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馬吃草的,為什麼獅子鱷魚都不敢吃它?

2022-08-23     動物奇趣社

原標題:河馬吃草的,為什麼獅子鱷魚都不敢吃它?

1993年,一頭兇猛的河馬,為搶奪鱷魚口中的羚羊,竟化身為一輛「肉裝坦克」,向鱷魚群發起猛烈了衝鋒,它左突右沖,打的鱷魚節節敗退,最終只能放棄獵物,瘋狂逃命。

然而令人震驚的是,如此殘暴的河馬,卻在上岸覓食的時候,遭到了獅群的圍攻,而且面對獅群的攻擊,它幾乎毫無反抗之力,只能被獅群活活咬死,十分悽慘。那麼,為何碾壓鱷魚的河馬,卻打不過獅子呢?

關於非洲河馬

河馬是非洲3大食草巨獸之一,它們成年後體長可達4米,體重可達3.5噸,而且性情兇猛、脾氣暴躁,發起飆來就算是尼羅鱷也得逃命,因為被人稱為「非洲小霸王」。

河馬和牛一樣,屬於偶蹄目,它們和海豚是遠房親戚,也是地球上體型最大的雜食性哺乳動物,它們長著一個極其誇張的大嘴和世界上最發達的犬齒,戰鬥力強悍無比,就算是犀牛也不敢輕易挑釁。

更可怕的是,河馬還是一種群居性的動物,而且領地意識極強,一旦有其他動物擅自闖入領地,河馬就會群起而攻之,威懾力和殺傷力都十分恐怖。

作為兩棲動物,河馬不喜歡吃水草,它們主要以岸上的青草為食,有時候也會吃肉,甚至餓極了連同類的屍體都吃,一點都不挑食。

河馬的食量也非常驚人,每天要吃200斤的食物才能填飽肚子,而且河馬的皮膚很嬌嫩,對陽光也很敏感,所以它們通常都是白天泡在水裡,到了晚上才去陸地上找吃的。

為了防止皮膚乾裂,河馬會在皮膚上分泌出一種紅色的液體,就像「汗血」一樣,這種液體具有防曬和保濕的功能,能起到保護皮膚的效果。

河馬的結腸很短,而且沒有盲腸,導致它們對水分的吸收率很低,每天必須喝下大量的水才能存活,不過有意思的是,河馬雖然天天呆在水裡,但它們並不會游泳,只能用腳蹬河底,在水中跳躍前進。

值得一提的是,河馬的求偶方式很特別,一些雄性河馬為了吸引雌性河馬的目光,會像螺旋槳一樣旋轉自己的尾巴,將糞便向四周噴射,以此獲得交配權,十分有趣。

那麼,鱷魚為什麼打不過河馬?

河馬和鱷魚都是生活在水中的鄰居,但河馬經常憑藉體型優勢欺負鱷魚,還經常干擾鱷魚捕獵,而面對囂張跋扈的河馬,鱷魚一般只能忍氣吞聲,能跑就跑。

1.河馬性格暴躁,而且領地意識極強

河馬是非洲脾氣最差的動物,它們性格暴躁、難以琢磨,經常莫名其妙地發飆,根本無法預測,有時候為了填飽肚子,還會對鱷魚大打出手,十分暴虐。

而且作為群居性動物,每一個河馬家族都包含一頭雄性首領和一群雌性河馬,成員數一般在5-15頭左右,最多可達150頭,數量十分驚人。

河馬的領地意識也非常強,因為水源對河馬實在是太重要了,尤其是旱季的時候,一旦水分補充不及時,它們就會有生命危險,所以無論什麼動物,不管是吃肉的還是吃素的,只要進入河馬的領地,河馬就會群起而攻之。

特別是鱷魚,經常因為捕食而誤入河馬的領地,所以便被河馬視為入侵者,並對它們發動瘋狂的攻擊,打得鱷魚苦不堪言,可見河馬是多麼的強大和暴躁。

2.河馬皮糙肉厚,鱷魚根本無法破防

河馬的防禦力非常強大,它們的皮膚厚度在3-5厘米左右,跟大象差不多,簡直就是肌肉坦克,就算是鬣狗群也無法破防,畢竟鬣狗的犬齒只有3厘米,很難對河馬造成有效傷害。

而且河馬腦袋大、脖子粗,軀體也呈粗圓狀,而鱷魚的嘴巴是扁平的,面對膀大腰粗的河馬,它們根本咬不中,甚至連下嘴的地方都沒有。

而且鱷魚的牙齒也不具備切割的能力,要想殺死獵物,只能使用「死亡翻滾」,但面對咬不中的獵物,再大的咬合力也沒有用武之地。

除此之外,鱷魚捕食大型獵物時,都是將它們拖入水中溺死的,但這招對河馬無效,因為河馬本身就生活在水中,雖然不會游泳,但它們的潛水能力極強,甚至還能在水中睡覺,所以鱷魚根本不是河馬的對手。

3.河馬的體型和力量都碾壓鱷魚

在動物的世界中,體型是衡量戰鬥力的最大標準,同時體型越大的動物,力量往往就越強,而作為非洲大陸體型第二大的動物,河馬的力量足以碾壓絕大部分生物,鱷魚就是其中之一。

