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俄羅斯「非死不可」?

2023-10-30     文史風雲

原標題:為啥俄羅斯「非死不可」?

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眾所周知,自從蘇聯解體之後,作為其繼任者的俄羅斯,在綜合國力上,早已無法跟曾經那個讓世界顫抖的紅色帝國相提並論。

甚至於在上世紀90年代葉爾欽執政時期,俄羅斯還有一種近乎於拋棄尊嚴的方式,祈求加入西方陣營。

可是,西方國家卻態度冷淡,他們非但沒有接納俄羅斯,反而還要將他置之死地而後快。

這30年來,北約東擴是一輪接一輪,現在更是直接把槍口頂到了俄羅斯家門口烏克蘭。

以我們中國人的思維無法理解,作為勝利者的西方,為什麼不張大懷抱大大方方的接受失敗者的乞降呢?為什麼非要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情呢?

事實上,所謂的西方仇視俄羅斯,是一個非常籠統的說法。

如果我們仔細分析,就不難發現在西方陣營內部,對俄羅斯的態度其實分成了好幾個派系。

每個派系對俄羅斯的仇視程度又各不相同。

接下來,我們就以陣營來劃分,為大家逐一分析一下,西方仇視俄羅斯的歷史淵源以及現實利益考慮。

曖昧的西歐

首先要來說的是西歐國家。西歐國家是西方陣營內部,對俄羅斯關係相對比較友好的一派。

比如說默克爾執政時期,就經常跟普京眉來眼去,勾勾搭搭。

默克爾

西歐陣營跟俄羅斯之間,有點類似於春秋戰國時期,南方的楚國跟中原諸侯國之間的關係。

以德法為代表的西歐國家,既忌憚俄羅斯這個蠻族強大的力量,卻又在精神上蔑視其出身。

而俄羅斯對待他們的態度正好相反。

這個國家經常在力量上蔑視西歐,卻又在精神上無比地仰慕對方的文化。

從彼得大帝到葉卡捷琳娜二世,歷代俄羅斯沙皇都持之以恆、孜孜不倦的要帶領俄羅斯融入西歐陣營 ,可換來的卻是一次又一次拒絕。

彼得大帝

而雙方之所以會有這種擰巴的關係,還得從歷史上去找答案。

最重要的就是是宗教方面的因素,眾所周知西歐國家普遍信奉的都是天主教跟新教,而俄羅斯信奉的卻是東正教文明。

公元1054年的時候,東正教跟天主教因為教義分歧以及利益糾紛。

最終,雙方互相開除教籍,老死不相往來。

雖然彼此信奉的都是上帝,但在對方眼裡卻跟異教徒沒有多大差別。

公元1453年,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成功攻陷了基督教聖地君士坦丁堡。

以君士坦丁堡為大本營的東正教,被伊斯蘭教所取代。

持續了400多年的兩派之爭,最後以這種令人哭笑不得的方式落下帷幕,天主教短暫的統一了基督教世界。

然而天主教會卻一點都高興不起來,因為鄂圖曼並沒有就此止步於。

君士坦丁堡繼續向歐洲腹地巴爾幹推進,羅馬教皇面對咄咄逼人的鄂圖曼帝國,是一個頭兩個大。病急亂投醫之下,他把目光轉向了當時東歐平原上冉冉升起的基輔羅斯公國。

基輔羅斯公國,是維京海盜跟斯拉夫人的後裔,在當時的歐洲文明人眼裡這就是蠻夷啊!

可面對日益逼近的鄂圖曼帝國,羅馬教皇也顧不得這麼多了。

他打算跟基輔羅斯聯姻交好,拉攏他們一起對付鄂圖曼帝國。

然而當時歐洲的貴婦們,誰也不願意嫁到那旮瘩,這就讓教皇犯起了難了!

所幸教皇沒有為難多久,就有人毛遂自薦替他解決了這個問題。

當年東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有一個叫做索菲亞的亡國公主,跑到了羅馬教皇的地盤上去尋求庇護,並在那裡住了幾十年。

索菲亞公主是個有野心的人,在她看來與其在羅馬寄人籬下,不如到基輔羅斯去搏一把。

教皇一看,老是老了點,但好歹也是貴族血脈,准奏!

