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第一例 死刑改死緩
1993年8月的一天,南京監獄一名死刑犯拿著一份多達182頁的文稿,戰戰兢兢地交給了監獄管理人員,請求立即交給法院。
管理人員接過這份厚厚的文稿,知道這是他將近一年半廢寢忘食研究出來的成果,也是他能不能獲得減刑的關鍵之物。
之後,這份文稿以最快速度呈給了南京中級人民法院,後又被送到最高人民法院。
接下來,就是漫長的等待了。
那麼,這份182頁的文稿中到底寫了什麼?最高人民法院究竟給他減刑了沒有?
其實,這182頁文稿裡面詳細介紹了一種全新的3拼漢字輸入法。
雖然,這份沉甸甸的勞動成果,耗費了一個人的大量心血和精力,但能不能作為該領域的一項重大發明,還有兩個問題需要調查和驗證。
其一,這份文稿是不是真的出自於這個死刑犯之手。畢竟,在監獄有限的條件下,完成如此高技術高難度的研究,很難不讓人懷疑。
其二,內容需要相關領域的計算機專家確認,到底算不算輸入法的重大發明。
若這兩個因素不能同時滿足,那麼這份182頁的文稿就成為了一堆廢紙而已,更不可能減刑。
畢竟,靠發明減刑太難了。在此之前,新中國還沒出現過一例。
當然,這兩個問題不是問題,沒有充足的把握,這名死刑犯怎麼可能這麼倉促地遞交研究成果呢?
對於第一個問題,監獄裡的管理員以及了解情況的獄友們,都可以替他證明。
對於第二個問題,他完成研究後,讓監獄裡的兩個玩電腦的獄友,根據他的講解,成功標出了編碼。
在這個過程中,最高人員法院本著對生命負責的態度,派人前來監獄調查,專門詢問了這名罪犯的一些專業問題。
同時,他們還在其床上以及書桌上,發現了厚厚的壘起來的書籍以及手稿,詢問了了解情況的獄友以及監獄管理員。
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就在這個死刑犯感覺一切都白費了。
1994年1月15日,一封改變他命運的判決書從北京發到了南京,送到了他的手裡。
經過調查和研究,由其研究發明的漢字輸入法具有發明價值,由原來的死刑改判為死緩,緩期2年執行。
努力沒有白費,他成功跑贏了死神。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個死刑犯到底是何許人也呢?他到底犯了什麼事被判死刑呢?他又是怎麼浪子回頭了,又是怎麼研發出這套成果呢?
寒門貴子
這個死刑犯名叫仲開龍,被逮捕前是全村人的希望,更是人們眼中靠讀書改變命運的榜樣。
1966年,仲開龍出生在江蘇省如皋縣黃市鄉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祖祖輩輩都是農民,上面還有三個姐姐。在那個重男輕女的年代,可想而知他的到來,其父母是有多麼欣喜。
仲開龍從小就特別聰明,父母砸鍋賣鐵供他上學,希望日後能飛黃騰達。
而他也不負開龍這個名字,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高中畢業後考上了江蘇外貿學校。
那個年代,大學生稀少,學歷含金量高,國家包分配工作。
大學畢業後,1987年仲開龍被分配到中國化工進出口總公司江蘇分公司,成為一名開票員,兼任財務員、物品管理員,每月工資100元。
這份工作,對於一個從農村出來的普通人來說,可以說是鯉魚跳龍門了。
父母得知後,經常在村裡誇耀自己兒子有出息了,雖然酸但也讓同村人羨慕不已。
可是,大公司人才濟濟,而仲開龍老實又不愛說話,也沒有什麼人脈背景,自然也就沒人把他當回事。
金錢誘惑 貪污百萬
有錢人之所以有錢,是因為他們有一雙善於發現「商機」的眼睛。
在旁人看來,仲開龍只是一名上下班的開票員、物品管理員;但在一些精明的商人眼裡,他手上的「實權」卻是財富。
一天,仲開龍一位姓夏的大學同學突然找到他,不是請他吃飯喝酒就是送各種禮品還誇他青年才俊。
然而,在大學時期,夏同學壓根就看不起自己,不待見來自農村的自己,現在難道轉性了?
無事不登三寶殿,事出必有因。
很快,夏同學說明了自己的來意,想要低價購買他看管的「塑料粒子」,如進口高壓聚乙烯、聚丙烯地腳料。
這是在犯法,要是被查出來,至少也要開除。
仲開龍十分明白這事,想都沒想就第一時間拒絕了。
夏同學是個商人,找人辦事,對發生的各種情況都會料到,所以對於仲開龍的拒絕也不意外。
於是,他從包里掏出5000元錢放在仲開龍面前,對他說道:只要你幫我這次,這些錢都是你的。
5000塊錢,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以仲開龍的工資,需要不吃不喝四五年才能攢到。
這一刻,仲開龍猶豫了。
這時,夏同學又對他說道:你們廠這麼大,少點東西又有誰能知道呢。是啊!廠里管的本來就鬆散,同事也有人干這個,以此來獲取錢財。既然他們做得神不知鬼不覺,為什麼我不能做呢?
