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在《答李翊書》中有一句名言:「根之茂者其實遂,膏之沃者其光曄。」「曄」這個字既指光明燦爛的樣子,亦形容才華外露。而BTV《北京新聞》主播鄔曄緯,人如其名,帥氣的外表與出眾的才華兼備。2014-2016中國十大青年領軍人物、北京電視台最年輕的時政新聞主播、國內著名配音導演、中長跑專業運動員、連續5年跳舞機比賽全國冠軍……這些「花式跨界頭銜」集於他一人之身。生於1986年的鄔曄緯,用遠勝於同齡者的人生成績單,對「愛拼才會贏」這句話做出了最好的詮釋。
「北京台第一猛男」
運動生涯與打工經歷造就堅強身心
私下裡,鄔曄緯被叫作「北京台第一小猛男」。早出晚歸的新聞直播,從未影響到他多年的運動規劃:每周三四次網球訓練、三四次大強度力量訓練,每天堅持1000個伏地挺身……
或許是從年幼時開啟的運動員生涯,又或許是曾打過20餘份工的人生經歷,讓他和同齡人相比,多多少少有些不同。「我小時候隔三差五生病,家裡人就把我送到運動隊鍛鍊身體。為了800米、1500米的專項,每天進行著常人無法想像的高強度訓練,別說累不累,一天練吐、練暈倒是再正常不過的……」
在賽場上摸爬滾打,在汗水中磨礪身心,鄔曄緯堅持了十幾年。而在生活中,他也早早地自力更生,體會人間百態。「從初中開始,我利用學余時間和寒暑假打工掙錢,第一份工是在路邊擦皮鞋。後來,北京剛流行桶裝飲用水的時候,我又去當送水工。之後還在快餐店當過小時工;干過酒吧DJ、保安、司機、酒店前台、服務員、會計……應該不少於20種工作。」
當年的苦與累,鄔曄緯以微笑來面對,「可能真正練過體育的人都是這樣,對目標無所畏懼的追求,對勝利無比執著的渴望,以及對自身無比苛刻的歷練。造就的不僅僅是肉體,更是精神上不會被任何事摧毀的力量……」
從主持新人到「門臉」
傳媒大學的旁聽神話成就主播堅實基底
若干年後再回首,鄔曄緯仍然覺得是命運使然:2005年6月,機緣巧合下應朋友之邀,他在演播室度過了19歲的生日。首次出鏡的良好口碑,讓鄔曄緯得到了業內人士的建議:去中國傳媒大學學習。
偶然的機遇可以改變未來,關鍵要懂得抓住。幸運的是,鄔曄緯抓住了。此後三個月,每天早上中國傳媒大學門口都會出現一個騎著摩托車的酷小伙,這個從30公里外趕來的「門外漢」,以旁聽生的身份「蹭」遍了播音主持學院所有老師的課。他的執著打動了名師,有幸跟隨眾多聲音藝術的大家學習,並一步步實現了當時給自己定下的目標:「40歲之前,讓全中國都能聽見我的聲音。」
逐漸走上正軌的幕後工作並沒有絆住鄔曄緯前進的腳步,他把目標對準了需要各種高門檻的「北京電視台主持人」,而他從幕後到台前的成長經歷更是在行業內與眾不同:從場工、舞美、燈光、攝像,再到記者、出鏡記者、代班主持人……
不論是最初的《北京青年》還是之後的《青年探秘者》,甚至已經被大家熟知的《軍情解碼》,年復一年的歷練,讓鄔曄緯積累了豐富的主持經驗。從《北京您早》的早間直播崗位,再到《北京新聞》四名新主播之一——從主持新人到新聞立台的北京電視台的門臉,鄔曄緯只用了短短5年時間。
這樣的成績固然有運氣的成分,更多的則是揮灑心血的努力。為了展現戰士們的辛苦,他親身體驗海軍陸戰隊員的體能訓練,從航母到潛艇,從朱日和的作訓場到荒漠戈壁的營地;為了塑造合格的角色,他接連被澆了滿滿兩罐車的水;為了展現珠海航展盛況,他一整天只能吃一頓飯,一天至少走4萬步,至少15公里,一天至少工作16個小時。「我是半路出家,沒有硬碰硬與科班生比拼的優勢,我必須知道自己有什麼,擅長什麼。我有命!我可以拚命!」
這種拚命不僅在體力,更在腦力。除了主持工作,他還參與策劃多檔節目,其中不乏全天直播的特別節目,以及年輕人耳熟能詳的一些「爆款」。
從早新聞到晚直播,鄔曄緯幾乎每天都在連軸轉,但忙碌的工作不是對自己放鬆要求的藉口:讀書、寫評論、攻讀社會心理學……他抓緊一切時間提升自己。「去年大概讀了50多本書,給自己建立知識樹、建立知識脈絡。我也會在微博、微信上寫一些評論,比起常被網友談論的外貌,我更重視他們對我評論的看法。就像我的新聞播報,重要的不是形象好,而是要把內容更好地傳遞給觀眾。」
曾走出演播室淚流滿面
一場場難忘的經歷鑄就新聞人堅守的力量
如今,鄔曄緯已在北京電視台工作13年。身為新聞人,他最自豪的是不僅能夠成為歷史的看客,更是能夠成為歷史的見證者,甚至締造者。
讓他印象最深的一次直播發生在2012年11月初,當時北京突降暴雪,在直播間裡,鄔曄緯與相關負責人進行對話。他一再追問對方:面對這樣的突發惡劣天氣相關部門有什麼應對方法?具體措施是什麼?多長時間能恢復交通?……直到他在直播中拿出了手機:「有觀眾給我留言,說就在剛剛播出的新聞里,看到工人們非常辛苦,他們光著手、穿著單鞋在幹活兒,有什麼措施能夠為他們提供保障?」緊接著,半個小時後,市領導一個電話打到直播間:給所有掃雪的環衛工人每人一雙棉手套、一雙棉鞋,每人的熱水熱飯,保證在半個小時送到。
走出演播室,鄔曄緯忍不住淚流滿面。「媒體是什麼?媒體是政府和民眾之間的橋樑,讓政府知道老百姓需要什麼,讓老百姓知道政府和相關部門一直在努力地做什麼,這種責任與擔當支持著我一直堅守在新聞崗位上。」
多年來,為了配得上自己所熱愛的一切,鄔曄緯一直奔跑著。哈雷·戴維森的理念「在路上」,永遠激勵著他去探尋沒有被征服過的領地。「很多人說順其自然,我總願意爭其必然。我不能接受平庸,尤其不能接受自己平庸。因為我知道當我變得平庸的那一刻,就什麼都不是了。不管未來能走到哪一步,我只希望當我老了,回看自己走過的路時,不會後悔。」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堅毅。勇者無畏,縱使前路荊棘遍野,亦永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