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興公主駙馬馬誠:大明皇帝的妹夫不好當,「偷吃」還要挨板子

2023-01-07     小女子大人物

原標題:宜興公主駙馬馬誠:大明皇帝的妹夫不好當,「偷吃」還要挨板子

前言:在各種流傳至今的古典小說和戲曲之中,駙馬都是一個讓人羨慕的身份。比如很多「讀書人」的夢想是先高中狀元,然後被公主青眼有加,成為皇帝的女婿。前途似錦,人生贏家,半夜都能笑醒。

實際上所謂的駙馬,就相當於入贅了皇家。我們以明朝為例,即使是洪武年間勛貴出身的那些駙馬們,也沒有一個是家中的長子。道理很簡單,長子要襲爵,一般來說駙馬是不能襲爵的。另外勛貴都有自己的府邸,但是駙馬要住進公主府,哪家的爵位繼承人願意住出去?

同時公主和駙馬之間不是普通的夫妻關係,而是君臣關係。網上還有一個熱門問題,就是駙馬能不能納妾?我的看法是取決於公主本人,如果公主同意那一切好說。如果公主反對,那駙馬就算是「偷吃」了房中的婢女,都免不了挨板子的結局。不信?那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明朝駙馬馬誠的故事。

宜興公主,生於景泰五年(公元1454年),明英宗朱祁鎮第六女,生母德妃魏氏。魏氏是邳州人,正統七年(公元1442年)以18歲的年齡被選入明英宗後宮。看上去魏氏前期並不得寵,因為她直到29歲才和朱祁鎮有了第一個結晶:宜興公主。而且此時明英宗身處紫禁城外的南宮,名為太上皇帝,實質上和囚徒無異。

好在兩年以後朱祁鎮通過「奪門之變」又重新奪回了皇位,宜興公主的人生軌跡重回正軌。明英宗駕崩之後,皇太子朱見深繼位,即明憲宗。根據《明史》的記載,宜興公主的成婚時間為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這個時間似乎有點問題,畢竟此時的公主已經20歲了,在古代已經算是老姑娘了。

但我們翻回到《明實錄》,發現成化九年三月的時候,正七品的廣昌縣知縣馬驥突然升任京職:從六品的大理寺右寺副。對於馬驥來說,這是件喜憂參半的事情。不好的方面,他的職業生涯到頭了,因為這個右寺副是所謂的「支俸閒住」性質,也就是只拿錢不幹活。好的方面:之所以有這份閒差,是因為他的兒子馬誠被選為了駙馬。換句話說,宜興公主的成婚年齡確實是20歲,至於為何這麼晚,最大的可能是其母魏德妃去世於成化五年(公元1469年)。

都給事中霍貴等言:「國學乃首善之地,教化之原。惟科貢之士及大臣子弟得肄業。其中馬誥身非科貢,父非大臣,而馬誠為之乞恩入監。自祖宗以來未聞弟為駙馬,而兄得錄用者也。誠之狎恩蠹政,誥之夤緣求進,俱當論罪。」詔以既准其入監,已之。—《明憲宗實錄卷一百二十七》

按理馬誠是知縣之子,家教不至於太差。但是他在當年九月因為救護日食遲到,又被姐夫憲宗打發去國子監「讀書習禮」。這倒好,兄弟倆殊途同歸,居然在國子監做起了同窗。

偷吃婢女被挨板子

文章開頭的時候我們提出了駙馬是否可以納妾的問題,從馬誠的遭遇來看,恐怕需要公主點頭才行。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四月,西廠提督太監向憲宗皇帝揭發了一件事,駙馬馬誠在家中「私通使婢」。

對於王公貴族來說,家中的使婢原則上都是他們可以隨時寵幸的對象,畢竟一個是主,一個是仆。但是馬誠的行為不但讓汪太監知道了,還被捅到了御前。這裡應該說明了兩點,其一西廠的眼線確實遍布京城,公主府自然也不例外。其二馬誠的行為踐踏了宜興公主的底線,所以她沒有對夫君進行庇護。結果憲宗將妹夫革去冠帶,戴平巾再去國子監「讀書習禮」。

這一次回爐不知道歷時多久,從史書記載來看,馬誠在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十一月初一日憲宗萬壽聖節那天,奉旨謁告景皇帝陵寢,說明他已經恢復了冠帶。所謂的景皇帝,就是憲宗和宜興公主的叔父景泰帝朱祁鈺。英宗復辟後,朱祁鈺被降封為郕王,死後賜以惡諡:「戾」。不過憲宗繼位後以德報怨,在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恢復了叔父的皇帝身份,尊諡曰「恭仁康定景皇帝」。雖然這位景皇帝沒有廟號,神主牌位不能被放進太廟。但是每年其忌日,以及正旦、清明、中元、冬至、萬壽聖節等重大節日,朝廷還是會派遣駙馬或者儀賓前往陵寢對其進行祭祀。

己酉,駙馬都尉馬誠初坐與婢奸,被革冠帶,支半俸送國子監讀書,歲余始復職。及是再犯。有旨誠不改過,復此妄為。其執送本府杖之,令戴民巾讀書如故。仍令國子監嚴加約束。—《明憲宗實錄卷二百十六》

屢教不改的駙馬爺

成婚十年,結果其中有小四年的時間都在國子監讀書,可是有的時候真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至少對於馬誠來說,這些書基本算是白讀了。

