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輕鬆被訴「不發貨不處理」,曾被質疑售價與實際體驗不符

2022-05-12     消費者報道雜誌社

原標題:倍輕鬆被訴「不發貨不處理」,曾被質疑售價與實際體驗不符

疫情防控期間,人們「宅」在家的時間逐漸增多,網上購物規模日益增長,但隨之而來的產品質量問題、售後服務跟不上等問題也越發突出。

近期,兩名消費者在第三方投訴平台黑貓投訴投訴深圳市倍輕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倍輕鬆」),稱倍輕鬆借疫情原因不發貨不處理也不進行退貨退款等情況,希望倍輕鬆方面儘快發貨或者退貨退款。

據倍輕鬆官網披露,倍輕鬆自2000年起專注研發符合人體工學的最優智能科學按摩方式,主要經營智能便攜按摩器。經多年發展,倍輕鬆2021年成為科創板健康智能硬體第一股。

然而,據最新的業績報告顯示,上市不足一年的倍輕鬆在今年一季度出現業績虧損。

對此,記者4月25日給倍輕鬆方面發去了採訪函。

同時,記者4月29日致電倍輕鬆,表明採訪意圖,對方表示待查收郵件再進行聯繫,但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官方對採訪問題的回應。

頭部按摩器曾被質疑售價與實際體驗不符

2019年1月8日,廣州市消委會公布了一組24款按摩儀比較試驗結果。據該結果顯示,倍輕鬆頭部按摩器僅獲得62.73分和兩星,在同類抽樣測試中排名墊底,而其974元的高價位居同類抽樣產品之首。這組實驗結果意味著,在產品的使用體驗方面,倍輕鬆的高售價與實際體驗並不相符。

近六成營收來自線上,主營業務毛利率同比下滑

2022年4月25日,倍輕鬆披露了上市後的首份年報,2021年實現營收11.9億元、同比增長43.93%,歸母凈利潤9186.19萬元、同比增長29.92%,相對於營收的高增長來說歸母凈利潤的增長有所放緩。

值得注意的是,倍輕鬆的主要產品為智能便攜按摩器,涵蓋眼部、頸部、頭部、頭皮、艾灸等多個領域,是公司的唯一收入來源。但是,自2020年以來,因線下門店受疫情影響較大,公司開始加大線上渠道的推廣力度,線上渠道營收規模迅速增長,從2020年的4.31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6.83億元,營收占比由52.27%增至57.5%。其中,線上B2C(直銷)渠道營收規模快速提升,同比增速達61.87%。

與此同時,雖然線上直銷的毛利率同比微增0.22個百分點,但是線下直銷和線下經銷毛利率分別下滑0.57個百分點和5.37個百分點,導致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減少0.53個百分點。

對此,倍輕鬆在年報中表示,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主要受產品銷售價格、原材料價格、用工成本、產品結構以及行業環境變化等因素影響,存在較高毛利率無法持續的風險。

輕研發重銷售,銷售費用增長迅猛

在2021年年報中,倍輕鬆表示,「公司是一家專注於健康產品創新研發的高新技術企業」,同時又強調,「需要通過不斷設計研發新產品和新功能、應用新技術和新材料、優化調整生產工藝流程、提高產品質量標準等方式,保持產品的技術水平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但是公司實際研發投入營收占比卻同比減少0.49%。

同時,據2021年年報披露,在公司員工專業構成中,技術人員有126人,占員工總人數的11.63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銷售人員達到721人,占總人數的66.57%。

另一方面,銷售費用則是公司的一大成本支出,從2020年的3.33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4.85億元,同比增長45.6%,營收占比從40.31%微增至40.76%。而公司2021年研發費用僅為4720.5萬元,遠低於銷售費用支出,同比增長27.96%。

對此,公司表示,公司銷售費用率較高,甚至高於可比公司,主要因為公司線上平台的推廣費和線下門店的租賃費、銷售人員的薪酬支出較大所致,未來隨著公司線下直營門店數量的增多,線下門店的租賃費、銷售人員的薪酬支出也將進一步增加,銷售費用率可能進一步增高,將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委外加工存隱患

同時,記者還發現,倍輕鬆還存在委外加工的情況。據年報披露,倍輕鬆繼續採取輕資產經營模式,採用自主生產與委託加工相結合的生產方式,但尚未披露占比。另據招股書顯示,2018年至2020年,公司4種主要產品委託加工產量占總產量的比例逐年增長,其中針對眼部和頭部的產品委外加工產量在2020年已接近九成。

儘管,委外加工能幫倍輕鬆節約成本,但是這類模式存在最大的弊端就是品控管理的缺失,較易出現產品質量方面的問題。

對此,倍輕鬆在招股書表示,「公司已建立比較完善的材料、作業、工藝和品質等標準,與通過綜合評審的供應商簽署採購協議書、品質協議及保密協議等協議後,將零部件前置加工環節中的部分工序及部分產品的整機組裝環節委託外部供應商完成」。

一季度業績由盈轉虧,財務總監隨後離職

2022年4月25日,倍輕鬆披露今年一季度報,出現了經營活動現金流凈流出,達到-7163.34萬元。同時,公司歸母凈利潤和扣非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988.98萬元、-957.82萬元,業績出現上市後的首虧。

對此,倍輕鬆董事長兼總經理馬學軍公開表示,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是疫情影響交通樞紐門店收入出現了暫時性的較大下滑所致。

5月7日,倍輕鬆公告稱,公司副總經理、財務總監張大燕因個人家庭原因,遞交了辭職報告,申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及財務總監職務。據悉,張大燕於2007年6月入職公司,至今已經從事公司財務工作近15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74a77a1400438a88fc55e951f4f274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