一種毀滅式的「壓抑」自己內心想法的做法。
雖然表面上說,我再也不需要你了,這麼做是希望激起對方的愧疚,讓對方反思和改變。但往往對方什麼也不會做,你會覺得更加憤怒和失望,感情就這樣一點一點的被消磨殆盡。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自戀」,每個人都追求自己是好的,自己比別人強,人都有天然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
對另一半的過高期待,其實是過分自戀的表現,這會傷害到彼此。你並不是愛他才對他高要求,只是借著愛的名義滿足自己的需求。
艾里希·弗洛姆在《愛的藝術》里提到,親密關係中,關係雙方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自己的自戀,才能讓彼此都感到輕鬆。
真正的放棄對TA理想化的期待,是建立在不失去自我的基礎上的。表面上說降低期待實際心裡不甘,抱有幻想,就是因為失去了自我,需要從伴侶身上無限制的索取安全感。而自我穩定的人自帶安全感,即使不對另一半進行感情勒索,也不會感到驚慌和恐懼,甚至能給予對方愛。
所以,不以自己為中心,也不以另一半為中心,始終保持自我,才能讓彼此都舒服。經歷這次的波折,我也是在心理學和寫作中逐漸找回了真實的自我,才能輕鬆的做到降低對愛人的期待,並且獲得意外的收穫。我想我們的婚姻不會僅僅只有三個月的。
那麼如何才能在婚姻中做自己呢?
(1)永遠有自己的底線,不因為另一半的喜好放棄自己的興趣愛好。陪他吃他喜歡的火鍋,也不要忘了自己對海鮮的熱愛。
(2)對另一半有期待,但保持理性,抱以合理的期待。要求對方秒回消息有點過分,但讓對方空下來就立馬回復會更加合理。
(3)能用語言表達的需要,就用語言一次性表達清楚,儘量不要用表情和動作暗示對方猜猜猜。想對他說「今天跟你在一起很開心」,就別紅著臉眼神飄忽地說「今天天氣真好啊」。我們都不是詩人,沒有那麼高的領悟能力。
無論什麼樣的愛情,都必須經歷現實的檢驗。有的時候放棄對TA的完美期待,接受現實里的TA,你們的感情會達到另一種更舒服的境界。
人生會遇到兩個人,一個衝撞了青春,一個攙扶一生。青春易逝,人生漫長,不要急著給另一半下定論。把對方當成一本書,慢慢品讀。
作者簡介:貓阿甜,當媽媽的文藝女青年。和女兒做朋友,把老公當助理。看劇下飯,讀書解憂,熱衷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