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源•自然生態|高溫天氣的套路到底有多深?「長」在潮灘上的「樹」!

2023-07-07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

原標題:課程資源•自然生態|高溫天氣的套路到底有多深?「長」在潮灘上的「樹」!

高溫天氣的套路到底有多深?

最近的這幾天

炎熱天氣變得異常瘋狂

動輒30多度的高溫加上烈日的暴曬

出現連續高溫天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畢竟盛夏除了西瓜

還有高溫熱浪......

你準備好如何應「烤」了嗎?

熱浪是指天氣持續地保持過度炎熱,也有可能伴隨有很高的濕度。中國氣象局規定日最高溫度35℃以上為高溫,持續的高溫天氣(3天以上)被稱為熱浪。

氣象台「氣溫」是這樣測出來的

氣象上所說的「溫度」,指的是大自然狀態下自由流動的空氣溫度。按照世界氣象組織規定,氣象部門發布的溫度是百葉箱中溫度計所測量的溫度,百葉箱須設在草坪上,離地面1.5米,周圍較開闊,無高大建築、樹木等阻擋風或遮擋陽光。

高溫來襲該如何應對?

不過,在同樣的高溫天氣下

有時熱的感覺卻有千差萬別!

這是為什麼呢?

實際上,我們感覺到的溫度是受太陽輻射、風速、空氣相對濕度等因素影響後的溫度,所以大家感受到的溫度和百葉箱內測得的標準氣溫會有差別。

那麼,影響體感溫度的天氣因素都有哪些呢?

01

太陽輻射

這是最直觀的影響要素。

太陽直接輻射會使得物體溫度升高,「樹蔭底下好乘涼」,這些都是十分淺顯的道理。

由於百葉箱避免了太陽直射,因此,「氣溫」的測量結果幾乎無法反饋太陽直接輻射帶來的影響。

而太陽直射所帶來的體感溫度差異,一般可以到達6℃以上。如果陽光十分充足,光照十分強的話,10℃以上的溫差也是可以輕易達到的!

02

相對濕度

夏天,人體排熱主要依靠汗液的蒸發。濕度越大,汗液越難以蒸發,人體感覺越熱。

冬天,越高的濕度說明人體周圍空氣中的水汽越充足,越容易帶走人體中的熱量,感覺越冷。

這就是所謂濕熱濕冷更難熬的原因。

03

風力

同濕度的影響相類似,越大的風力越容易帶走人體的熱量。

因此,夏天無風的時候,人體越容易感覺熱。

相應的,冬天戶外風力越大,熱量越容易被帶走,人體感覺越冷。

除此之外,著裝顏色甚至心情等的不同都會影響咱們的體感溫度哦!

在遼河口的潮間帶上,除了一望無際的鹽地鹼蓬,還有「生長」在潮灘上的樹形地貌——「潮汐樹」,「潮汐樹」並不是一種樹的名稱,因為它是潮汐造就的美景,故稱為「潮汐樹」。

這種景觀是出現在紅海灘上的一種河流系統,在空中看這種河流系統的形態很像一棵棵參天大樹發育在紅海灘上。這些大樹有著粗壯的主幹,主幹上向旁邊伸出一條條支幹,支幹上再發育出一根根枝條,有的枝條上還生長著葉片……總之,其形態與大樹很相似。

這一條條枝幹,其實就是一個個潮溝潮溝是一種淤泥質海岸常見的微地貌,是由於潮流作用形成的沖溝以遼河口為例,遼河帶來了適量的泥沙沉積,遼東灣附近波浪作用較弱,沿岸水深也淺,只有數米,因此遼河三角洲區域形成了大片廣闊的潮灘。潮漲潮落,灘面的水流沖刷出了一道道沖溝,也就是潮溝。潮溝的主幹在向海的一側,向陸的一側呈樹枝狀分汊。窄而淺的樹枝狀潮溝匯聚成大的潮汐通道,溝通了潮灘與海洋,當漲潮的時候,潮溝被海水充滿,人們可以划著小船沿著潮溝深入潮灘。

潮溝是怎麼形成的?

