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歲農家少女奧運奪冠:沒錢去遊樂園,得了冠軍才有錢給媽媽看病

2023-07-08     半日風姿物語

原標題:14歲農家少女奧運奪冠:沒錢去遊樂園,得了冠軍才有錢給媽媽看病

一跳成名!一躍奪冠!

14歲小將全紅嬋三跳滿分,史無前例!

以總分466.20的成績打破世界紀錄,奪得冠軍!

彼時,全國沸騰,舉國歡慶。

外媒工作人員瘋狂求合影。

一瞬間火遍外網:「中國人的水花和其它國家不一樣」,還配了一張圖。

國內,廣州塔為全紅嬋亮起了燈。

跳水皇后郭晶晶在一旁瘋狂鼓掌,心裡os:等她比完就去找她合影!

甚至連央視都連夜送祝福,為她打call。

作為此次東京奧運會最小的選手,全紅嬋妹妹堪稱劃時代的傳奇!!

驚艷中國跳水界的她,到底有多牛?

再來回顧一下妹妹在奧運會上的精彩表現。 看這動作,看這完成度。

沒有感覺她是第一次參加這種國際性賽事,就好像在家裡的池塘邊隨便跳個水玩玩。

甚至興致勃勃地在空中轉了個呼啦圈。

咦,水花呢?

「這哪有水花啊,這就是下了一滴毛毛雨。」

妹妹這逆天一跳,滿分奪冠,零水花,破紀錄!

這是什麼概念? 在她之前,還沒人能做到這麼出色,即便中國跳水皇后郭晶晶也略遜一籌。

從以往的成績來看,中國跳水運動員在國際大賽中一個動作拿滿分的並不少見。

但5個動作3個拿滿分的,這還是首次!

伏明霞之前的10米跳台447分數,維持了17年。

到了今年,竟然被14歲的全紅嬋打破了!

這早已不是奇蹟,這是神跡啊! 更何況,這還是妹妹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此前從未和國外選手同台競技過。

奔赴東京前,她連比賽的成套動作滿分是多少都不知道…

進入國家隊才一年,直到賽前3周,才把動作學會,然後比賽,一舉奪冠。

網友稱她為新一代跳水皇后,跳水界的鬼才,

可一鳴驚人的背後,少不了日日夜夜的千錘百鍊。

她的刻苦和努力讓教練都嘖嘖稱奇。

每天陸上跳200到300個,水上跳120個左右。

也就是說平均每1分12秒就要完成一次跳水,天天訓練8小時,堅持了7年。 但凡一個動作失誤,就倒回去重跳,把孩子累得不行。

有人說她小小年紀就一頭黃毛,其實這是跳水太多,頭髮在水裡泡黃的。

還有之前網上很火的那個視頻,也是因為她跳水過多,導致聽力受損,所以才「性格」「謝哥」分不清。

和同齡人一樣,全紅嬋最喜歡做的事是打王者榮耀,最愛吃的零食是辣條,夢想以後能開一家小賣部。

但只要一訓練,她就能立馬收心,擁有極強的自制力。

教練也說她,這個小女孩的頭腦很清醒,特別是對待運動方面的思維。

場下萌萌噠,場上猛猛噠。

別看她小小年紀,卻積蓄著常人不及的力量。

全國冠軍的背後,卻是一地雞毛

全紅嬋火遍全網,不單單因為她天賦異稟,還有那令人心疼的背後故事。

她排行老三,上頭有哥哥姐姐,下頭還有弟弟妹妹。

出生於廣東湛江一個很貧窮的小村莊,人均收入每年才1.1萬元。

而全紅嬋的家,又屬於村中最窮的低保戶。

爸爸種地為生,媽媽之前在工廠做飯。

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場車禍,媽媽的肋骨受傷,落下頑疾。 一家重擔,全都壓在了爸爸肩上。

有時候,全爸會種些青菜去賣,給孩子換點生活費。

但經常遇到同類蔬菜大量上市,一車的蔬菜只能賣二三十塊,連一來一去的油費都不夠。

因為家裡窮,所以平常除了訓練,全紅嬋哪兒都不去。

哪怕放假在家,早晨起來,她也會堅持跑步,中午還要倒立。

最奢侈的享受,大概就是去小賣部買一包辣條,或者多玩一個小時的王者榮耀。

與大多數人不同的是,她拿金牌的目的是給媽媽治病,拿金牌後最想去的地方是遊樂園:

「放假只能回家,不能去別的地方玩,哎,沒錢…

我連遊樂園都沒去過,動物園也沒去過,我想去玩遊戲,玩一些抓娃娃之類的。」

短短一段話,無數網友都給聽哭了。

是啊,她就和大多數農村孩子一樣,年紀尚小就得扛起生活重擔;

