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速常年入不敷出,而美國高速卻免費通行,為何還能盈利?

2024-01-18   微兔分享呀

原標題:中國高速常年入不敷出,而美國高速卻免費通行,為何還能盈利?

截止2022年底,我國高速公路運營里程長達17.7萬公里沿途設有近1100個收費站,收費路段覆蓋率達90%。在此情況下,我國高速公路盈利情況理論上應當十分可觀。可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我國每年高速公路運營情況都處於虧損狀態,入不敷出。

但反觀高速公路收費路程僅僅占10%左右的美國,卻能依靠高速公路獲取高額利潤。中美兩國之間的極大反差到底是由什麼造成的?美國又是如何在絕大範圍內不設置高速費的情況下實現盈利的呢?

我國高速公路的運營模式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我國高速公路的運營模式。自1988年10月我國大陸第一條高速公路——滬嘉高速公路建成通車以來,我國的高速公路事業得到了飛速的發展,截至2022年,全國高速公路總里程已達17.7萬公里。

多年以來,我國高速公路事業採取的商業模式大多為政府採購模式。即政府對某段高速公路公開招標,中標的開發商與政府簽訂協議出資修建。換句話說就是,成功中標的高速公路的所有權仍歸屬國家,只是政府向企業貸款建設。而政府償還貸款的資金的主要來源就是我們日常所繳納的高速費。

由於高速公路屬於大型基礎建設,投入的資金高達數億,所以即便是招標成功的高速公路,政府也需要投入巨額資金維持高速公路的正常運行的。根據《2021年全國收費公路統計報告》,我國2021年全國收費公路車輛通行費總收入達6630.5億元,支出達12909.3億元,收支缺口高達6300億元。而且,虧損情況並不是近幾年才出現的,而是長期以來我國高速公路都是處於入不敷出的情況。可見,我國高速公路的運營成本之大。

當前我國高速公路的支出主要用於高速公路建設維修與償還貸款費用這兩方面,其中償還貸款占據支出重要份額。就拿2021年度來說,全國收費公路支出總額12909.3億元。其中,償還債務本金及利息達10591.6億元,占總支出82%。造成我國高速公路系統常年帳面虧損入的主要原因是我國採取的政府採購模式。那麼,在絕大範圍內不設置高速費的美國採取的商業模式是什麼呢?它又是如何實現盈利的呢?

美國高速公路

與我國相比,美國高速公路事業起步較早,於20世紀50年代便開始了大規模建設。這期間,美國高速公路發展事業主要由美國政府出資建設,其中90%的資金來自於聯邦政府,10%則是來自於州政府。

這些高速公路支出主要是建設與維修,並不需要背負巨額貸款。而政府資金的來源絕大部分是當地稅收收入,也就是說中美國兩國在高速公路建設費用的主要承擔者上是一致的,均是老百姓。既然絕大部分的美國高速公路都是免費通行,那它又是如何實現盈利的呢?

美國高速公路事業的每年收入來源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組成。

其一就是美國群眾所繳納的燃油稅。燃油稅是在每一加侖燃油的基礎費用上所徵收的稅費,稅率根據各州實際情況進行設置。據統計,2022年美國汽車數量為2.832億輛,平均每人每年駕駛里程可達2.16萬公里,消耗的燃油約為540加侖,即便按照最低稅率14.84美分每加侖,美國每年的燃油稅收入也是相當可觀的。

其二就是出售經營特許權。美國政府通過向私營運營商出售高速公路特許權,從中獲取利潤。與政府簽訂特許經營協議的運營商將成為高速公路的經營者,負責高速公路的日常管理和維護。而私營運營者則主要通過在高速公路路段提供諸如加油站、餐廳、汽車旅館等服務獲得收益。

最後便是交通管理與執法。眾所周知,美國司法體系起步早,法律體系相對世界上絕大部分都較為完善,而且在交通管理層面上,採取司法手段都較為嚴格。如違規變道,或者闖紅燈,又或者不禮讓特殊車輛等違法行為,都將面臨高額罰款。

如在加州,如有違反「讓路法」將要接受至少238美元、最高1,000美元的違規處罰。據報道,僅2020年3月到4月這一個月內,加州因時速超過100英里的超速行駛而被罰款的案例高達2493宗。可見,美國每年的高速公路系統的盈利情況和美國交通管理與執法息息相關。

綜上所述,雖然美國公民可以免費使用美國絕大部分的高速公路,但這一福利是基於他們向美國政府繳納其他費用以維持美國高速公路系統正常運行的基礎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