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跨越式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2024-10-25     健康報

順利通過三甲醫院評審,開啟「一院兩區」發展新格局,「國考」成績提分……這兩年,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完成了「三件大事」,收穫甚多。

未來,如何進一步推動醫院實現高質量發展?該院黨委副書記、院長王新家認為,當前,醫院正處於跨越式發展的轉型期。作為一所融醫療、教學、科研、預防為一體的公立三級甲等腫瘤專科醫院,醫院在提升自身醫療服務能力與水平的過程中,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面臨著更高要求,預防事業也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他表示,無論是過去、當前還是今後一個時期,醫院發展追求的首要目標依舊是「提供一流的醫療技術和服務,維護和改善癌症患者健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汕頭大學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

黨委副書記、院長

王新家

以學科建設促成雙贏局面

王新家介紹,過去,醫院老院區的建築面積僅有3萬平方米,設有床位700張,醫院床位極度緊張,甚至連進出停車都顯得捉襟見肘。「如果長期處於擁擠的狀態,我們就沒辦法調整學科發展布局,更不用談提升學科實力。」王新家表示,這一問題的解決得益於「三件大事」的順利完成。如今,醫院2個院區的總建築面積已經擴展至18萬平方米,新增床位800張,為「做強優勢學科、打造特色專科、培育新興學科」提供了充分的空間。

為支持優勢學科擴容提質,醫院首先對科室硬體設施與環境進行了升級改造:放療科的直線加速器由3台增至6台;胸外科、婦科、乳腺外科等優勢學科由一個病區擴容至兩個病區,添置了3D腹腔鏡和4K超高清腹腔鏡、電子胸腔內窺鏡系統等先進設備。在更精準的儀器設備的輔助下,醫院開展四級手術的數量和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主要癌種5年生存率穩居區域內先進水平。

針對地區健康需求,醫院依託人才與技術優勢,精準布局新興與特色學科。針對粵東地區骨與軟組織腫瘤診療的空白,深耕骨科領域30餘年的王新家,通過「引育並舉」的人才與技術培養方式,成功設立骨與軟組織腫瘤科,開展了包括骨肉瘤保肢手術、骨盆及四肢轉移瘤微創手術等多項專業技術。此外,近年來,醫院還相繼新建了肝膽胰外科、神經外科、核醫學科等眾多新的臨床與醫技科室,推出了以神經腫瘤手術為核心的綜合治療體系、肝膽胰腫瘤的微創治療方式、微型機器導航技術等。

通過學科建設,醫院人才隊伍得到進一步擴充,醫療服務能力的覆蓋範圍與質量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實現了患者和醫院雙贏的局面。

鼓勵各領域工作創新發展

「我們鼓勵醫務人員結合自身專業與特長,在各個領域大膽探索創新。」王新家說,讓老百姓能看上病、看好病,是醫院全體醫務人員堅持創新的動力。為此,醫院以「領航工程」為抓手,把黨建工作根植於醫院各項工作之中,臨床業務黨支部通過開展新技術、新方法提升服務質量,行政後勤黨支部通過管理創新提高行政效能,推動黨建工作與業務的良性互動、深度融合發展。

作為一名臨床醫生,王新家格外關注臨床醫療技術的精進。他認為,確保診療符合規範是首要任務。為此,醫院狠抓腫瘤的TNM分期和多學科診療(MDT),推動學習與落實專科指南。目前,醫院TNM分期執行率達95%以上,MDT執行率達85%以上,努力為保障患者權益與促進粵東地區腫瘤學科建設和規範化診療作出貢獻。

在保障規範的基礎上,各科室開展高難度技術、創新技術和新項目的數量與質量也明顯提高。目前,醫院積極開展脊柱腫瘤的全脊椎切除術、精準神經導航與微型機器人引導下顱腦深部及重要功能區病變切除術、內鏡下胰十二指腸切除重建術、淋巴管吻合治療難治療性淋巴水腫等多項先進技術。為進一步實現精準診斷治療,醫院還應用人工智慧和3D列印技術,推動3D列印「器官定製」,有效提升了治療效果和腫瘤患者的生存率。

作為一名醫院管理者,王新家認為,醫院還應在運營管理工作中大力推進創新,為學科建設與臨床技術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王新家介紹,醫院依託目標管理考核評價體系,制定業務科室科主任目標考核方案,下達科主任年度目標考核任務書,保證指標導向性、科學性、客觀性和可操作性。在為科室工作創新發展而建立項目清單的基礎上,醫院還建立應用了項目清單與定時督導、線條分工與包片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堅持實行「一院兩區」同質化管理模式。今年,醫院以「四高一優」(即高產出、高效率、高質量、高水平、優質服務)為主題,制定《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行動方案》,構建以醫療管理、學科建設、運營管理三大協同機制為特點的同質化現代醫院管理體系,激發科室創新動力,提升醫院管理效能。

任何進步都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投入,而為了實現長期發展,必須從管理層面重視成本問題。王新家介紹,現代醫院管理體系建成以來,醫院內部業務流程不斷優化完善,實現了從業務起點到終點的全程監控。在此基礎上,醫院得以建立起覆蓋全院、全業務流程的成本管理體系,加強成本控制,對病種成本、時間成本、費用消耗和能源成本等進行監管,並在減輕患者負擔方面取得顯著成效。據統計,醫院藥品占比從2021年的41.7%下降到2023年的33.8%,平均住院日由2020年的9.67天下降到2023年的6.72天。

預防為主,構建防癌早篩早診體系

秉承「發現一個早癌,挽救一個家庭」的預防理念,醫院與汕頭、揭陽、潮州三市的30餘家市、縣和鄉鎮等不同層級的醫療機構共建防癌早篩中心,形成了早癌篩查及腫瘤防治一體化聯盟,並不斷加強防癌早篩技術協作。今年以來,防癌早篩中心已經幫助6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立防癌篩查以及腫瘤專科門診,進一步完善汕頭區域腫瘤防治體系建設。依託中心建設,醫院今年共開展癌症公益篩查、義診活動16場,服務基層群眾2000餘人次。

同時,醫院積極主動落實「百千萬工程」,致力於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醫院近年來通過幫助汕頭市第三人民醫院、汕頭市潮陽區大峰醫院、揭西縣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建立腫瘤專科,不僅提升了這些醫院的腫瘤診治能力,還有效解決了癌症患者就近就醫的問題。

作為粵東地區唯一的公立腫瘤專科醫院,王新家深知,在構建全生命周期的癌症防、治、康體系的道路上,醫院任重道遠。下一步,醫院將積極調動臨床重點科室的腫瘤學專家走進基層,持續開展幫扶和學術交流活動,提升基層醫務人員癌症防治與健康管理水平,為推動汕頭市癌症篩查與早診人才隊伍建設作出貢獻。

文: 孫藝

編輯: 吳剛

審核: 孫夢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7bcd50c46b28c1080951b71e5ac1ea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