她也像極了大人眼中的「學渣」,成績不好,不愛學習。

可就是這麼差強人意的學渣,如今卻創造了十米台的歷史奇蹟,贏得了全國人民的祝賀與敬佩。

難道她全紅嬋天生就是跳水的料? 並不。 在她身上,是有一點讓大多數孩子都望塵莫及的。

那就是,她的父母過早地發現了女兒身上的天賦,並選擇全力以赴地理解她,支持她。

知道女兒成績不好,全家父母也看得很透,也沒想著讓女兒考名牌大學出人頭地:

「我們不像高端家庭,讀得到就讀,讀不到也沒事兒。」

知道女兒從小愛水,便義無反顧地把她送進體校: 「選上就去咯,有書讀就好。」 看到女兒訓練很辛苦,全家父母也不會說什麼好聽的話,就說:

「不要想太多了,不管教練怎麼說就聽教練的。」

這種發自內心的呵護與信任,可是一萬個補習班都換不來的。

在她身上,我看到了教育的100種可能性。

屬於雞娃的時代或許早已過去,若是只用成績好壞來評判一個孩子,那麼我們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個冠軍,還是一個奇蹟。

學渣到冠軍,只有一步之遙

全紅嬋的故事,讓我想到了曾經火遍外網的世界冠軍,韓磊。

與體育不同,他是一名食品研發師。

做出來的東西,都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

他喜歡把巧克力翻糖工藝和中國元素巧妙結合,做出了一個又一個精美絕倫的藝術品。

憑藉這樣的創意,他屢次在國際比賽中斬獲大獎。

一次又一次地把中國文化帶向全世界,讓五星紅旗飄揚在賽場上。

可以說,他就像第二個「李子柒」。

可走進他的幕後故事才會發現,這個火遍外網的80後男孩,曾經竟是個不折不扣的

學渣。

因為偶然在蛋糕店看到了一個用巧克力做的蛋糕,便下定決心要學甜品。

學習甜品不難,但要是想要技藝精湛,還得從美術學起。

就這樣,他不僅在課堂上努力畫畫,就連眯眼休息,還要閉著眼睛練線條。

雕刻、烘焙、刺繡…他啥都要學。

為了讓自己的作品更接近古風古韻,他還埋頭苦讀,攻克了很多古典書籍,傳統繪畫。

評委一看,目瞪口呆,立馬把東京蛋糕展聯合會會長頒給了他。

而韓磊也由此成為了第一次獲此殊榮的中國人,也為中國傳統文化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所以,千萬別小瞧那個成績差的孩子。

因為成績不好,並沒有斬斷一個人成功的所有可能。

正如土耳其諺語所說:

「上帝為每隻笨鳥都準備了一根矮樹枝。」

人生不僅一條賽道,所以沒必要只揪著一條賽道不放。

那些贏在了起跑線上的孩子,又有多少輸在了終點。

所以,未來的任何孩子都能成才。

但前提是,

你要摸清楚孩子的天賦和短板,再加以引導,才能讓他走出自己的康莊大道。

教育的真正含義,是接納

著名教授李玫瑾,曾談到過自己的女兒。

中學數學120滿分,她女兒考了15分。

但李玫瑾很淡然,成績不好也不強求。

因為她相信,女兒身上總有熠熠生光的點。

而作為父母,就要使點手段把這個點給勾出來。

為此,李玫瑾想了很多辦法: 當導遊、開手工店、做行政秘書… 既然成績不好,那就去做一些不需要很高成績的工作唄。

最後,女兒選擇了音樂這條道路。

直到現在,女兒都說自己活得特別快樂。

你看。

遇到一個全方位支持孩子的父母,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事兒。

突然想到北大教授丁延慶說的那段話:

「其實每一個孩子,可能都有他獨到的地方,甚至是過人之處。

我們作為父母,不能用單一的尺度去看待孩子。

你應該善於發現孩子身上其他方面的優勢,找到一個最適合他的路徑來協助他,讓他在這個路徑上發展。

如此,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有用之才。」

深以為然。 這一刻,我突然明白了教育的真正含義。

成績好的孩子千千萬,但像全紅嬋那樣,被父母無條件接納的卻很少。

優秀的孩子也很多,但能被父母正確引導對待,幸福過一生的也很少。

天無絕人之路,父母若是狹隘的認為只有讀書才是最好的路,那這種觀念就會成為孩子的絕路。

畢竟,每個孩子都像一株幼苗,只有找到了自己合適的坑位,才能長出參天大樹。

作為父母,也只有勇於接納孩子的缺點,他才能走出獨一無二的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7321d23afbc9681e520d9dca9f796e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