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投保的車險,電動爹又給我們上了一課

2023-12-23     汽車公社

原標題:難投保的車險,電動爹又給我們上了一課

「新提一台極越01,好幾家保險公司居然都不願意承保?聞所未聞」不久前 ,我司一台新車在離店上車險的時候,遇到了這個難題。原本開心提一台新車,沒想到在上車險的時候遇到了鬧心事兒。

「找了人壽,說是查詢一下,就沒了後續;再找平安,明確表示不接這款車,也沒給出具體原因。」負責上車險的同事抱怨道,現在車險市場這麼成熟,有錢也難買新能源車險。

好在極越店裡有合作的保險公司,解決了商業車險的問題,但無奈也只能選擇保費高、保額低的結果。沒想到多方一打聽,這竟然是新能源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

「現在保險公司對新能源車都不太友好,都不願意做的,有的車型給錢都不保。」人保車險銷售人員小黃表示,她們現在做得多的還是燃油車、熱門車,新能源車、特別是新品牌車型,能不碰就儘量不碰。

在社交媒體上搜索新能源車險的關鍵詞,續保被拒絕、續保大幅漲價、新電動車買商業險難的話題層出不窮,有的電動車主續保保費翻倍,還有的人搞不明白為什麼一輛5萬-6萬元的小電動車,一年開支的保費竟然堪比一台20多萬元的油車;就算是一樣的車型,每個地方的價格都還不一樣,且差距還很大。

一到冬天,電車續航嚴重縮水的問題,已經讓外界戲稱買了一台電動爹。沒想到年底買或者續新能源車險,這電動爹又給我們上了一課。

漲價的漲價,拒保的拒保

在社交媒體上,有不少的車主抱怨,現在車是越來越便宜了,但是車險的價格是越來越貴了。「去年返點,送加油券,各種購物卡和優惠,今年不但優惠沒有了,還要漲價?」

「突然發現,一台20多萬的車,一年的車險居然上萬元,」來自廣州的小鵬P7車主陳先生表示,兩年因為剮蹭出了兩次險,2次都是幾百塊錢的補漆,沒想到今年的保險直接漲到了一萬,他雖然也知道出險後可能會漲保費,但詫異的是保費過萬,覺得就有點離譜。

正常情況下,這種價位的燃油車,續保價格基本上在4000多元。但從報價單上可以看到,保這位P7車主費主要貴在了車上乘客險這一項。車主表示,保險銷售告訴他這個乘客險還不能不要,相當於捆綁銷售的,否則就拒保了。

和大多數消費者一樣,陳先生覺得用電車的時候覺得很省錢,沒想到續保的時候發現,省下來的油錢,都交保費了!當然這話是有數據來源的,根據中國保信發布的《新能源汽車保險市場分析報告》,新能源車型的平均保費比燃油車高出21%。

開極氪001的上海白先生表示,去年他的車險才4300,今年保險公司報價要7000多元,一下子漲了3000塊。「聽保險銷售的朋友說,如果在一年中車的里程數過高,保費係數就會上漲,今年我一年開了4萬公里,保險公司可能認為開得多出事故的機率就大。」

也有深圳的比亞迪驅逐艦07的車主表示,自己沒出過一次險,到了今年續保的時候,平安、人保、太平洋等等全部拒絕續保,保險公司給的說法是賣給新能源虧本。後來有朋友在保險系統的後台給他截圖發現,系統判定他的車輛為高風險車型,根本都出不了價格。

還有的新能源車主發現,之前每到年底續保的時候,就有很多保險公司打電話過來送報價,但是今年好像都沒人給他打電話了,倒是家裡的燃油車還能收到不少的報價電話。這種局面也可以從側面反饋出當下新能源車車險遭遇到的難題。

人保的小黃表示,她已經在車險行業做了8年了,今年這種保險漲價,承保續保難的情況,還是第一次見,新能源發展如火如荼,車險這邊掉鏈子確實很奇怪。

「我有兩位客戶,之前都是太平洋的,一般新車保費系統出來優惠折扣是0.85折,現在續保報價1.35折都做不了,系統不讓過,就是直接不要這些單子了。」小黃說道,現在簽單子前都得預測賠付率,主要是現在新能源車的賠付率太高了。

實際上,消費者關心的保費問題,最核心的就是保費係數。人保小黃表示,保費係數和很多因素相關,比如品牌是不是熱門,保有量高不高,產品質量負面多不多,事故率高不高,還與車主年齡、性別也有關係,比如年輕一點的會被判定為新手司機,特別是女性,係數就比老司機高一點;還有違章記錄等,有違章記錄的肯定比沒有違章記錄的係數會高一些。

而平安車險銷售人員小王向汽車公社表示,目前公司也沒有正式文件針對哪些新能源車做限制,主要是保險公司內部就一些車型的口碑、質量和市場反饋做出是否承保的決定,比如經常在新聞上看到發生自燃,或者經常出現事故,甚至是社交媒體上經常發酵一些負面消息,都將成為是否拒保的重要原因。

