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漲超80%的英特爾,為何被多數分析師「觀望」?

2023-12-22     巴倫周刊

原標題:今年漲超80%的英特爾,為何被多數分析師「觀望」?

AI PC熱潮和英特爾的積極改變,有望在短期內進一步提振股價。

美東時間12月14日,英特爾(INTC.O)推出代號Meteor Lake的新型酷睿Ultra處理器,旨在增強個人電腦(PC)軟體應用中與人工智慧相關的功能,在AI PC賽道與AMD(AMD.O)、高通(QCOM.O)等競爭對手展開角逐。

相較於英偉達(NVDA.O)主導的GPU(圖形處理單元)市場,英特爾等製造商看到了CPU(中央處理單元)市場的機會——可以在PC端和移動設備運行AI應用程式。

當日,英特爾股價小幅上漲。截至12月21日收盤,該股股價報47.08美元,年初至今漲幅達到82.29%——這個數字雖然遠不及英偉達235.38%的漲幅,但仍領先於標普500指數和費城半導體指數(SOX.GI),後兩者回報率分別為23.63%和62.65%。

英特爾(藍線)與標普500(黑線)漲幅對比

來源:《巴倫周刊》

隨著Meteor Lake發布臨近,一些分析師認為AI將成為英特爾的股價催化器。例如雷蒙德·詹姆斯(Raymond James)分析師斯瑞尼•帕傑瑞(Srini Pajjuri)在12月12日報告中重申對英特爾「跑贏大盤」的評級,表示AI對於數據中心內外公司是一個新興機遇。

不過,在《巴倫周刊》調查的42名覆蓋英特爾的分析師中,僅有7名對該股評級為「買入」,27位給予「持有」評級,5位則給予「賣出」評級。目前,分析師給出的平均目標價為39.66美元,低於公司當前股價18.7%。

下一步,英特爾能否借力AI PC的機遇,繼續跑贏市場?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下一個「迅馳時刻」?

AI PC包含三個核心元素:傳統的CPU、GPU以及新的增量——NPU(神經處理單元)。NPU能夠有效處理大規模數據集,滿足大部分人工智慧特定計算需求。酷睿Ultra就是英特爾首個內置AI加速引擎NPU的處理器。

據英特爾技術營銷高級總監羅伯特·哈洛克(Robert Hallock)介紹,隨著時間的推移,PC處理器已經具備更多功能,添加了圖形、視頻編碼器等。通過在處理器中添加NPU,用戶可以獲得「更高的性能和效率,並解鎖新事物」。

正因如此,英特爾將這一顛覆性轉變稱為「迅馳時刻(Centrino Moment)」,呼應2003年第一代迅馳移動技術。該技術將無線網卡作為標準配置,讓筆記本電腦迎來了真正的無線時代。如今,公司試圖再塑二十年前的輝煌時刻。

近期財報可以解釋英特爾的急迫心情。如下圖所示,公司收入在2022年大幅下降,2023年前三季度收入分別為117億美元、129億美元和142億美元,同比均出現下滑。

單位:億美元

來源:公司財報

製圖:《巴倫周刊》中文版

英特爾近期收入下滑背後的原因,是全球PC市場銷量整體疲軟:2019年線上辦公需求激增,帶動了PC出貨量增長;然而,這種勢頭卻在2022年後戛然而止——根據Canalys統計,2022年,全球PC總出貨量為2.85億台,同比下降16%。2023年前三季度,全球PC出貨量下降幅度依次為33%、11.5%、7%,三季度有所收窄。

隨著2025年微軟(MSFT.O)Windows 10停更日期臨近,新的換機周期或將到來,AI則有望加速這一進程。Canalys預計,2024年,PC總出貨量預計達到2.67億台,同比增長8%,這主要得益於Windows更新周期,以及具備AI功能、採用Arm架構(對應英特爾x86架構)電腦的崛起。

Canalys分析師葉茂盛表示,全球個人電腦市場正步入復甦之路,並有望在2024年恢復至2019年的水平。AI對個人電腦行業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到2024年,具備AI功能的個人電腦總出貨量將取得19%左右的市場份額。

PC市場回暖也將傳導至上游供應商。根據2023年三季報,英特爾客戶端計算(台式電腦、筆記本及其他)收入占比高達56%,這是AI PC賽道的主要受益對象。「在客戶端計算領域,我們正利用Meteor Lake開啟AI PC時代。」英特爾表示。

