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學習丨中南海月刊(2024.10)

2024-11-03     西安新聞網

2024年第19期《求是》雜誌發表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大力弘揚偉大愛國主義精神,把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不斷推向前進》。

習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兩國走和平共處、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發展之路,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希望日方同中方相向而行,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文件的原則和共識,全面推進兩國戰略互惠關係,致力於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建設性、穩定的中日關係。

天天學習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循著習近平總書記忙碌的足跡,感受十月金秋收穫「豐」景。看中國:八閩大地「海上糧倉」,耕海牧漁秋收忙;江淮熱土改革潮湧,創新創造滿目新。觀國際:以友為橋心相交,民間友好傳承友誼薪火;「大金磚合作」啟新程,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

央視網《中南海月刊》運用智能大數據,與您一同回顧梳理總書記的10月。

縱觀當下社會各領域的進步,無不彰顯著「融合」理念。借力於融合,社會發展實現相融互通、和合共生,激發內生動力,迸發創新活力。

10月中旬,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了兩省四市。從東南沿海福建到江淮大地安徽,行程逾千里的閩皖之行,「融合」是總書記頻頻提到的關鍵詞。

時隔23年,習近平再次來到福建漳州東山澳角村,看到了三幅「新圖景」:耕耘海洋的豐收圖、漁旅融合的發展圖、因地制宜的產業圖,它們共同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新時代新征程農村一定會有更加光明的前景,農民會有更加火熱的生活。」總書記勉勵當地「強化鄉村全面振興與新型城鎮化有機結合,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步伐」。

在安徽合肥考察時,總書記專程察看了安徽近些年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集中展示,感嘆「每一次來都看到新的飛躍、新的發展」。他要求加快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

2024年10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省安慶桐城市六尺巷考察時,同當地居民和遊客親切交流。

「融」不是簡單嫁接,而是深度融入;「合」也不僅僅是合為一體,而是形成合力。本月,總書記在地方考察和集體學習時還提到兩道文化「融合命題」:「文化+旅遊」「文化+科技」。

雙向賦能,是解好兩道「融合命題」的法寶。放眼全國,各地積極「推進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機制」,文化軟實力轉化為經濟硬支撐,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央視網「智聞」系統提取分析10月全網時政新聞熱點顯示,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六次會晤、中國國際友好大會等受到較高關注。

千年古城喀山,多元文化交匯交融。當「喀山氣質」遇上金磚精神,「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金磚初心愈發金光閃閃。

10月22日至24日,習近平主席遠赴俄羅斯喀山,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六次會晤。三天兩夜時間,習主席出席十多場雙多邊活動。國際媒體這樣報道習主席的「金磚時間」:「習近平主席喀山之行的『每一步』都受到特別的關注。」

當地時間2024年10月24日上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喀山會展中心出席金磚成員國、嘉賓國領導人和國際組織負責人集體合影。

金磚國家走到一起,是基於共同追求,順應世界和平發展大勢。習主席把金磚合作放在世界發展和國際格局演變的歷史進程中來考量,他在講話中引用了一句中國古語,「君子處事,於義合者為利」。

如何推動「大金磚合作」走深走實?習主席提出建設「和平金磚」「創新金磚」「綠色金磚」「公正金磚」「人文金磚」五點建議,並就加強金磚務實合作提出具體舉措,表達了中方願同各方一道推動「全球南方」國家發展振興的真誠願望。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

10月11日,習近平主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各國友好人士親切會面。外國前政要、王室成員、國際友好組織負責人……約200位與會外國嘉賓都是中國人民的摯友與故交。好朋友匯聚一堂,共憶往昔情誼,探討合作新篇。

在溫馨的開場白中,習主席開門見山:「大家不遠萬里、跨越山海,都是為了友誼這件大事,都是為了人民友好的偉大事業。」他向國際社會發出真誠邀約,「中國古人講『同舟共濟』,現在國際社會則需要『同球共濟』」,「把我們共同生活的地球建設成一個和平、和睦、和諧的大家庭」。

