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而戰卻橫遭猜疑,被迫以死明志的蘇聯將軍利久科夫

2023-06-07     小解說娛樂

原標題:為國而戰卻橫遭猜疑,被迫以死明志的蘇聯將軍利久科夫

1942年7月25日,一輛熊熊燃燒的KV重型坦克邊上,蘇聯少將亞歷山大·伊里奇·利久科夫奄奄一息的躺在那裡,身負重傷的他已經走到了生命盡頭。在人生的最後時刻,他內心充滿了不甘,他是一名堅定的布爾什維克,他曾參加過國內戰爭,也在蘇德戰爭中奮勇作戰,在莫斯科戰役中更是履立功勳,近衛莫斯科第1步兵師就是他一手帶出來的部隊。然而,他最終得到的不是上級的信任和嘉獎,反而是猜疑和調查,這讓他只能用鮮血和生命證明自己的忠誠和清白。

為什麼這位久經考驗的老布爾什維克會橫遭這等不幸呢?只因為他被扣上了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弗拉索夫分子。

久經考驗的布爾什維克

利久科夫是一名堅定的布爾什維克,他在1919成為蘇共黨員並參加了蘇聯紅軍,在國內戰爭時期他先是從排長做起,後又參加了斯摩棱斯克炮兵指揮人員訓練班,隨後在1921年蘇聯紅軍平定安東諾夫匪幫時擔任炮兵主任和副裝甲列車長。國內戰爭結束後他又在指揮人員進修班擔任講師,1931年在蘇聯紅軍裝備部工作。可以說,早在他成為一名裝甲兵將領之前,利久科夫就和許多成長於國內戰爭時期的蘇聯軍官一樣,是一名飽經考驗的布爾什維克了。

1934年則是利久科夫人生轉變的那一年,這一年他成為了獨立坦克團團長,此時蘇聯的裝甲部隊剛剛起步,能在此時成為坦克團的指揮官足以說明他的能力。不久之後他又出任坦克旅旅長一職務,並在這一任期上工作了到了1940年,隨後短暫的擔任了蘇聯紅軍機械化和摩托化學院教員。作為軍事學院的教官,利久科夫的能力是極佳的,他為蘇聯培養了很多優秀的坦克兵學員,這些人未來的蘇德戰爭中將成為蘇聯紅軍的骨幹。

在蘇德戰爭爆發前,已經是上校的利久科夫擔任了隸屬於蘇聯第5機械化軍的第37坦克師的師長,該師在戰爭初期與德軍多次血戰,儘管最後突出重圍卻也幾乎傷亡殆盡,第37坦克師自然也逃脫不掉幾乎全滅的結局。但利久科夫本人並沒有撤往莫斯科,而是在第聶伯河河岸區域通過收攏殘兵的方式聚集起了一支部隊參與了7月份爆發的斯摩棱斯克戰役。利久科夫的這支部隊在當時被稱為「利久科夫混成支隊」,支隊的任務是確保在斯摩棱斯克附近戰鬥的部隊的所有必需品的運輸通道,必要時保證他們有撤退的通道。

這一任務利久科夫完成的非常出色,在當時一片混亂的情況下他通過聚攏第5機械化軍的殘部和一些來自其他部隊的殘兵形成了一支強勁的作戰部隊。雖然支隊只擁有15輛坦克和少量的步兵,而且長期處於孤軍奮戰的狀態,可德軍卻根本拿他沒有任何辦法。鐵木辛哥曾對利久科夫有很高的的讚譽,認為利久科夫是一位可靠的指揮官,曾被派往視察支隊的列夫·多瓦托爾少將也對利久科夫讚不絕口,認為應該給予利久科夫獎勵和晉升。

也是在斯摩棱斯克戰役中,利久科夫遇到了自己的老朋友,被派往亞爾采沃地區作戰的羅科索夫斯基少將,兩人在過去就已經是關係極佳的朋友,如今利久科夫能在羅科索夫斯基麾下作戰,兩者的合作也算是相得益彰。在之後的戰鬥中利久科夫屢立戰功,羅科索夫斯基接管第16集團軍後,利久科夫的混成支隊也被改編為了莫斯科第一摩托化步兵師,而這份命令則是由鐵木辛哥元帥親自簽發的,標誌著元帥本人對利久科夫的信任。

這個師在當時是個空架子,利久科夫通過收攏潰敗的士兵結合補充來的部隊,迅速將這個師變成了敢戰之師。很幸運的是該師在未來參加了葉爾尼亞反擊戰,在戰鬥中這個師表現得非常出色並獲得了近衛稱號,也就是後來的近衛莫斯科第一摩托化步兵師。而利久科夫本人也因為出色表現而被晉升為少將,不僅榮獲了蘇聯英雄稱號,還被升遷為近衛第2步兵軍的軍長。