單位:億美元

來源:公司財報

製圖:《巴倫周刊》中文版

2023年早些時候,投資銀行Benchmark分析師科迪·阿克里(Cody Acree)將英特爾股票評級從「持有」上調至「買入」,當時公司股價約為30美元。在他看來,英特爾的人工智慧可以像PC任何新功能一樣成為重要驅動力,推動個人電腦的升級周期。

PC處理器之外,英特爾在12月14日還公布了面向企業端的第五代志強Xeon處理器,為數據中心、雲、網絡和邊緣帶來更強大的AI功能。用於深度學習和大規模生成AI模型的第三代AI加速器Gaudi 3將於明年上市,利好人工智慧相關業務。

困境與希望

PC市場逐漸回暖、AI布局穩步推進之際,為何分析師仍對英特爾股票持觀望態度?

在需求層面,PC回暖的持續性存在不確定。Truist Securities分析師威廉·斯坦(William Stein)認為,PC市場復甦對於英特爾來說是個好兆頭。不過,與其說這是一種結構性變化,不如說是一種周期性改善。斯坦維持該股「持有」評級,目標價為38美元。

不過,即使PC出貨量不定,消費端與企業端的硬體設備融入AI已是大勢所趨。Canalys預測,兼容AI的個人電腦將在2025年和2026年實現爆髮式增長;到2027年,AI PC出貨量預計超過1.75億台,占PC出貨量的比重超過60%。

在供給層面,英特爾並未占得AI市場先機。x86架構領域,早在Meteor Lake上市之前,AMD已於2023年5月發布融入NPU的銳龍7040系列處理器,並在12月推出銳龍8040系列處理器,進一步優化性能。

Arm架構領域,高通10月推出專為AI打造的驍龍X Elite處理器,搭載X Elite的PC將於2024年上市;終端廠商蘋果(AAPL.O)同樣開發了AI PC相關產品,其自研M3系列晶片將用於機器學習(ML),解鎖此前筆記本電腦無法實現的工作流程。

「我們的競爭對手包括AMD、高通、蘋果等處理器供應商,以及英偉達等GPU產品提供商。」英特爾在2022年年報中坦言,這種競爭格局將持續下去。

英特爾的優勢在於,已與PC廠商、微軟和經銷商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Canalys認為,長期合作基礎鞏固了英特人在終端用戶中PC處理器首選的聲譽,為AMD和高通帶來了巨大挑戰。截至2023年三季度,基於Arm架構的PC(不含Mac)市占率不到1%。

雖然挑戰重重,但英特爾也在做出積極嘗試——由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牽頭,大力投資建設晶片工廠,以期借AI東風奪回市場;同時將製造業務與設計業務分開——設計人員聚焦晶片架構,製造部門則轉向對外代工。

此前,英特爾的生產模式(Tick-Tock模式)以兩年為一個周期,分別側重晶片製造和晶片設計。開放代工後,公司可以利用閒置產能提升收入、節省成本。2023年三季度,該公司代工服務收入占比僅為2%,前路漫長但是增長空間巨大。

基辛格稱,英特爾將通過兩種方式布局AI:一是開發生成式AI晶片,將AI構建到個人電腦、邊緣計算機之中,讓每個應用程式都更加智能化;二是發力晶片代工業務,向業內每家公司開放製造和技術。

「基辛格的管理風格正在發揮作用時,我們就會變得樂觀。」阿克里表示,基辛格宣布對新的晶片工廠進行大規模投資,建立用於定義和跟蹤工人目標的新系統,其速度是英特爾「聞所未聞」的。

目前,這些改變尚未對英特爾的業績有明顯改善,但微小的變化正在發生——2023年以來,公司收入下滑幅度收窄,凈利潤在二季度重新回正。此外,阿克里也指出了一些「希望」的跡象,包括英特爾市場份額損失已經開始放緩。

單位:億美元

來源:公司財報

製圖:《巴倫周刊》中文版

AI PC熱潮之下,英特爾的積極變化為市場帶來了信心。這些因素或許無法助推其重回「迅馳時刻」,但仍有望在短期內進一步提振股價。

文 | 曹妍

編輯 | 林一丹

版權聲明:

《巴倫周刊》(barronschina)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和金融建議;市場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公司行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fc833aac90ba701eab47f3da77e343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