可教皇想不到的是,這一嫁,就嫁出了個大問題。

在這個索菲亞公主的影響下,當時還處於文化沙漠階段的俄羅斯人,很快就全體皈依了東正教。

而當時因為國破家亡正在四處流落的東正教徒,也迅速從四面八方往基輔羅斯公國彙集。

這些可都是當年東羅馬帝國的精英啊,他們的到來給俄羅斯人帶來了大量的典籍、人才和技術,也正是在他們的幫助下,基輔羅斯才第一次真正與先進文明接軌。

除此之外,他們的到來還給當時只知道混吃等死的俄羅斯人,提供了奮鬥的目標。

因為在當時的歐洲人眼裡,俄羅斯人就是蠻夷。

面對來自文化高地的蔑視,俄羅斯人也十分的自卑。

然而東正教來到俄羅斯之後,他們就重新找到了定位。

自那之後,俄羅斯人開始以東羅馬帝國正統自居,號稱第三羅馬,對外宣傳要以恢復羅馬帝國的霸業為己任。老子是羅馬正統,你們才是逆賊。

這種做法,就好比春秋時代的楚國僭越稱王,在南方搞了個小西周跟周天子平起平坐一樣。

這可著實把歐洲人給噁心到了。

當時西歐方面也有一個羅馬正統,那就是由日耳曼人建立的那個,既不神聖、也非羅馬、更非帝國的神聖羅馬帝國。

雙方圍繞著正統之中,天天打、日日鬧,就這麼一直磕磕絆絆走過了幾百年。

幾百年下來,雙方在磕磕碰碰中也找到了一些相處之道。

這也就是說,他們之間的衝突更多的是文明衝突,而不是很多人臆想的地緣政治矛盾。

因為俄羅斯人幾百年來,很少在西歐那裡占得過什麼土地,並且俄羅斯人也缺乏這方面的意願。他們之間更多的,還是晉楚爭奪中原霸主的關係。

要的是你服軟叫爸爸,而不是非要你死我活。

所以只要東正教文明願意服軟,還是可以合作的。

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對西方的無底線親近,對西歐而言幾乎就是這幾百年來最大的勝利了,他們沒有宜將剩勇追窮寇的意願。

相反雙方之間在經濟和軍事上,有著很大的合作潛力。

如果能把俄羅斯收入麾下,對西歐而言將是大大的利好,所以西歐這一派,向來都是比較溫和的。

當年逼迫烏克蘭簽訂賣國條約《明斯克協議》的也是他們。

俄烏戰爭之前,四面救火,兩方斡旋的還是他們。

總之,這一派的觀點就是,俄羅斯不能變強大,但可以在目前這種半死不活的狀態下,跟西開展合作。

怨憤的東歐

與西歐派系的溫和態度不同,歐盟中以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為首的東歐派系國家,則恨不得要將俄羅斯置之死地而後快。

這些國家在過去幾百年時間裡,是俄羅斯擴張的最大受害者。

在他們那裡,對俄羅斯的仇視已經到無以復加的地步。

二戰的時候,這些國家甚至還一度充當了納粹德國的幫凶,一起入侵前蘇聯。

可見,在他們眼裡俄羅斯人還不如納粹呢!

別看現在俄羅斯半死不活的,可萬一他哪天再次崛起呢?這些國家豈不是要再次體驗亡國套餐嗎?

俄羅斯這種絕境翻盤的戲碼,已經在歷史上上演過好幾次了,誰能保證這一次他不會再觸底反彈呢?

所以在他們眼裡,死掉的俄羅斯才是好的俄羅斯。

現在的俄羅斯,仍舊具備死灰復燃的可能性。

只有俄羅斯再次解體,分裂成一堆破碎的小國,這些東歐國家才能夠高枕無憂啊。

這幫東歐國家,正是如今西方反俄潮流中一股舉足輕重的力量。

有些朋友可能會感到疑惑,這怎麼可能呢?東歐國家在綜合實力上,跟西歐國家相差好幾個量級,為什麼他們反而能夠牽著歐洲的鼻子走呢?

可千萬別看這些東歐國家實力不怎麼樣,然後他們卻在西方陣營中,處於一個非常關鍵的地位。

先來說說他們在歐盟里的地位吧!