以死明志的悲情將軍

毫不客氣的說,在當時利久科夫是一位冉冉升起的將星,在經過了許多艱苦的戰鬥後,上級再次對他委以重任,任命他為第20集團軍副司令。按道理說,這本該是利久科夫軍事生涯的一個新階段,但不幸的是這次任命成了一次災難。坦率的說,第20集團軍在莫斯科戰役中的表現是十分出色的,11月的戰鬥中該集團軍曾拚死擋住了德軍裝甲集團軍自莫斯科背面發動的進攻,並最終在第1突擊集團軍的支援下將德軍擋在了莫斯科運河一線。而在之後的莫斯科戰役反擊階段里,該集團軍也從沃洛科拉姆斯克向西突破,讓德軍體會到了蘇聯紅軍真正的力量。

可惜,該集團軍在當時的指揮官叫做弗拉索夫,就是蘇聯歷史上那個最臭名昭著的叛徒,安德烈·安德烈耶維奇·弗拉索夫。弗拉索夫在1942年3月被調至沃爾霍夫方面軍擔任副司令員,兼任第2突擊集團軍司令。不久之後沃爾霍夫方面軍試圖為列寧格勒解圍,但解圍攻勢失敗,第2突擊集團軍也被德軍合圍,第2突擊集團軍苦戰至6月宣告瓦解,弗拉索夫也被德軍俘虜,這位頗受史達林器重的弗拉索夫將軍很快就在戰俘營中變節投敵了。

弗拉索夫的叛變成為了德軍絕佳的宣傳材料,德軍立刻通過傳單和無線電大肆宣揚弗拉索夫投降一事。這一消息讓蘇聯統帥部大為震驚,史達林更是對此憤怒無比,同時史達林也擔心其那些曾在弗拉索夫麾下作戰的軍官們,他擔心這些人是否會受弗拉索夫影響,在未來的某一時刻叛變投敵呢?沒有任何猶豫,史達林立刻命令內務部負責人貝利亞開始嚴抓軍隊中的弗拉索夫分子,要求對這些人進行最嚴格的審查,這其中就有曾是弗拉索夫副手的利久科夫。

彼時是1942年7月,利久科夫本人正指揮著新成立的第5坦克集團軍和德軍奮戰,試圖組織德軍對沃羅涅日一代的進攻。很遺憾,第5坦克集團軍成立的太過倉促,部隊磨合沒有完成,部隊裝備和戰鬥力都較差,面對德國實力強勁的第9、第11裝甲師,該集團軍表現並不出眾。在羅科索夫斯基將軍的回憶錄里,蘇聯統帥部在7月15日下令解散第5坦克集團軍,利久科夫則被降職為了第2坦克軍軍長。

羅科索夫斯基本人在回憶錄里沒有過多的闡述利久科夫的死,只是簡單的解釋了為何要解散第5坦克集團軍,理由是利久科夫本人尚不具備指揮一個集團軍的能力,只能擔任一個坦克軍的軍長,以及蘇軍自身也沒有組織如此大規模的裝甲部隊的經驗和能力云云。而對於利久科夫的死,羅科索夫斯基只表示令他深感痛惜,並且隱去了他早就認識利久科夫這一點。之所以這樣是因為羅科索夫斯基考慮戰後蘇聯複雜的政治環境,有意的隱瞞了利久科夫死亡的真相——利久科夫是為了自證清白而選擇了死亡。

利久科夫知道自己已經被上級盯上了,他也知道自己被懷疑是弗拉索夫分子意味著什麼。在蘇德戰爭初期,許多將軍都擔心自己會莫名其妙的被逮捕和審訊,驚慌失措和政治上的不可靠可是重罪。上級現在只是給他降職,那未來會怎麼樣呢?利久科夫不敢去想,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設法在戰鬥中證明自己的清白,而他的辦法就是在戰鬥中乘坐一輛KV重型坦克奮勇向前,希望這樣可以讓上級相信他仍舊是一個忠誠的布爾什維克。但若他死在戰場上,那最起碼他也可以用死亡來證明自己的忠誠了。

結語

就這樣,利久科夫將軍在1942年7月25日死在了戰場上,他用生命證明了他對蘇聯的忠誠。但令人寒心的是蘇聯統帥部都認為他叛逃了,因為沒有人找到利久科夫將軍的屍體,所以他們寧願相信利久科夫已經叛逃了,甚至詢問在利久科夫側翼作戰的卡圖科夫,要求其回答利久科夫是否可能叛逃?直至利久科夫的遺體被人發現,蘇聯方面才收回了自己的懷疑,承認利久科夫為國光榮捐軀了。可這又有什麼用呢?忠誠勇敢的利久科夫死了,死於無端的猜測和懷疑,帶著冤屈和不甘在戰火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42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9ee279129cf743abf9dec8faafb2e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