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12月10日 · 大地的女兒賽珍珠

2022-12-10     馮曉暉

原標題: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12月10日 · 大地的女兒賽珍珠

1938年12月10日,賽珍珠獲頒諾貝爾文學獎。

地點:

瑞典

類別:

人物

賽珍珠獲頒諾貝爾文學獎當日簽名照 圖源:西泠印社

1938年12月10日,賽珍珠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獲頒諾貝爾文學獎。

賽珍珠(英語:Pearl Sydenstricker Buck,直譯為「珀爾· 賽登斯特里克·巴克」,1892年6月26日-1973年3月6日),美國旅華作家,曾憑藉其小說《大地》(The Good Earth),於1932年獲得普利茲小說獎,後在193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也是獲得普利茲獎和諾貝爾獎的第一位女作家,以及作品流傳語種最多的美國作家。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廬山,牯嶺,東谷,有個小小的公園,夾在河西路與河東路之間。這座公園名為「國際友誼雕塑園」,安置了一些和廬山結為友好山、友好園的多個國家和地區贈送的奇石和名人雕像。

美國胡德山贈送的賽珍珠的雕像被放在公園最顯眼的位置。雕像中的她,頭髮盤得很緊,看年齡不到四十,這是她離開中國前的形象,也是她寫作《大地》一書時的年齡。1931年,轟動西方世界的《大地》一書出版,那一年賽珍珠39歲。3年後,賽珍珠離開中國,一去不回。如此看來,這座雕像選取的年齡和形象都很合適,這就是她在廬山時的模樣。在廬山沉思、創作時的模樣。

廬山國際友誼雕塑園中的賽珍珠雕像 筆者攝於2022年8月

關於賽珍珠的故事,本系列已經有了先導的一篇。那是筆者寫本系列的第一個月,查到有文章講到,賽珍珠的父親賽兆祥於1897年1月14日頂著嚴寒爬上廬山,成為牯嶺最早一批購地修建別墅的外國傳教士(見《九江歷史上的今天 · 1月14日 · 故事的開始》)。

賽兆祥購地是為了自己的孩子們。這位來自美國東部的傳教士已在中國生活了十幾年,生下的四個孩子中有三個因為「熱病」而夭折。無奈之下,賽兆祥冒著巨大的風險,帶著再次懷胎的妻子遠渡重洋回到美國休養,女兒生下後三個多月,一家人就漂洋過海回到中國。中國,是賽兆祥夫婦的第二個故鄉。這位他視作掌上明珠的女兒,雖然生在美國,但中國卻是她的第一故鄉。

鎮江賽珍珠紀念公園中的塑像(左側為賽珍珠) 圖源:晨修晚禱

小姑娘後來改名為珍珠(Pearl),她先在淮安,三歲後搬到鎮江,在那裡長大成人。父親不願意住在租界中與同族人為伍,堅持要和中國平民在一起生活。賽珍珠完全在中國人的圈子裡長大,所受到的教育也完全是中式的。她先學會漢語,有自己的私塾老師,後來母親才教她英語,以至於她的中文比英語還熟練。

為了使孩子們度過酷暑,健康成長,賽兆祥在廬山買了一塊面積不大的地,建了一棟只有140平米的單層別墅,頗為簡樸。「每年六月,當秧苗從旱地秧田移插到水田的時候,也就是去牯嶺的時候了。」賽珍珠曾這樣記憶她的童年。

中四路12號別墅 Pearl S. Buck Summer Villa - 2016.05 圖源:Wikimedia Commons

每天她在山上摘野花,和同齡的小朋友們玩耍,參加郊遊和野餐。在鎮江的賽珍珠,雖然金髮碧眼,朋友卻都是中國孩子,在廬山,她卻回到了同族人的生活中。鎮江和廬山,是她前半生的兩個世界,她更覺得自己是中國人。她更願意在廬山上享受孤獨,她登山遊覽,讀書思考,廬山,是帶給她安寧的地方。

1910年,18歲的賽珍珠離開中國,到美國讀大學,4年後返回中國。她將生病的母親送到廬山休養,並在山上住了整整一年。那一年,別墅被重建,她們母女不得不借住別人的房子。據說,在那個淒冷孤獨的冬天,賽珍珠決心要當一個作家。