在金錢的誘惑下,抱著僥倖的心理,仲開龍被拉下水了。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乃至無數次,慾望的大門一打開,就再難關上了。
從1987年到1990年被抓,短短3年時間,仲開龍利用職務之便,販賣國家資產,從中獲利上百萬元。
智商在線 心思細膩
此時,仲開龍僅僅只有24歲,就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一躍成為屈指可數的百萬富豪。
那個年代的百萬富翁,相當於現在的千萬富翁。
可是,一個農村出身,毫無背景,也沒做生意的年輕人,3年時間突然擁有了這麼多錢,任誰都會懷疑。
為了不讓人察覺,心思縝密的仲開龍做了這兩件事。
第一,他不存錢,也不留現金,而是買了大量的國債和基金。
第二,他特意找人製作了自己在各個公司任職的名片。若是有人懷疑,就說自己私下賺外快。
有錢了,自然要享受生活。
仲開龍上學期間就喜歡看書,少年時因為家窮買不起書。現在有錢了,他就買了一個大書架,上面布滿了書,能堆滿半間屋子。
不僅如此,他還迷上了攝影,買了一個7000多的相機和1000多的音箱。
當然,孝敬父母也是必須的,每個月給父母打錢,給家裡添新家電。
不過,這一切都是分批買的,避免讓人發覺問題。
同村人向他借錢,他也會借點,解他人燃眉之急。因此,被村裡人稱為「全村人的希望。」
被女友告發 判死刑
這樣看來,仲開龍智商在線,心思細膩又低調,那又是如何被發現的呢?
原來,當時仲開龍談了一個女朋友。
兩人談了2年,雙方父母都認可,婚事日期也定下來了,就等著結婚了。
可就在此時,越來越有錢的仲開龍,卻看不上女友,提出要分手。
無論是當時還是現在,這種情況可是著實在打女方的臉。
人在一世,混的不就是臉面嗎?
女友自然不願意,於是天天找仲開龍鬧。家裡,公司,大街上都鬧過,但仲開龍就是不願意,堅決要分手。
見毫無效果,女孩就威脅仲開龍,要去告發他。
仲開龍雖然知道女友知道他的一些事,但沒想到她會魚死網破,因此對她的威脅根本不在意。
然而,事實給了他一個大大的巴掌,女友真的去公安局告發了他。
就這樣,他鋃鐺入獄,等待法律的審判。
1992年2月24日,江蘇省南京中級人民法院審理了此案,判仲開龍死刑。
這個結果對於仲開龍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此時的他才26歲,根本不想死,不理解自己沒殺人只是貪錢,怎麼會判死刑呢?於是,他申請了上訴。
隨後,他被帶到了監獄關押在2號監房。
發現機會 研究輸入法
期間,他的父母和3個姐姐都來看望他,得知父母為他日夜奔波,姐姐甚至賣房來幫他償還贓款。
這一刻,他真的後悔了,他想活著,來報答家人。
一天,他放風回到2號監房時,發現地上有一本雜誌,就隨手撿起來翻看。
其中一篇介紹漢字輸入法的文章吸引了他的注意。
文中說,漢字輸入法比拼音輸入法更簡單、準確,只需要4拼就能打出一個字。不過,未來會有更高效的輸入法。
仲開龍大學時期,學習了解過計算機編程以及輸入法。
因此,他看得十分認真,可是看著看著,他時不時搖搖頭,停下思考再看,之後又一幅恍然大悟的表情,像是發現什麼新大陸一樣。
過了一會,他對獄友說道:看這種輸入法有缺陷,何須四拼,三拼就好了。
不懂計算機的獄友自然不知道他在說什麼,只感覺這個人比較囂張,喜歡吹牛。
說干就干,在監獄裡也沒啥事。
當時仲開龍並不知道靠發明能減刑,只是想留下點東西。
可研究輸入法的任務量不是一般的繁多,需要將新華字典里的5000多個漢字逐字編碼,還要建立一套更全面的編碼規則。
這可是一個浩大又有技術含量的工作。為了完成它,仲開龍拿著一本新華字典,一支筆和紙,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上廁所外,都坐在桌子前研究輸入法。
這一情況,自然引起了監獄管理員的注意。經過一番詢問後,管理員對他十分支持,為他找來了各種資料書。
在監獄裡學習研究,這在當時可是奇事一件,而且還是一個死刑犯。
時間一長,獄友們紛紛勸他:別嚇折騰了,好好享受剩餘的日子不好嗎?
仲開龍對此,毫不理會,每天按部就班,抱著字典埋頭研究。
也許是上天的安排,一個搞軟體的IT男子進入了監獄。得知仲開龍在研究輸入法時,主動跟他交談了起來。一來二往,兩人聊得十分投機,成為摯友。
當他看到仲開龍開發的編碼後,從專業角度給他一個重要意見——重碼率太高了,需要改進。
同時,他還說道:你要研究出來新的輸入法,就是重大立功了,說不定可以減刑。
聽到此話,仲開龍看到了希望,更加地刻苦研究,在獄中爭分奪秒。
與死神賽跑
1992年12月11日,二審結果下來了:維持原判。
這就意味著,仲開龍生命正式進入倒計時,只待死刑覆核完畢。
面對這樣的結果,仲開龍陷入了絕望。
這時,監獄管理員看著無助的仲開龍,鼓勵他:或許還有一絲機會,別放棄,只要你研究出來了新的輸入法,說不定有轉機,你家人在外面等你回家。
此時,仲開龍沒有別的辦法,只能將新的輸入法研究出來,才會有一線生機。
為此,他不分晝夜地研究,遇到計算機方面不懂的問題,第一時間前去請教懂行的獄友。
不僅如此,監獄的管理人員聯合其家屬,收集輸入法相關的資料。
每一天,仲開龍都在於死神賽跑,就看他能不能創造奇蹟了。
皇天不負苦心人。
終於,一個全新的3拼漢字輸入法成功出世,全部寫在182頁的文稿中。
作為發明者的仲開龍,也成功被改判:死緩,緩期2年執行。
此後,他因表現積極,又先後被改判成了無期、20年有期徒刑,獲3年減刑。
當然,在牢獄裡,他一直走在發明的道路上。
直到2008年,仲開龍出獄,已經獲得了5項發明專利。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法律嚴懲了他的違法行為,也拯救了他的生命。
相信面對來之不易的後半生,仲開龍一定會倍加珍惜,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