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該還都記得本次巴黎奧運會開幕之初,美國針對我國游泳隊選手頻繁檢測興奮劑的事,嚴重干擾了運動員正常的訓練和休息。
跳水選手高敏曾發文痛斥美國對我國游泳選手一天進行7次興奮劑檢測的做法,其在十天內對我游泳隊員進行了200多次的檢測。
然而據《環球時報》8月6日報道,美國奧運田徑代表隊的埃里揚·奈頓(Erriyon Knighton)賽前查出興奮劑陽性,卻參加了巴黎奧運比賽。此人在今年3月26日接受了興奮劑賽外檢查,結果顯示其呈類固醇(群勃龍)陽性,按照規定是不能參賽的。
但是在巴黎奧運會國內預選賽開始前,美國反興奮劑機構(USADA,也叫美國反興奮劑局)卻同意了他參加比賽,理由是奈頓的群勃龍陽性的原因是食用了受污染的肉類引起的。
群勃龍是一種蛋白同化製劑,化學名稱為去甲雄三烯醇酮,作為一種類固醇激素藥品,它能夠促進脂肪分解,增加肌肉質量,故有著極強的提升力量和爆發力的作用,因此也被認為是一種興奮劑,2019年12月27日,它被列入食品動物中禁止使用的藥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單。
近幾年來全球體育界發生過上百例群勃龍陽性事件,其中的絕大多數陽性的運動員都是被實施了四年禁賽的標準予以處罰,僅有三名運動員雖然是群勃龍陽性卻逃脫了處罰,而這三人全是美國運動員。
同樣的比賽,同樣的標準!何以美國運動員就能置身事外不受處罰呢?作為《世界反興奮劑條例》的簽約方,美國反興奮劑機構在反誰?
而且群勃龍並不是常見的污染物質,怎麼會添加到肉類食品中呢?該事件的巧合很是匪夷所思,所以美國反興奮劑機構給出的說法非常牽強。
但要想做某件事,理由總是很好找的!美國反興奮劑機構就以此為理由不對奈頓實施禁賽處罰,並允許他代表美國參加巴黎奧運會比賽。
然而美國反興奮劑機構卻對我國游泳運動員頻繁進行興奮劑檢測,十天內就測了200多次,一心想找理由將我國游泳選手罰下,這是多麼無理的雙標?
要知道我國游泳運動員從今年初以來在國際賽事中已經就興奮劑含量檢測了600多次。
而美國游泳隊隊員游泳比賽時個個大紅臉,與其他國家選手聯手截然不同,USADA是否也該檢測一下興奮劑含量呢?
因此,光明網等媒體8月6日報道稱中國反興奮劑中心於當日發布關於美國奧運選手埃里揚·奈頓類固醇陽性的聲明,斥其無理的「雙標」行為,奈頓興奮劑陽性事件處理並不得當,USADA應當重新審定和處罰,國際方面也應該對其審查。
此事其實也說明USADA心口不一,一面宣稱維護體育比賽的公平純潔,嚴查其他國家的比賽選手;一面為自己國家的興奮劑陽性運動員大開綠燈,這何止是雙標?這是不講理!讓人不齒。
對此,我國反興奮劑中心認為USADA應該重新審視其在處理興奮劑案件時的方法和原則停止人為製造虛假敘事等操弄,不要再擾亂運行有效的世界反興奮劑秩序,並在反興奮劑工作中拿出應有的誠信和本國運動員審查的認真態度,以促進世界體育反興奮劑運動的正常推進。
巴黎奧運會美國運動員為何開始戴N95口罩?和耶倫的警示有關嗎?
不但是司機,建築工也要淘汰了,智能化時代您的工作還能幹多久?
國際空間站又遇新麻煩,一貨運飛船發射後出故障!太空人食品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