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是推動分級診療和加強縣鄉村醫療服務協同聯動的重要舉措。國家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司近日在江蘇省東台市連續召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政策培訓暨經驗交流會,強調強化分類指導,細化工作舉措,確保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穩健發展。筆者從創新機制角度,對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提出幾點建議。
——創新管理體制機制,實現功能整合。從相對鬆散的縣域醫療聯合體到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體現了政府對醫療衛生資源統籌力度的加強。構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需要進一步強化政府主導作用,建立由縣級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相關部門及鄉鎮、街道和縣域醫共體成員單位參與的縣域醫共體建設推進機制。綜合考慮所在縣域的地理位置、服務人口、交通距離、現有醫療衛生機構布局等客觀條件,以群眾需求為中心,統籌所在縣域醫療衛生資源,加強醫療衛生服務功能整合,促進城鄉聯動和鄉村一體化,加強與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醫防協同。
在實踐中,各地探索出不少做法,效果明顯。例如,廣東省吳川市探索出「縣域統籌、分級診療、雙向轉診」的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模式,在分級診療的基礎上,制定雙向轉診標準,建立突發病情緊急轉診機制,確保有需求的患者能及時上轉到縣級醫院,全面提升了基層醫療服務能力。
——創新績效評價機制,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當前,縣域醫共體牽頭醫院與鄉鎮衛生院之間的聯動更多依賴醫療幫扶。在醫療幫扶框架下的縣域醫共體建設的核心優勢是執行力強,但也普遍存在醫務人員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足等問題。因此,縣域醫共體的績效評價改革十分迫切。縣域醫共體績效評價要以資源優化配置為目標,從完成縣域醫療幫扶向促進基層醫療發展轉變,引導更多縣域醫療資源向鄉村下沉。創新縣域醫共體績效評價機制,關鍵要建立效率優先、公平公正、合理分配的收入分配機制,建立以工作崗位性質、技術含量、風險程度和服務數量等工作業績為主要依據,以服務效率、服務質量和群眾滿意度為主要內容的績效評價體系,從而充分調動縣域醫共體各類人員的積極性。
當前,不少地方在縣級層面成立醫共體集團管理委員會,根據縣域醫療衛生資源實際情況成立一個或多個醫共體集團,嘗試通過醫共體集團來統一管理,從整體上解決縣域醫共體內部不同單位的人員編制身份不一樣、晉升通道單一、薪酬水平懸殊等問題。
——創新利益協同機制,實現共建共享。縣域醫共體建設是一項多方共贏的綜合改革,創新縣域醫共體利益協同機制,需要識別不同利益主體需求,緊扣需求來協同利益。對人民群眾來說,減少看病花銷、得到健康實惠是最終目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希望通過縣域醫共體的統籌管理和協作幫扶,打破阻礙機構協作和資源整合的壁壘,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對縣域醫院來說,通過整合資源形成合力、創新機制激發動力、改革運營創造活力,減少同質競爭,盤活整體資源,能夠更好助力高質量發展。
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從試點建設走向全面推進,系統重塑縣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整合優化醫療衛生資源,是通過治理改革創新促進持續發展的成功模式。通過創新利益協同機制,打造利益共同體,可以增進改革動能,實現共建共享。
直面健康熱點
分享真知灼見
評論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文: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省人才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周仲高
編輯:楊真宇
校對:李詩堯
審核:秦明睿徐秉楠
喜歡就告訴我們您「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