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鶴唳華亭》是我這幾年看得最糾結的劇,沒有其一。不停地劇情反轉,錯綜複雜的權謀糾紛,外加上宮斗和儲位之爭,我的腦瓜子根本都轉不過來。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蕭定權和陸文昔也是最慘的男女主,也沒有其一——
不管老皇帝是刻意磨練蕭定權也好,還是真的不待見蕭定權也罷,從出場開始,蕭定權所做的事情,沒有一件是成功的,就算真的勝券在握,也會因為身邊的豬隊友而失去所有先機,從而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至於陸文昔,則要更慘一些。滿心歡喜地進了京城與父兄團聚,卻不想就這麼陷入了權謀之爭,先是父兄身陷囹圄,緊接著所愛之人娶了別人,好不容易為父兄爭的一線生機,卻又因為父親的政敵而徹底家破人亡。
不僅如此,後來張念之遇刺一案,她也莫名其妙地成了最大嫌疑人。
在這世上活著,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在命運的裹挾下前進,那些突如其來的變故,總在不經意間把我們的人生引向了別的方向,
想要的得不到,不想要的卻偏偏被硬塞給我們。只是很多時候,我們連硬塞的東西都得不到,只是接二連三地失去。
照這樣的劇情發展,雖然不知道原著的結局是怎樣的,但是這部劇的男女主肯定只能落得兩手空空一無所有。
視頻截圖
02
為救父兄,陸文昔不得不潛入東宮,整體看來,這也算是一步好棋。
因為在整個朝廷里,最不想讓陸英父子死的,其實就是蕭定權,因為對於蕭睿鑒來說,陸英只是一個忠臣而已,但是對蕭定權來說卻不止如此——
自從盧世瑜死後,顧逢恩走了之後,真正能夠成為蕭定權助力,其實只有陸英一人,畢竟張陸正這個自私的傢伙,根本都靠不住。。
在外顛沛流離,但是在東宮,陸文昔過得也不輕鬆——
不可否認,張念之是個好人,別的不說,她對陸文昔的關愛完全發自真心,尤其是寇珠想要殺害陸文昔那一節,如果不是張念之提前趕到,等到蕭定權從行宮回來,黃花菜都涼了。
不僅如此,張念之還給了陸文昔絕對的信任,我甚至在想,如果不是後來的那些變故,張念之甚至願意把陸文昔扶植成太子側妃。
而且,站在劇外角度,從上帝視角來看,這也是最好的結局。如果將來蕭定權能夠接任帝位,張念之寬容大度,溫柔善良,是最好的後宮之主,陸文昔精於算計,思維縝密,用於出謀劃策是再好不過的了。
只是很可惜,無論我們想得有多好,在這部虐心的劇裡面,這樣美好的結局註定不會到來。
就算沒有趙妃、齊王和五大王的虎視眈眈,沒有張陸正的左右騎牆,單單蕭睿鑒的多疑和算計,蕭定權都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03
相比於陸英的純臣思維,張陸正就是個十足的攪屎棍。
為了實現自己的中書令之夢,他殺害了陸英,而且是在太子監國期間。按照張陸正的腦子,肯定會考慮到這樣做對蕭定權的傷害有多大,可是為了自己的權位,他什麼都不管不顧了。
最為重要的是,他害死了陸英,勢必在蕭定權和張念之之間埋下一顆釘子,為了所謂的權勢,他也許壓根就沒想過自己的這個女兒。
俗話說報應不爽,前番張陸正剛剛害死了陸英,可是緊接著,他的女兒張念之也在趙妃壽宴上被人害死了。
雖然還不知道後來會怎麼填這個坑,但是我想出手害死張念之的人,最初想要的害也許並不是陸文昔。
那次張念之和齊王妃都在,齊王妃提前走了,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旦有人出事,齊王妃都沒法擺脫嫌疑。照這樣計算,一旦此計成功,也許就不是一石二鳥那麼簡單了。
只是很可惜,張念之中毒的時候,陸文昔就在旁邊,順利地就成了犯罪嫌疑人。
其實,張念之臨死之前,本打算想要告訴蕭定權陸文昔的真實身份,只可惜時不她待,還沒等她把話說完,就已經撒手人寰。
蕭定權失去了摯愛的妻子,陸文昔也失去了最好的證人。
後來的故事裡,李重夔他們還從陸文昔熬藥的罐子裡查出了毒藥,不僅如此,張念之和六皇子都吃過的糕點裡卻什麼都沒有,把這樁疑案瞬間就變成了鐵案。
視頻截圖
04
不知是蕭定權故意行之還是真的如此,直到現在蕭定權始終都不知道陸文昔的真實身份。而這一點,則是整個劇情的感情線里最讓我糾結的內容。
我也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到了這個地步,陸文昔依然不願意向蕭定權坦白自己的身份。
我承認,剛進東宮時,陸文昔確實應該隱瞞身份——
從親情的角度來說,當時陸英還在大牢里,陸文昔並不知道蕭定權的真實想法,隱瞞身份調查真相也在情理之中,可是當她看到蕭定權一直在幫助陸英的時候,心裡的這個疙瘩應該是已經解開了的。
從愛情的角度來說,作為前任,最好的方式就是互不打擾,為了救父兄,不得已進入東宮,不讓對方知道自己是誰倒也是應該的。
但是現在,張念之死了,如果她向蕭定權坦白了自己的身份,按照蕭定權的性格,一定會去竭力保全她。
可是真正事到臨頭了,她卻什麼都不願意說。
易位而思,如果我們站在蕭定權的角度,剛剛失去了自己的太子妃,可是這個最大的嫌疑人竟然連承認身份的勇氣都沒有,恐怕在自己的內心深處就已經把這件事當作鐵案了。
就因為她不願意承認自己的身份,蕭定權把這個案子交給張陸正審理,畢竟作為張念之的父親,他肯定比任何人都想知道真相。
可是,作為父親,為了查出真相,會用到什麼手段,我們用腳趾頭都能想出來。
05
不在劇中,自然沒辦法感同忍受,更沒辦法理解當事人的心理活動。
但我想,整個故事從開局的那一刻,陸文昔就輸了,因為一個不起眼的小細節——因為弄丟了蕭定權的印章,她被關在了行宮裡,沒辦法把消息傳遞出去,才有了後來的一連串悲劇。
到了後來,蕭定權也好,陸文昔也罷,都只能被命運裹挾著一步一步走下去。
就因為她沒坦白身份,張念之下跪向她道歉那一幕都成了她想要謀害張念之,張念之向她求情,偏偏這時候,就算蕭定權想要幫她,都找不到合適的理由。
按照我這種只能在劇里活半集的思維,只要陸文昔坦白了身份,哪怕自己的罪名被坐實,也可以順利地把張陸正殺害陸英的真相說出來,也算是報了仇了。
可是她偏偏什麼都不說。
也許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就因為某個不經意的失誤,我們的人生就會全部改寫,而我們只能在預想之外的人生軌跡上漸行漸遠,被裹挾著一路向前。
具體到感情里更是如此,有些話當時沒說,以後也就再也沒有機會說了。
雖然我們知道,作為劇中的女主,陸文昔肯定不會這麼早下線,但是後來的劇情到底會如何發展,已經脫離了所有人的掌控。
只是可惜了忠誠的陸英、才華橫溢的陸文普,還有溫婉善良的張念之,在整個故事裡,他們才是最無辜的人。
視頻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