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國·上海靜安國際雕塑展高峰論壇「空間交響」舉行

2024-09-28     周到上海

9月26日,2024中國·上海靜安國際雕塑展高峰論壇「空間交響」在上海蘇河灣中心42樓舉行。論壇由中國·上海靜安國際雕塑展聯席會議辦公室主辦,靜安區綠化和市容管理局、靜安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承辦。副區長李震出席論壇。

高峰論壇由三場主旨發言及兩場圓桌對話組成,業界、學界嘉賓圍繞公共藝術展開研討。

「可以加強相應的生態預防措施,並且通過藝術的形式提高人們對於生態關注的意識。」

北京大學長江講座教授、《東亞哲學雜誌》創始主編白龍(Andrea L.Baldini)圍繞「行動中的藝術:公共藝術對生態危機的回應」這一議題展開討論。他認為,藝術不僅僅能發揮傳播和促進公眾參與的作用,還可以通過實際行動來積極改善環境;公共藝術不僅能夠塑造城市景觀,還能夠影響自然環境。

「我覺得藝術家也要把公共空間當作是他創作的畫布、平台和空間。」

同濟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總建築師章明以「從美化到塑造 :公共藝術植入」為題,從建築改造與城市更新、公共空間與城市基礎設施等角度切入,圍繞「藝術與日常」「藝術與事件」「藝術與互動」三大關係展開探討。他認為,新型公共藝術裝置在城市空間中具有多重價值,城市公共藝術可以跟公眾的生活日常更好地結合,從藝術館走向公共空間。

「需要更多的居民、原住民,更多利益相關者參與到其中,把更多的在地化水實踐納入到水系研究遺產當中。」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未來設計學院副教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水文、港口和歷史城市教席」研究員戴天晨帶來了主題為「文化遺產保護的新視角 :水系遺產的敘事性解讀」的演講,探討了水系遺產的多樣性、價值,以及物質與非物質遺產之間的內在關聯。

26日下午兩場圓桌對話分別聚焦雕塑和公園城市的議題。

圓桌論壇Ⅰ以「雕刻與共生:雕塑展與上海城市記憶」為話題,由UCCA Lab策展人程婧進行學術主持,與談嘉賓包括上海紐約大學當代藝術中心創始館長玄蓮昊(Michelle Yeonho Hyun),本屆雕塑展參展藝術家米歇爾·德布魯安(Michel de Broin)、克勞蒂亞·孔德(Claudia Comte)、楊牧石,中國美術學院雕塑與公共藝術學院纖維藝術系碩士生導師阿薩杜爾·馬克洛夫(Assadour Markarov)。

中外藝術家、學界專家就雕塑藝術的公共性、公共藝術實踐與城市日常的關係展開討論,共同探討雕塑藝術如何融入城市生活、公共藝術如何激發日常創造力,以及後現代空間中的公共藝術等議題。

圓桌論壇Ⅱ以「變奏與協奏 :公園城市的實踐及其營造法式」為話題,由中國美術學院設計學博士周功釗進行學術主持。四位嘉賓基於各自長期對城市水系變遷的考察與研究,結合靜安區「公園城市」的實踐,討論公園城市與商業綠地的共生模式。

來源:上海靜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7143237b3f3888beb9ee7a03ebebe3b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