從「同舟」到「同球」,一字之新,意蘊深遠。面對動盪不安的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孤軍奮戰、獨善其身,同樣,也沒有任何一個個體能夠置身事外、獨享安寧。中國始終是「同球共濟」的倡導者,也是踐行這一理念腳踏實地的行動派。

人民,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讓人民生活幸福,是「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央視網I學習資料庫匯總分析習近平總書記2024年10月重要講話,「人民」「創造」「落實」等詞高頻出現,充分彰顯治國有常,利民為本。

10月25日至26日,第十五次全國民政會議在北京召開。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語道出了民政工作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的使命擔當。

黨的十八大以來,從社會救助到養老服務,從兒童福利到慈善事業,從婚姻登記到地名管理……一項項民生「改革紅利」落地落實,托起億萬群眾「穩穩的幸福」。

10月,總書記的三封信,既飽含著力透紙背的深刻思考,又承載著心繫民生的殷殷期許。

給「銀齡行動」老年志願者代表回信,總書記囑託他們「既要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又要老有所為,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銀髮力量』」;在中國紅十字會第十二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召開之際,總書記致信問候,勉勵全國廣大紅十字工作者、會員、志願者積極參與和支持國際人道主義事業;回信鼓勵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參賽學生代表,總書記寄望「全社會都要關心青年的成長和發展,營造良好創新創業氛圍,讓廣大青年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廣闊天地中更好展現才華」。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10月,分析觀察央視網I學習資料庫生成的關聯圖譜,在奮鬥的主題中,見人、見事、見精神。

關聯人物中的谷文昌和科研工作者,都是我們「不僅要高山仰止,還要見賢思齊」的榜樣。

在福建考察時,總書記專程來到谷文昌紀念館參觀。他在呈現風沙肆虐時期的舊照前駐足良久,凝神傾聽「谷文昌造林模式」,勉勵谷文昌幹部學院教師、學員代表「像他那樣做人、為政」……

畫面由AI輔助生成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谷文昌,不僅是東山人民心目中的「綠色豐碑」,也是新時代奮鬥坐標的「精神標尺」。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這是總書記對安徽科技創新的評語,是對科研工作者坐得住「冷板凳」、攀得上「新高峰」拼搏奮鬥精神的褒獎。廣大科技工作者在祖國大地上樹立起一座座創新豐碑,也鑄就了堅韌不拔的奮鬥精神。

偉大精神,歷時光而不朽。關聯物品中的一本書、一封信,都蘊含著奮鬥的力量。

在金磚峰會上,習主席分享了俄羅斯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的著作《怎麼辦?》,藉此回答動盪世界該如何抉擇的時代之問:「書中主人公的堅強意志和奮鬥激情,正是當前我們所需要的精神力量。」

本月,中國海洋大學迎來建校100周年。百年來,「勇立潮頭、謀海濟國」的海大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優秀人才耕耘海洋,向海圖強。習近平總書記給全體師生回信致以祝賀,強調「加強原創性、引領性海洋科技攻關,努力培養更多胸懷藍色夢想、堪當時代重任的優秀海洋人才」。

10月29日,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開班。習近平總書記為「關鍵少數」上了關鍵一課,強調「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擔負著推進改革的重要職責。要增強政治責任感、歷史使命感,以攻堅克難、迎難而上的政治勇氣,直面矛盾問題不迴避,剷除頑瘴痼疾不含糊,應對風險挑戰不退縮,奮力打開改革發展新天地。」總書記特彆強調,要把握好四對關係,即「堅持改革和法治相統一,堅持破和立的辯證統一,堅持改革和開放相統一,處理好部署和落實的關係」。這充分體現了總書記對改革規律的深刻認識,對改革重點難點的敏銳洞察,為保證改革不斷邁上新台階提供了科學指引。

「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鬥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都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

總監製丨駱紅秉 魏驅虎

監製丨王敬東

主編丨李璇

責編丨李丹

編輯丨劉禛

視覺丨張紫曦

校對丨李珊珊 魯楊 宋春燕 梁雅琴 閆田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e7227d746dac6618ec99c65ae3250a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