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位導演齊上陣?這動畫太豪華了吧

2022-03-14   阿正說動漫

原標題:7位導演齊上陣?這動畫太豪華了吧

7位導演齊上陣?這動畫太豪華了吧

說起動畫領域的大師,我們往往都會想起他們那些名作,而忽視他們一些不那麼出名的作品。

比如一說起今敏,人們往往會想到他的紅辣椒,而忘了他還有過一個叫做《妄想代理人》的番劇。

或者談到湯淺政明,很多人都會談論他的《獸爪》、《四疊半神話大系》,知道他早期作品《貓湯》的人則少之又少。

我們今天要講的作品,就包括一些大師不那麼出名的短篇動畫,它就是——

《天才嘉年華》

《天才嘉年華》里,每個導演都有自己最擅長的地方,但說到元素混搭最出色的,一定是河森正治執導的《上海大龍》。

河森正治雖然沒其他幾個導演,比如湯淺政明或者渡邊信一郎那麼有名,不過他也曾經是《星際牛仔》的編劇。

在《上海大龍》中,河森正治一改之前的浪漫風格,而是創造了一個更有想像力的故事。

功龍是個五歲的小孩 ,他平時喜歡看一些特攝片,常常幻想自己就是裡面的主角。

然而他因為身材矮小,每次總被同學欺負,只有他的朋友美花幫過他,卻也被欺負的同學嘲笑。

有次天上掉下來了一個類似水晶的東西,功龍撿到後,發現能用水晶畫出心中想要的東西,這個東西是未來的地球人和反叛的AI都在爭奪的想像實體化系統。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駕馭這個東西,因此功龍成了兩邊都在爭搶的對象,一開始功龍完全被戰爭場面嚇個半死,完全依靠未來的地球人來幫助他。

後來他才想起特攝片里的劇情,自己畫了一套戰鬥服,擊敗了AI。

未來的地球人因為太依賴生物科技和AI,已經喪失了生殖能力,所以對他們來說,小孩的想像力是更有力的武器。

可能日本沒有神筆馬良的故事,所以這個畫出心中所想物品的設定,對他們來說可能十分新穎。

其實除了劇情的有趣之外,這部動畫的構圖也一樣很優秀,這部動畫往往會在平靜的畫面中,讓構圖角度顯得更傾斜,這樣就會讓畫面顯得不那麼平常。

而在導演拍一些追擊的場面的時候,背後場景往往就會加大透視,透視就是我們觀察物體的一種規律,我們看到的平行線段往往會匯聚到一點上。

如果讓平行的線段傾斜角度更大,就會讓畫面更有張力,比如動畫里這樣。

除了《上海大龍》之外,還有《抽搐死亡》也屬於構圖原畫十分精緻的組。《抽搐死亡》的劇情很簡單,就是描述了亡靈世界三個學生的一次冒險。

主角是一個類似食屍鬼一樣的怪物,一次他不小心把青蛙帶到了學校,整部動畫就是講主角和自己在社團認識的好朋友,三個人一路逃跑躲避活物管理員追擊的故事。

導演主要是想展示自己心中亡靈世界的美,各種建築、怪物都畫的極其精緻,畫面也很有透視感,顯得有衝擊力。

如果說這部動畫還有劇情,那麼其他幾個實驗性質的短片,則顯得更意識流一些。湯淺政明的《夢的機器》就是這樣一部作品。

《夢的機器》中,主角是一個小孩,他找不到父母,被迫自己離開了家中。一路上他遇到了一個想要傷害自己的火焰,無論小孩用什麼零食討好他都無濟於事。

後來小孩則躲到水裡,發現火焰也已經死去了,小孩的另外兩個朋友——一個長腿怪物和螢火蟲,都死在了旅途中。

最後小孩也慢慢變得蒼老,身上也縫了不同顏色的皮膚,右腿也換了假肢,他帶著雕刻了自己和螢火蟲的雕塑,回到了自己原來的家中。

他發現,家裡誕生了另外一個小孩。

整個故事就像隱喻我們的一生,每個人可能都會失去自己的朋友、敵人,我們也會變得和最初的自己不那麼相似。

我們的自我,看上去像是縫縫補補過的,新經歷過的事情,都會讓自己變的不同,最後漸漸老去,迎接新生命。

說到人生這種宏大的話題,其實二村秀樹的《limit cycle》也在討論。這部作品看起來神神叨叨的,就沒有劇情,就男主的聲優給你叨叨各種哲學理論。

然後畫面上這部動畫看著也挺新穎的,各種版畫、蒙德里安的現代藝術、公式、電路板等等,視覺元素上很豐富。

我這裡就不展開講了,如果說你就好這口,天天找很多神神叨叨的村口老大爺跟你嘮,那這部動畫是你的菜。

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最多只能感覺到視覺元素的精緻,還有鏡頭語言比較豐富。

其實天才嘉年華的開篇動畫《GENIUS PARTY》,也是給人類似的觀感。他們並不像湯淺政明的動畫,雖然意識流一點,但是還能有解讀的空間。

這兩部動畫基本就是導演在觀眾心中刻了八個大字,「愛看不看,不看拉倒」。當然《天才嘉年華》中,也有劇情特別清晰的。

比如渡邊信一郎的《baby blue》和《門鈴》。《baby blue》阿正之前已經寫過影評了,這裡就不贅述。

《門鈴》雖然沒有《baby blue》的水平那麼高,不過也是通過一個懸疑故事,來表達了人心的多面性。

主角是一位男高中生,他有次回家,發現了家裡已經有了另外一個自己,他的家人只能看到那個「冒牌貨」,看不到他。

於是他感到十分恐慌,又打電話給了自己的朋友。結果這次朋友也依然看不到他,男主在門裡看到另一個自己又已經捷足先登,進了自己朋友的家裡。

而第三次他去了一個女同學家,這次他終於領先其他的「自己」一步,讓女同學看到了自己。

整個故事其實隱喻了人的多面性,我們一旦被人看到自己的某一面,那麼他可能就不會接受你還有其他的特質。

這部短篇動畫是由一個新人導演福山庸治執導,也呈現了不錯的效果,其實這跟動畫背後的公司STUDIO 4℃的經營風格有關。

曾經STUDIO 4℃製作的動畫《機器人嘉年華》,就給了當年名不見經傳的梅津泰臣執導的機會。

湯淺政明也在這個公司中獲得了執導處女作《心靈遊戲》的機會,所謂「天才嘉年華」,並不只是捧起來那些已經眾口皆碑的大師。

而是讓那些有潛力的新人們,也在能夠自由的執導作品,這也是他們通向天才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