車主喊貴,保險公司喊虧

困擾在整個新能源鏈條上的,並非只有弄不清楚保費價格的消費者,其實對於承保的保險公司來說,也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2023年前三季度車險行業保費收入達6415億元,同比增長5.7%,但是車險行業累計承保利潤僅為78.04億元,同比減少了107億元,同比下滑-57.75%,這確實是一個驚人的數字。要知道2023年的汽車市場雖然比較艱難,但新車的保有量一直在猛漲,全年汽車銷量有望打破3000萬輛的歷史紀錄。

車輛多了,保費收入漲了,但保險公司的利潤卻降得厲害,這似乎並不符合商業邏輯。背後的根源就是車險的賠付機率高了,付出的成本更多了。再深層次地探討,那作為新生事物,新能源的出現和發展,打破了原本多年來建立起來的車險體系。

都知道車險價格和車的成本包括零整比密切相關。新能源汽車的三電系統占整車成本的50%左右,而三電系統維修體系處於較封閉狀態,理賠時保險公司話語權較小,一個小的磕碰就有可能壞掉整個電池,維修更換費用有可能超過車價,難以有效降賠;而根據中國銀保信數據,家用新能源汽車核心動力的損毀率是燃油車發動機事故率的3倍。

此外,新能源車大量採取車身一體鑄造結構,且車身預裝各類傳感裝置,導致維修成本更高;同時,新能源車車型更新換代過快,大量車型銷量偏少,導致零配件難以量產,維修成本居高不下。

還有就是新能源車在使用性質、能源類型和地區等特徵上與傳統燃油車相比存在差異。目前新能源車較多應用於出租、網約車場景,且在投保時以非營業車輛出現,保費充足性嚴重不足,成為拉高賠付成本形成價格上漲的重要因素;同時新能源汽車面臨的特定風險因素,包括電池故障、充電故障、自燃責任等,推定全損機率增大。

再者是新能源車的車主以年輕人為主,駕齡相對偏短,駕駛技術相對不夠成熟。包括很多增換購的新能源車主,面對新能源車起步快、無啟動聲音等不同於燃油車的特點,需要更多適應周期;加上現在很多新能源車主打智能化和智駕,但並不絕對成熟的智駕功能,導致出險頻率顯著高於燃油車。

從來自行業的數據可以看到,以車損險為例,各種使用性質的新能源車出現頻率幾乎均高於傳統燃油車。其中,新能源車中占比最高的家用車出險率高達30%,顯著高於燃油車19%的數據。新能源車案均賠款也高於傳統燃油車,家用車達到7201元,高出燃油車近600元。

研究報告數據顯示,目前新能源車險的賠付率平均接近85%。太平洋產險總經理曾義直言,今年上半年,太保產險的車險承保綜合成本率達到98%,離100%的健康經營紅線只差2%,出於出險率和賠付率的考慮,保險公司不得不給出相對審慎的定價和承保策略。

新能源車險,不是燙手山芋

關於各家保險公司的價格,以及每家公司承保的標準不一致的問題,長期從事車險的保險經紀人鍾兵認為,現在新能源車的車險確實很亂,雖然新能源車險已經落地了兩周年了,但是測算模型依然不夠完善,各家都有各家的體系和標準,所以會出現每家保險公司承保標準不一樣,甚至承保的價格不一樣的情況。

然而作為國家明確的發展戰略,新能源的快速推進可以說是行業和國家的共識。前不久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明確提出來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包括各地這一兩年來都陸續出台了刺激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政策,不斷推動新能源的滲透率超過了30%。

顯然,以目前的新能源車險市場競爭局面,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速度和進度,目前的新能源車險,即將進入到新一輪的洗牌和發展周期。

對於車險企業來說,這門新能源生意,確實是一片有待挖掘的藍海市場。根據某券商的預測,2025年,新能源車險保費規模將達1865億元,占車險總保費比例約為17.9%;2030年保費規模將達4541億元,占車險總保費比例約為32.1%。

眼看著新能源車險的蛋糕越來越大,中小險企確實無法承擔行業快速發展初期的那種速度和風險,也在高出險率和高賠付率的現實面前放緩了步伐。因此,市場上的主要競爭者還是平安、太平洋和人保這「三巨頭」,它們在新能源車險市場的市占率接近80%。

當然,除了傳統的險企,新能源車企入局保險行列,也成為一種新的開拓方向。無論是特斯拉還是比亞迪,無論是理想還是蔚來,以及寶馬和吉利,他們或通過收購或通過合作,都相繼布局了車險業務,背後的原因一方面也是看中了這塊市場蛋糕,既然險企不歡迎新能源車,正好為車企入局提供了機會。

另一方面則是新能源和智能電動車企有天然的數據優勢,能夠準確盤點用戶的駕駛行為、用車習慣和水平,完全能夠建立起一套車險係數評價體系,不僅可以做到讓少發生事故機率的車主拿到更低的車險報價,也讓那些容易出險的車主付出應該有的車險成本。再加上車企比較完善的銷售和售後體系,整套流程和閉環的搭建完善,能夠創造更大的商業價值。

其實這種變化也是可以預見的,是行業和市場重構的機會,燃油車時代大行業依託經銷商模式,到新能源時代的汽車零售依託直營、城市商超和線上購車,必然也會衝擊到下游的車險銷售,重塑不可避免。而對於當前的新能源車險領域的亂象,也必定會經過這麼一個難以逾越的過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cb3ec3c1a3f5737ea3a6509f1ef979a.html














保時捷,危

202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