賽珍珠 1914 年在倫道夫·梅康女子學院的畢業照 圖源:tsemrinpoche.com

22歲的她雖然有了作家之夢,但還缺少生活的閱歷,或者說還沒經過生活的捶打。1917年,賽珍珠開始了一段並不幸福的婚姻,先在安徽宿州,後到南京,任教於金陵大學(今南京大學部分)。1921年,她的母親去世,同年,她生下一女。不幸的是,孩子患有苯丙酮尿症(PKU),導致智力障礙。

1922 年,賽珍珠帶著孩子和妹妹回到廬山避暑,八月的一天下午,抑制不住突如其來的內心的衝動,她急切地向人們宣布:「我要開始寫作了」。別墅里那架打字機「噠噠噠」響起,宣告了一位世界級作家在廬山開始了自己的寫作生涯。

賽珍珠寫的是一篇講述中國的隨筆,這篇文章被美國《大西洋月刊》發表。這一年,她30歲。

1932年的賽珍珠 圖源:澎湃網

賽珍珠從此開始不停地寫作。1926年,她到美國攻讀藝術碩士學位,旋即回到中國。1931年,她代表作《大地》(The Good Earth)問世。這年8月,年已80的賽兆祥牧師在廬山別墅中去世,葬於牯嶺鎮。由於正遇到人類有記錄以來破壞性最大、死亡人數最多的江淮大水,在南京的賽珍珠無法趕到廬山奔喪,這也成為她永遠的痛。

1932年,賽珍珠憑藉小說《大地》獲得普利茲獎。次年她1933年出版了《水滸傳》首個英文全譯本《All Men Are Brothers》(四海之內皆兄弟)。此後她的事業蒸蒸日上,享有巨大的國際聲譽。

1934年,賽珍珠移居美國,廬山上的別墅,她已賣掉,在中國的那段婚姻,她也切斷了。從那以後,她再也沒有回過中國。

圖源:West Virginia & Regional History Center

1938年,她獲得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並曾任美國作家協會主席。獲得諾獎後,賽珍珠仍然筆耕不綴,但作品的影響力卻遠不如她在中國和移居美國前幾年的創作。

1973年3月6日,賽珍珠在美國逝世,享年81歲。在此之前她設計了自己的墓碑,墓碑上並沒有她享譽西方世界的英文名,刻寫的是她的中國名字:賽珍珠。

賽珍珠在美國葬於賓夕法尼亞州的墓碑 圖源:知乎

賽珍珠是獲得普利茲獎和諾貝爾獎的第一位女作家,她的作品曾經風靡全球。由於擁有過中國國籍,她也可以被認為是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作家。然而,很長時間以來,賽珍珠並不受中國人的待見,從後世評價,她的文學影響力也不算顯赫。

評價賽珍珠,有兩個視角,一個是她本人,一個是她的作品。前者很好評價,她是個自由主義者,關注民間疾苦,不迎合,很耿直。因此兩黨政府,甚至美國政府也都不喜歡她。由於批評宋美齡生活奢靡,民國政府拒絕出席諾貝爾獎頒獎典禮,並否認賽珍珠的中國籍。抗戰結束後,由於同情共產黨,她上了美國中情局的黑名單。1949年後,由於某些公開批評,她被稱為「美國反動文人」和「美帝國主義文化侵略的急先鋒」。

《大地三部曲》 筆者攝於2022年1月

筆者讀了賽珍珠的代表作《大地》後,能理解為何同時代的中國作家對她的評價不高。賽珍珠的文字平實、淺顯,不知是文學思維問題還是翻譯問題,雖然作品描寫的是中國農民,但給人一種疏離感。賽珍珠的小說是寫給不熟悉卻又想了解中國的歐美讀者看的,在魯迅等人眼光中,賽珍珠的文字不夠深刻,然而《阿Q正傳》的精妙與嘲諷,外國人也看不懂。評價賽珍珠的作品,話題太大,在本系列中也不合適,就到這吧。

賽珍珠說過:「我一生到老,從童稚到少女到成年,都屬於中國。」

賽珍珠是廬山的女兒,更是大地的女兒,她也是中國的女兒。

《九江歷史上的今天》是介紹本地歷史的系列短文,每篇選取有明確史料記載的發生在當日或當月的一個事件,配以相關的照片、新聞圖片和文獻書籍等影像資料,並對事件緣由及產生的影響作出適當的評述。由於筆者水平有限,資料殘缺,必有謬誤及取捨失當之處,誠請批評指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778adb737be3bfa0ef7581be5fc7d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