首先要有豐富的泥沙,潮間帶上出露的泥沙灘,質地鬆軟,易被侵蝕,是潮溝形成的前提條件;

形成潮溝所必須的條件還有一天中的兩次潮漲潮落:漲潮時,河水入海,海水需要逆推河水慢慢爬升,速度慢,侵蝕作用弱,以泥沙淤積為主;退潮時,潮水回落海面,從泥沙灘到海面,海拔逐漸降低,落差不斷加大,潮水的速度不斷加快,侵蝕作用不斷加強,以沖蝕為主。日復一日,潮水不斷加深溝槽,形成潮溝。在側蝕和溯源侵蝕的作用下,逐漸形成「潮汐樹」地貌,「潮汐樹」就是特殊的潮溝。

那麼「潮汐樹」是深入陸地的一部分細呢,還是靠近海面的一部分細呢?結合上面的圖片,不難發現,越深入陸地,潮溝越來越細。為什麼潮汐樹呈現出從陸地到海面越來越粗的形態呢?越靠近陸地,受河水頂托作用,潮水的速度越來越慢,侵蝕作用越來越弱,形成的潮溝淺而細;而退潮時,陸地與海面的落差大,潮水的速度快,侵蝕能力強,故越接近海面,潮溝越粗越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讓我們在回到上面的圖片,仔細觀察,有大片大片的紅色,這就是鹽地鹼蓬。

鹽地鹼蓬(學名:Suaeda salsa)以孕育出一片片火紅的壯美景觀而聞名,一般生於海濱、荒漠低處的鹽鹼荒土上,是一種典型的鹽鹼地指示植物

鹽地鹼蓬既可以變形也可以變色。在含鹽地較低的土壤中(靠近陸地),鹽地鹼蓬植株呈現綠色,植株高80cm左右;在含鹽都較高的土壤中(潮間帶),鹽地鹼蓬植株呈現紫紅色,植株僅高20cm左右。由此可以猜測,鹽地鹼蓬植株的顏色與其所生長土壤的含鹽度有關;鹽地鹼蓬植株的高度風浪有關。即離陸地越遠,土壤含鹽度越高,鹽地鹼蓬的顏色越深;離海洋越近,風浪越大,植株越矮小。

鹽地鹼蓬作用:

1、可食用。鹽地鹼蓬的營養豐富,其籽可以榨油食用,是一種優質的蔬菜和油料作物,其食用價值和藥用保健價值較高。

2、生態作用。鹽地鹼蓬作為鹽生植物,在鹽地土壤中種植後對土壤起到積極的修復作用,可增加土壤養分,提高土壤肥力,吸收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質,有利於自然生態環境的恢復。

3、經濟價值。鹽地鹼蓬富含鉀鹽,可用於化工、玻璃、製藥。

鹽地鹼蓬是形成潮溝的關鍵因素。

1、保持水土。鹽地鹼蓬能穩定溝岸和溝槽,保護溝岸不被海水侵蝕如果沒有鹽地鹼蓬,潮水會不斷破壞溝岸,衝出新的溝槽,形成的是散亂的辮狀溝槽。

2、截留作用鹽地鹼蓬降低潮水流速,使海水湧入潮溝中,加快了潮水在潮溝中的流速,導致潮水沖蝕作用增強,形成穩定的「潮汐樹」地貌。

「潮汐樹」的價值。

1、保護生物多樣性為生物提供了充足的養料、食物、安全的庇護場所,是許多生物的棲息地。

2、降解污染物當重金屬污染物流進潮溝時,水中的鹽度變化到導致絮凝作用,是污染物與懸浮物結合、沉降。

3、潮溝作為海陸間潮水進出的通道,為濱海地區排澇和納潮提供了良好條件,減輕濱海的澇災。4、觀賞旅遊價值高

「潮汐樹」的保護舉措:建立自然保護區,禁止填海造陸,人類開發過程中注意生態環境保護,限制水產養殖。

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更多地理相關產品,請掃碼了解:

推薦關注防失聯純地理知識公眾號——譚老師講地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e4bc19287cafbc810f256a1df6d4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