河馬的身軀十分巨大,它們在剛出生的時候,體重就能達到80斤,而成年後的河馬,體重甚至能到達驚人的3.5噸,這樣的身材就像是一個可以移動的小山峰,讓很多動物望而生畏,根本不敢與之為敵。

與之相比,鱷魚的體型就小很多了,它們出生時只有巴掌大小,雖然成年後體長可達5米,但它們的體重最高也就1噸,還不到河馬的三分之一,所以兩者的力量相差極為懸殊,就像是大學生和小學生,差距十分明顯。

4.河馬的殺傷力十分強大

非洲大陸十分危險,生活著很多嗜血的猛獸,比如獅子、鬣狗,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河馬才是非洲最致命的「殺手」,據統計,每大約有500人因受到河馬的攻擊而死亡,遠超大象等大型動物造成的死亡人數。

因為河馬不僅性格暴躁,殺傷力也非常強大,它們長著一張十分恐怖的血盆大口,嘴中還長著40厘米的牙齒,咬合力也極為驚人,超過800公斤,大約是獅子的兩倍,而且河馬還能將嘴巴張開到90度,一擊就能將羚羊咬死。

不僅如此,河馬的衝擊力也很強,它們的耐力雖然很差,但短距離衝刺的速度可達每小時40千米,跑百米僅需9秒,這種速度完全秒殺普通人類。

再加上河馬那龐大的體型,在全力衝鋒的時候,完全可以和小型汽車媲美,一般的動物根本不敢與之抗衡,畢竟一旦被撞,非死即傷。

那麼,為何獅子能殺死河馬呢?

除了大象之外,河馬最大的的敵人應該就是獅子,因為河馬一旦遇到獅子,就會成為「挨啃小天使」,就算是擁有厚厚的皮膚,也無濟於事,只能命喪黃泉。

1.河馬經常到陸地上覓食,因此受到獅子的攻擊

河馬大部分時間都待在水裡,但它們幾乎不吃水生植物,只以陸地上的青草為主食,所以為了生存,河馬只能在夜晚來到陸地覓食,以此維持生命。

但是在旱季的時候,食物極其匱乏,因此河馬只能跑到離水幾千米的地方尋覓食物,這是十分危險的舉動,因為夜間有比陽光更加危險的存在,那就是獅子。

而且河馬在水中和陸地上習性截然不同,它們在水中是群居生活的,水戰能力也很強,可以說除了大象外根本沒有對手,但上岸後,河馬都是獨來獨往的,沒有領地觀念,脾氣也好了許多。

戰鬥力也變得很差,面對獅群的襲擊,一般都是以逃跑為主,能避則避,絕不開戰,但獅子卻不會放過這樣的獵物,畢竟一頭河馬能讓整個獅群吃上好幾天。

2.河馬耐力極差,而且攻擊手段對獅子無法

近幾年來,非洲獅群的領地逐漸縮小,食物也越來越少,因此獅子捕殺河馬的事情越來越多,比如在肯亞,一個名為「紅河」的獅群,就在一周內擊殺了3頭河馬,而且河馬幾乎毫無反抗,只能坐著挨啃。

因為河馬的耐力實在太差了,面對獅群的攻擊,很快就累得走不動了,移動也變得很遲緩,因此只能任由獅子啃食,而且河馬的速度也沒有獅子快,一旦離河太遠,想跑都跑不掉。

最重要的是,河馬的大嘴和長牙一旦遇上獅子就不靈了,因為獅子實在太靈活了,它們只攻擊河馬的腿和後半身,繞著河馬打,讓河馬根本無法反擊。

而且這種不間斷的攻擊,能極大地減緩河馬的動作,讓它們無法返回河中,也讓河馬遍體鱗傷,血也越流越多,最終被獅子慢慢磨死,慘不忍睹。

3.獅子捕食技巧高超,群毆戰術讓河馬無法抵禦

獅子的主要獵物是斑馬、角馬和野水牛等大型動物,一般來說,河馬不在它們的食譜中,所以只有在食物匱乏的時候,獅群才會向河馬發起進攻,這和東北虎捕食黑熊是一個道理。

我們都知道獅子是群體作戰的動物,它們的捕食技巧十分高超,在面對河馬時,它首先會藉助草叢把自己隱藏起來,然後等待河馬進入自己的包圍圈。

等河馬進入攻擊範圍後,在發動突然襲擊,這時一般都是雄獅打頭陣,一馬當先,撲向河馬的背部進行撕咬,然後其餘獅子一哄而上,將河馬慢慢磨死,這種捕食方式效率極高,特別是對小河馬,極為有效。

總之:

河馬雖然是吃素的,但它們在水中的戰鬥力可不是「吃素」的,它們龐大的體型和恐怖的殺傷力,讓鱷魚根本不敢與之為敵,但河馬上岸後戰鬥力就會大大降低,面對獅群的圍攻,只能逃跑,很難有招架之力。

那麼,你對河馬、鱷魚和獅子這3種猛獸有什麼看法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782d41d6cb7f514a7de96c1eb9828f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