對於西歐而言,東歐國家是蘇聯身上掉落下來的遺產,在蘇聯解體後就被近水樓台先得月的西歐,尤其是德國納入自己的經濟版圖之中。

依靠這塊經濟殖民地的輸血,歐盟才能夠得以成立。

他們的地位就像是中國的中西部欠發達地區,雖然看著不怎麼樣,可如果沒有他們源源不斷的向東部的沿海經濟發達區提供人口和資源,這些地方也未必能發展的這麼好。

所以別看他們窮,但是他們是不可或缺的。

為此,西歐國家在處理俄羅斯問題上,有時候就不得不顧及一下他們的感受。

如果沒有這些拖油瓶的存在,西歐跟俄羅斯早就拜完天地了。

更絕的是,他們不僅能夠影響西歐國家,有時候就連美國也不得不受他們的裹挾。

美國作為英國異父異母的親兄弟,在對待歐洲的問題上,幾乎是毫無保留的繼承了英國的離岸平衡手策略,這些年來老美一直都以分裂歐洲為己任。

當年歐盟成立的時候,美國就使盡陰招百般阻撓,可奈何大勢不可違啊。

歐盟成立後,美國只得退而求其次,讓英國和東歐國家充當自己的代理人,在歐盟內部摻沙子,讓他們始終無法保持團結。

而東歐國家呢?他們對美國也是有需求的。

因為要對付俄羅斯,他們只能靠美國的軍事力量支持。

眾所周知,歐盟跟蘇聯一樣,都是個瘸腿巨人,強於經濟而短於軍事。

他是不可能也沒有意願,給東歐國家提供這方面支持的。

所以東歐跟美國之間,可謂是郎有情妾有意,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而美國為了爭取這些東歐國家的效忠,他也不得不在俄羅斯問題上,保持強硬的態度。

迷茫的美國

接下來,我們再來談談對俄問題上第三方美國的態度。

筆者認為自從冷戰結束之後,美國在處理俄羅斯問題上,就一直處於一種神經錯亂的狀態。

他國內明明有很多高明的戰略家,如冷戰之父凱南、政壇常青樹基辛格等,都已經看出了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對美國再也構不成任何威脅。

這些人都曾建議,趁著蘇聯解體後,俄羅斯親西方氛圍空前高漲的千載良機,對俄羅斯進行適當的拉攏,把這個昔日的敵人拉攏過來。

可美國戰略界就是不聽,他們依舊固執地認為俄羅斯的威脅非常大。

筆者認為,這是因為蘇聯死的太突兀了,讓美國的戰略界陷入了拔劍四顧心茫然的狀態。

無敵是寂寞的,可是,無敵也是茫然的。

最大的對手都沒了,你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下一步該怎麼辦。

而當時美國的戰略高層,都是冷戰時期培養出來的精幹政治家。

他們最大的專業,就是研究怎麼對付俄羅斯,老對手的突然離去,讓他們完全失去了存在的價值。

這些人當然不可能就這麼心甘情願的,退出歷史的舞台呀。

就算俄羅斯變成了一隻溫順的哈嘍kitty,他們也硬要睜著眼睛說瞎話,欺騙世人說這是一隻齜牙咧嘴的花斑猛虎。

也正是因為這幫人的一己私心,錯過了一個長達20年的戰略機遇期。

更可怕的是,就在美國將俄羅斯人拒之門外的同時,西歐方面的薩科齊、默克爾卻在偷偷的給普京眉目傳情、暗送秋波。

薩科齊

我們前面說過,西歐國家是很熱衷於拉攏俄羅斯的,他們之間並沒有不可化解的深仇大恨。

而且俄羅斯目前這個半死不活的狀態,正合他們的心意。

如果能把俄羅斯納進歐洲的經濟體系中,那歐盟的實力將會天下無敵啊。

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這幫人甚至想一度聯合普京做空美元,拋售美債想要讓歐元徹底取代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

那時候,一個俄歐陸的雛形,已經隱隱約約出現在了世界政治的地平線之上。

直到那時候,美國人才幡然醒悟急忙拆散俄歐聯盟。

可他們的辦法卻不是拉攏俄羅斯,而是進一步在烏克蘭引發顏色革命,製造歐洲跟俄羅斯之間的對立。

這種辦法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一旦美國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烏克蘭局勢就會迅速降溫,俄羅斯跟西歐又會勾勾搭搭。

結果呢?美國在被逼無奈之下,只得再一次下場煽風點火,製造對立,從而放棄了對其他目標的攻略。

而這也就造成了美國在與我國的博弈中,不能夠專心注入,一以貫之。

美國人應該很後悔,當年把俄羅斯收下該有多好呢?

本文由「文史風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5650d2cfb7f00bc9fc73b78db89a6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