這一次從國子監出來之後,拈花惹草的毛病似乎有所改進,畢竟沒有第三次踏進同一條水溝。又或許是因為年齡大了力不從心,畢竟連他和公主的兒子馬良都已經在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被封為錦衣衛帶俸百戶。

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憲宗駕崩,皇太子朱祐樘繼位,即明憲宗。宜興長公主也因此進封宜興大長公主,馬誠也從皇帝的妹夫變成了姑父。輩分長了之後,馬駙馬似乎更加地忘乎所以,在長達兩年的時間竟然不去朝參,換句話說在這段時間內一直無故曠工。

甲戌,下駙馬都尉馬誠於刑部獄。誠不朝參者二年,至是始具奏稱疾。命禮部驗究。禮部劾誠縱閒日久,偽稱有疾。命法司逮問如律。—《明孝宗實錄卷四十》

對於這樣不省心的親戚,孝宗打歸打罵歸罵,該給的待遇一分不少。比如馬誠父母該給的敕命,升馬良為錦衣衛正千戶等等,皇帝侄子都不含糊。這裡備註一下,馬駙馬的老爹馬驥只是從六品,所以沒有誥命只有敕命。

剛過了幾年舒坦日子,馬誠在弘治十四年(公元1501年)又得罪了孝宗。當年正月初十日,孝宗皇帝御駕親臨南郊大祀天地。結果包括馬誠在內的一干皇親貴戚居然既不迎駕,也不跟著皇帝一起去天壇,結果被光祿寺給舉報了出來。孝宗真是恨鐵不成鋼,但法不責眾,也只能「罰俸一月」了事。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孝宗駕崩,皇太子朱厚照繼位,即明武宗,公主和馬誠又長了一輩。新君登基改元,按例應派遣勛貴大臣前往泗州祖陵、鳳陽皇陵、南京孝陵、徐王墳等處進行祭告。這次前往太祖孝陵祭祀的差事,武宗交給了馬誠。可惜這位老駙馬實在是爛泥扶不上牆,走到東昌說自己腳疼走不了路。武宗無奈之下,只能讓本來就在南京的另一位老駙馬楊偉代為祭祀。

丙午,駙馬都尉馬誠奉命往南京祭孝陵等陵,至東昌足疾不能行。奏至,命南京奉祀、駙馬都尉楊偉代之。—《明武宗實錄卷十一》

宜興公主有一個比她小八歲的親弟弟:英宗第九子徽王朱見沛。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20歲的徽王即將之國河南鈞州府。朱見沛此去鈞州,正常情況下此生再無回京的可能性。俗話說長姐如母,魏德妃去世的早,對於徽王來說姐姐就是他唯一的親人。明代公主和親王不一樣,死後不但歲祿會停掉,連公主府也要上交給朝廷。朱見沛思來想去,他現在能做姐姐做的就一件事:請憲宗皇帝將自己在京師附近的二處田地轉賜給姐姐。

徽王將之國,奏辭所賜莊田。因言塌河甸、七裏海水窪二處乞撥與宜興長公主。王與公主同母故也。事下戶部,覆奏公主已有莊田八十餘頃,難概撥給。上以王奏,盡賜之。—《明憲宗實錄卷二百十一》

對於公主和駙馬而言,為子孫後代多積攢一些田畝,就是她們最大的追求。但是隨著自身和當朝皇帝血緣的逐漸疏遠,新興的貴戚們就會和老牌勛貴產生矛盾。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宜興大長公主在武清縣的莊田,因為和慶陽伯夏儒家、錦衣衛千戶王敏家地界相連,以致於「互有侵奪」。

宜興大長公主、慶陽伯夏儒、錦衣衛千戶王敏所賜莊田在武清縣之尹兒灣水莊等處者,以地界相連,互有侵奪。刑科給事中等官李學曾等奉命往勘。—《明武宗實錄卷五十四》

其實道理很簡單,夏儒是武宗夏皇后的親爹,宜興大長公主是姑奶奶,王敏不過是憲宗王順妃的弟弟而已,親疏遠近,自然會對最終的份額產生影響。

結語: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十月,已是花甲之年的宜興大長公主請求朝廷為她預先修建墓園,被禮部官員以「禮不豫凶事」的理由予以回絕。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三月十六日,宜興大長公主去世,享年61歲。

緊接著老駙馬馬誠上奏訴苦,稱朝廷不出錢為公主修墳,我們只能借貸去買墳地。現在欠了一屁股債,皇帝陛下你看著辦吧。戶部和工部你推給我,我推給你,都是這事跟自己沒關係。最終還是武宗看不過眼,下旨給地價銀三十兩,牆垣工價銀一百兩,這才算結束這場鬧劇。

至是以正旦節歸自謁陵,感傷得病卒。詔賜棺殮、齋糧、麻布。公主薨於甲戌春,賜葬宛平涼西鄉。誠合葬,官為治塋。—《明武宗實錄卷一百七十》

馬誠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因為假公濟私被言官彈劾。因為偷吃婢女被罰國子監讀書,公主府打屁股。因為無故曠工被打入刑部大牢。至於他最終有沒有納妾呢?筆者以為還是有的。因為他的兩個兒子馬瀾、馬澤直到正德九年(公元1514年)才被封為錦衣衛帶俸百戶,和老大馬良待遇大不相同,想來是庶出的關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82fa0787b9480e77e53cf40a84744e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