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課程】極端強的暴風雪,地理視角重新認識雪

2023-11-11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原標題:【地理課程】極端強的暴風雪,地理視角重新認識雪

極端強的暴風雪

從月初的4日開始,東北多地出現大風和雨雪天氣,之前持續偏暖,空氣中水汽較多,冷空氣南下就變成大規模雨雪;前後反差大,堪稱「一鍵入冬」。這次降雪強度總體非常強,局地有特大暴雪,極端性是相當強的。

冷空氣的發展還沒有停止,新一輪冷空氣又在北方活動,真的是冷空氣扎堆了。

然而,更強的冷空氣影響也還未結束,新一輪實力較強的冷空氣又要來了,從11月10日起,新一輪的冷空氣發展就不斷進入。

本次暴雪、降溫源於東北地區的鋒面氣旋。由於氣旋由於很大一部分位於海面,因此引導較強的暖濕氣流攜帶大量水汽自渤海、黃海一帶向東北地區輸送,產生較大降水量,伴隨溫度下降,降水發生雨轉雪的相對變化,部分地區出現強降雪。

然而,北大西洋中高緯度海區,是很有利於這類強烈鋒面氣旋發展,它們藉助西風帶的長河,會向下游的東側區域更快地傳遞自己的能量。

於是在11月初吹襲西歐的強烈氣旋激發下,一系列新的波動就此形成,並沿著西風帶一路向東掠歐亞大陸。首先,它在烏拉爾山的東側率先形成新的高空暖高壓脊。在這個新的高壓脊東側的偏北氣流影響下,盤踞多時的中西伯利亞低渦被向東向南推移,在11月4日進入我國新疆北部一帶。

低渦本身是一個深厚的高空低壓,它會吸引地面和低空的氣流顯著上升,這是從大氣運動與動力角度上,導致地面氣壓快速下降並直接形成氣旋的最直接原因。

在11月5日到7日期間,有一道南支槽自西向東移動掠過我國江南地區,正好處在低渦的正南側而相互疊加。於是,南支槽前(東側)的西南風得以將大量水汽從南海、東海等地向東北方輸送匯入氣旋,成為了強降雪的另一半推手。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隨著本次東北氣旋進一步東移減弱,東北強降雪的主體已經趨於結束。眾多地區氣溫將創下下半年新低,需要注意防寒保暖。

11月6日,話題「東北的雪快掃不過來了」「東北大雪中太平鳥美成國畫」「不少東北老鐵喜提雪休」相繼登上微博熱搜,與此同時,不少南方網友表示「我在南方穿短袖你在北方玩雪」,南北氣溫差異顯著。而東北老鐵喜提「雪休」,也讓南方朋友發出靈魂拷問:什麼是雪休?放假玩雪?

東北強降雪進入最強時段

中央氣象台11月6日6時繼續發布暴雪橙色預警、寒潮藍色預警和大風藍色預警。

受強冷空氣影響,11月5日至6日,東北地區迎來下半年首場大範圍強雨雪天氣。今天將是東北強降雪的最強時段,內蒙古東南部、黑龍江東北部和南部、吉林中西部等地部分地區有大暴雪,局地特大暴雪。

具體來看,中央氣象台預計,今天,內蒙古東南部、東北地區大部等地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雪或雨夾雪,其中,內蒙古東南部、黑龍江中東部、吉林中西部、遼寧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暴雪或大暴雪,黑龍江東北部和南部、吉林中西部局地有特大暴雪(30~40毫米)。上述部分地區新增積雪深度10~20厘米,局地可達30厘米以上。黑龍江南部、吉林中北部部分地區有凍雨。黑龍江東部、貴州東南部、雲南南部、廣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中到大雨,其中,雲南南部局地暴雨(50~60毫米)。

圖/黑龍江省氣象服務中心

紅色預警!多地停課、停運、機場關閉

內蒙古自治區氣象台2023年11月06日07時30分發布暴雪紅色預警信號:6小時內赤峰市東南部偏東、通遼市西南部和中部偏西部分地區降雪量將達15毫米以上,可能對交通或者農牧業有較大影響。請有關單位和人員做好防範準備。

內蒙古赤峰市氣象台2023年11月06日07時31分發布暴雪紅色預警信號:目前,敖漢旗牛古吐站、新惠站、長勝站降雪量已達15毫米以上,預計6小時內敖漢旗北部降雪量仍將達15毫米以上,可能對交通或者農牧業有較大影響。

受降雪影響,11月6日起錫林浩特長途汽車站所有班次停運,已購票旅客請持本人身份證件、車票辦理退票,具體恢復營運時間待定。

赤峰市教育局緊急通知:因天氣原因,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幼兒園11月6日放假一天,高中階段學校根據學校實際情況自行安排 。

赤峰機場跑道道面積雪,跑道關閉至6日10:00,赤峰機場臨時關閉。

受降雪等惡劣天氣影響,長春站啟動一級應急響應,多趟旅客列車停運或晚點。截至6日11時,吉林省59個高速公路入口關閉,29個收費站採取限三型(八座及以上客車、大件車、危化品車)交通管制措施。

不少東北老鐵喜提雪休

6日上午,不少東北網友喜提「雪休」,「東北孩子有個特殊的休假叫『雪休』」。

南方網友好奇了,雪休!什麼是雪休?穿短袖的廣東人發出靈魂拷問:

對此,中央氣象台「強行」解釋了一波:就像颱風有颱風假,其實大雪也有雪休,都是不能出門在家學習那種。

你在北方玩雪我在南方穿短袖

看著北方的漫天大雪,南方孩子紛紛發出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感嘆,不少南方網友曬出自己的短袖照片:

雪是什麼?氣象學上講雪是降水形式的一種,是從雲中降落的結晶狀固體冰,常以雪花的形式存在。

最近幾年,雪在高考中的考查頻率越來越高,雪是降水的一種形式,而降水是氣候非常重要的一個要素,所以區域降雪豐富程度受到各種地理要素的影響,如「大湖效應」的形成。

一個地區如果降雪豐富,氣溫較低,坡度和風力較小雪能夠不斷累積,形成厚厚的積雪,對自然環境產生較大的影響,比如「瑞雪兆豐年」——春季積雪融化緩解華北地區春季旱情,融雪裡含有豐富的礦物質有利於植物生長。

同時,積雪還有保溫作用,積雪好像一條奇妙的地毯,鋪蓋在大地上,使地面溫度不致因冬季的嚴寒而降得太低。

除了保溫,積雪還能給人類帶來歡樂,如滑雪場地,堆雪人,冰雕等,這是自然界給予我們的饋贈,當然下雪對人類生產生活也帶來諸多不利的影響,農作物的凍害,堵塞道路等等。

為了更好的了解雪,這一期重新帶大家進入微專題——雪。

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

註: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眾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歡迎大家標註來源轉載、文末點擊分享、收藏、點贊、在看就是我們更新的動力!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內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765f6384f7391df3f8ccc3e719ed157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