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才是家庭真正的不動產

2019-07-28     家風家訓

一個優秀的家庭對子女的影響一定是不可估量的,良好的家風是優秀家庭必不可少的元素。

為父典範,教子當如梁啟超


梁啟超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和教育家,同時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育兒家」。梁啟超一生有九個子女,個個成才,各有所長。長女思順,詩詞研究專家;長子思成,著名建築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次子思永,著名考古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三子思忠,西點軍校畢業,參與淞滬抗戰;次女思莊,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著名圖書館學家;四子思達,經濟學家,合著《中國近代經濟史》;三女思懿,著名社會活動家;四女思寧,早年就讀南開大學,後奔赴新四軍參加革命;五子思禮,火箭控制系統專家、中科院院士。可謂「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梁啟超從不強求子女的成績,但是十分在意子女的品行。他曾說過:「你如果做成一個人,知識自然是越多越好;你如果做不成一個人,知識卻是越多越壞。」他從小教導子女「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的道理。梁啟超的九個孩子無一不是品德高尚之人。

傳承好家風,代代赤子心。梁啟超從小就培養子女的愛國情感。在日本時,他每天晚上都會讓子女圍坐在小桌旁,繪聲繪色地給他們講愛國英雄的故事。梁思禮晚年時曾感慨道:「從小父親就給我們講愛國故事,要我們長大後『愛國如家』,因此我們都傳承了父親的愛國基因。



梁啟超九個子女中有七個曾到國外留學,成為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完全有條件進入西方主流社會,享受優厚的物質待遇。受到父親的影響,他們沒有一人留居國外,都是學成後回國,與祖國共患難。

梁思成早年因為車禍傷及脊椎,後來得了脊椎軟骨硬化症。但當美國人想聘他到美國工作以便治療時,梁思成毅然拒絕了。他說:「我們的祖國正在災難之中,我不能離開她,哪怕僅僅是暫時的。」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女兒梁再冰,談及祖父對她的影響,她說,在教育子女問題上,祖父非常開明又有超前的眼光,祖父認為家風不能只想到家,應該首先想到國,先有國才有家。人必有愛國心,然後方可以用大事。

梁思禮的女兒梁旋說,父親繼承了祖父開明的教育方式,他從不強迫子女做不喜歡的事,而是隨子女心愿從事自己喜歡的事業。

張家四才女


民國世家,除了站在權力頂端的「宋氏三姐妹」,還有文化界聲名卓著逇「合肥四姐妹」,葉聖陶曾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後來,她們分別嫁給了小生名角顧傳玠、著名語言文字學家周有光、著名作家沈從文、著名漢學家傅漢思。

四位夫婿果然都各自不凡,成就了中國近代史上的一段佳話;而四位才女都氣度高貴,被譽為是「最後的閨秀」;除了四個女兒,六個兒子也都出類拔萃、學貫中西。

這些兒女的背後,讓人關注到這樣一位父親。

他是民初有名的開明教育家張武齡,正是他開明的家風和對教育的理解,造就出了十位絕倫兒女。


張家的父親張武齡,一個出生於典型名門望族的世家子弟。其祖父張樹聲,是李鴻章的左膀右臂、淮軍的第二號人物。張家坐擁良田萬頃,每年歸在張武齡名下的就有10萬擔租,是個典型的大地主。

雖然出生於鐘鳴鼎食之家,但與當時的大家子弟不同,張武齡更像是一個決然的反叛。他潔身自好、痛恨賭博、從不玩任何紙牌、不吸煙、滴酒不沾。倒是從小嗜書如命,一生熱衷公益辦學。

張武齡這一生,共有十個孩子,細看他們的名字,都取得極為講究。

四個女兒分別為: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後來的六個兒子分別為:宗和、寅和、定和、宇和、寰和、寧和。

女孩的名字不僅沒有半點含花帶草的嫵媚,並都有兩條修長的腿,他希望她們儘可能的邁出閨門、走向世界;而男孩的名字里卻都有一個寶蓋頭,這是光大祖業、繼承家聲,也是不管走多遠、也要記得家。

他希望男孩的心裡一定要有家;而女孩的內心一定要廣大。

其境界與格局,由此可見一斑。



張武齡與張氏四蘭,蘇州九如巷的記憶

張武齡對孩子們的教育就是玩,開放式的玩。好的教育,是充分給予孩子愛與自由,又懂得在關鍵點上提綱挈領。

張家的孩子無論男女,都可以自由地發展自己的愛好。父親給了孩子們最大限度的個性成長空間,雖然玩的開放,但同時又家教嚴謹。


1946年,三連襟與三姐妹於上海合影

前:張元和、顧傳玠,後排從左到右:張允和、周有光、沈從文、張兆和

「愛與自由」,其分寸與邊界究竟在哪裡?是既最大限度地給孩子自由探索和個性成長的空間,又懂得在關鍵點上提綱挈領。正如楊絳說,好的教育不是被動受教、受到管教,而是啟發學習的興趣和自覺,在不知不覺中受教。在這樣的氛圍影響下,父親不強勢、不強制,但子女各個出類拔萃、道山學海。

在父親的志趣薰陶下,張氏四蘭不僅一生結緣昆壇,這優良傳統的古老藝術,也潛移默化培養出她們高貴不俗的氣質,被稱各個風華絕代,後世里再找不到那樣的佳人。

有趣的是,馬雲在近期的一個演講上也曾說,「如果我們不讓孩子去體驗世界、去嘗試琴棋書畫,我可以保證,三十年後孩子們將找不到工作,因為沒有辦法勝過機器。」

教育的終極目的,在於讓孩子擁有幸福的能力。是做讓內心充實和有價值的事,而非為名利所累;是不以世俗的眼光,去問究竟值不值。


張元和與丈夫顧傳玠

家風,是最貴的不動產。

作家馬伯庸,曾在他的古董系小說里寫過這樣一段話:

一個家族的傳承,就像是一件上好的古董。它歷經許多人的呵護與打磨,在漫長時光中悄無聲息地積澱,慢慢的,這傳承也如同古玩一樣,會裹著一層幽邃圓熟的包漿,沉靜溫潤,散發著古老的氣息。

古董有形,傳承無質,它看不見,摸不到,卻滲到家族每一個後代的骨血中,成為家族成員之間的精神紐帶,甚至成為他們的性格乃至命運的一部分。

這為爸爸雖未給孩子留下萬傾家產,但卻為孩子留下了最寶貴的精神命脈。

一個家庭的家風,才是真正的家庭不動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7du7O2wB8g2yegNDQEE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