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開年,「啞火」了一年的懸疑劇突然重整旗鼓。《開端》、《江照黎明》接連成為了近期被討論最多的口碑劇集。
《江照黎明》的出彩,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我們的國產懸疑劇,很難在各個環節都沒有「落下」——從「聚焦女性」的劇作概念,到「劇本殺」般的框架結構;從演員群像的演繹,再到每個人具體塑造的人物細節;包括攝製、配樂等製作層面,幾乎都是用心的、不懸浮的。在以上的每個環節做到位,並不是個很高的要求,但在大環境下是挺不容易的。
劇中,馬思純和白客都帶來了顛覆形象的出演。看到有人評論說,這是他們兩個迄今演得最好的一部戲。
看劇的過程中,個人意見,《江照黎明》最讓我感到驚喜的是飾演王誠的白客。整部戲裡,白客的演法是較為樸素的。關鍵的戲點,也往往是一些不經意的眼神戲,並不外放,但給人的印象卻很深刻。
很多人都提到「對他垂直入坑」,因為相比白客之前的戲路,以及本劇里的其他角色,白客這次的表演有種處在「中間地帶」的曖昧感。他很安靜,身上仿佛帶著被往事壓抑著的麻木感。同時他也很鮮活,心裡有股不顧一切的勁,但並不輕易在旁人面前顯現。
王誠這個角色,背後有著諸多迷霧密布的秘密。為了保護李曉楠,他又活得非常克制。白客演出了王誠性格內部的穩當、內斂,同時也演出了他的善解人意、暖心。冷與暖,不同的兩面,在王誠這個角色身上彼此相融。
比如被提及最多的,是第6集末尾,王誠迎接曉楠的開門戲。白客這裡的表演,先是一臉微笑,接著等對方進門後,謹慎地向外掃視,見沒有異常再關上門。
白客在原劇本的基礎上多加了一段眼神戲,就將這場溫馨的戲「改造」出了有點出乎人意料的懸疑感。我們也因此意識到:王誠這個人物背後可能有著更多的秘密與企圖。這也成了本集末尾的「鉤子」,讓人很期待接下去王誠與曉楠之間的關係會發生什麼變化。
又如第7集中,王誠對曉楠採取的一系列舉措。白客的演繹延續了《門鎖》里的驚悚氛圍。住在曉楠隔壁房間的王誠,會面無表情地寫著小說《消失的枕邊人》,會用鑰匙開門潛入、搜走電腦並破解密碼,在暗處做著不見光的行動。
從劇作的層面而言,王誠的這些舉動帶著迷惑性和懸疑性,甚至會因此被人解讀成是兇手。而白客的表演,還演出了另一層意思:在想要知道真相之外,他還理解曉楠對於婚姻生活的痛苦,於是想用不為人知的方式,隱秘地給予她一些溫暖。
另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戲,是第14集裡,王誠安慰曉楠。在他眼中,曉楠是個不怎麼哭的人,沒空、也沒力氣。一段段聽著有點冷幽默的話,配合著白客冷靜但溫柔的口吻,擁有了很強的共情力,讓人能夠對他產生信任。王誠能從曉楠的視角出發,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開導。他確實是李曉楠生命中的那束光,這是這個角色在理性外殼下的感性。
近幾年,白客挑選劇本和角色的嘗試挺多的,沒有停留在之前的喜劇形象。比如《被光抓走的人》里的筷子、《門鎖》里的鄭飛,顯然在做戲路的轉型。
一個產生很大轉變的形象,就是他在《被光抓走的人》里出演的,受困於自我內心困境的混混筷子。他的街頭風+寸頭的形象很粗放,但內心卻有著反差。筷子是個對於情感認知非常怯懦的一個人,起初不敢直面真實的情感。因為愛人消失,他發瘋地尋找,不顧一切,甚至最後不惜犯下罪行。白客演出了那種潛藏在人物內心身處的壓抑與自我否定,以及隨之到來的爆發。
之後,白客還有一部尚未公映的電影《不止不休》。他在裡面演的是為飽受歧視的B肝攜帶者發聲的新聞記者,同樣是個現實向的小人物。
白客游離於喜劇之外、落地於現實的幾次表演,相較之前,其實有了肉眼可見的進步。他之前的喜劇角色,很難談得上有什麼對人物本身的塑造。而在這些年的角色中,他塑造的則多是那些有著不堪過往的、傷痛感的角色。如今的影視市場上,這樣的角色其實越來越少了。這種角色有著更為複雜的人物特性,同時也更考驗演員對生活的理解、對人的觀察。
而就《江照黎明》里的表演而言,白客自始至終都繃住了那股勁兒、那根弦,這無疑是他讓人驚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