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園林「甲天下」:盤點揚州鹽商私家園林,南北園林特色皆在此

2022-07-16     蘇丹卿

原標題:揚州園林「甲天下」:盤點揚州鹽商私家園林,南北園林特色皆在此

翻開揚州的歷史,繁榮的氣息撲面而來。

富甲一方的揚州,不僅物質超前,精神文化也十分豐富。當然,這完全得益於鹽商們之間的一番「鬥富」,以修築園林的方式彰顯財力、物力。

一番窮奢極欲的操作之後,揚州園林至此名揚天下,不僅成為文人墨客所嚮往的地方,也是帝王家所青睞的遊覽勝地,康熙、乾隆下江南總會到揚州走走看看。

清代《揚州畫舫錄》記載:「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三者鼎峙,不分軒輊」。當時甲天下的園林還得看揚州。據統計,揚州城內私家園林最盛時達200多處。

但因為歷史的種種因素,揚州園林的數量無奈減少,建造園林的氣勢也大不如從前。好在保留下來的一些園林依舊彰顯風采,形成了獨具風格的中國文化藝術特色。

瘦西湖:園林之盛,甲於天下

逛揚州園林,瘦西湖總是排在首位。過去富饒鹽商們的各種「鬥富」於今天的瘦西湖兩岸可見一斑。

一是表現個人財力,二是討皇帝開心。使得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時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譽。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乾隆年間錢塘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後,不禁被瘦西湖風光所吸引,作詩《詠保障河》:「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花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 「瘦西湖」的名字自此傳開。

瘦西湖的園亭稱得上揚州園林的經典代表作了,它規模宏大,東西兩岸皆有亭台樓閣。

據《揚州畫舫錄》記載,瘦西湖足有二十四景,「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十餘家之園亭合而為一,氣勢俱貫」。

今天的瘦西湖之景包括有大虹橋、長堤春柳、五亭橋、小金山、白塔、望春樓、熙春台、釣魚台等。其中,五亭橋是瘦西湖園林的代表建築,也是揚州市的地標建築之一,是中國古代十大名橋之一,有「中國最美的橋」之稱。

2014年,作為「中國大運河」遺產點之一的瘦西湖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何園:晚清第一名園

作為是揚派園林之典範的何園,是揚州之行不能錯過的園林之一。

何園又名」寄嘯山莊「,是一處清代中期的中國古典園林建築,也是清代後期揚州園林的代表作,被譽為「晚清第一園」。

《紅樓夢》、《還珠格格3》、《青青河邊草》、《上錯花轎嫁對郎》《蒼天有淚》等影視劇都在這裡取過景。

何園建於1883年(清光緒年間)其主人為何芷舠。主要景點有復道迴廊、騎馬樓等,全園分為東園、西園、園居院落、片石山房四個部分。

這座園林最大特色就是充分發揮了廊道建築的功能和魅力,1500米復道迴廊,是中國園林中少有的景觀。

它左右分流、高低勾搭、銜山環水、登堂入室,形成全方位立體景觀和全天候遊覽空間,發揮了中國園林藝術的迴環變化之美和四通八達之妙,是中國最早的立交橋雛形。

值得一提的是,何園的建築風格不完全是中國式古典,還融入了法式的百葉門窗、法式的壁爐、日本式的拉門等建築手法,如玉繡樓。可見何園主人的身份之非凡。

何芷舸既是官也是商。少年得志,官運亨通,當的正是鹽官,故而暗地裡也捎帶著經營鹽業,擁有巨額財富。在其四十九歲那年,從湖北辭官歸隱揚州,投入巨資良材,打造了這座私家園林。

個園: 世界文化遺產

作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的個園,是一座清代揚州鹽商宅邸私家園林。

清嘉慶年間,由兩淮鹽業商總黃至筠於明代壽芝園的舊址上擴建而成,占地23000平方米,是現如今揚州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鹽商住宅園林。

據了解,「個園」之名的由來就與竹葉有關。

個園的主人尤其愛竹,園林的名字、取景、格局均與竹相關。園林景觀以遍植青竹而名,以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而勝。

主要景點有抱山樓、清漪亭、叢書樓、住秋閣、宜雨軒、覓句廊。

大概是依蘇東坡的「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之意,黃至筠在擴建個園時種了大量不同品種的竹子(60多種),其數量之多占了整個園林的三分之一。

有竹,自然就有山。假山是園林建造的一種特色布局。個園的假山布局十分特別,令人有種「逛一園林便經歷了春夏秋冬」的意境之美。

這假山分別是春山、夏山、秋山和冬山,材質為筍石、湖石、黃石、宣石等,名如四季,表達出「春景艷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景慘澹而如睡」的詩情畫意。

整個園子以宜雨軒為中心,遊人沿著順勢的方向,可盡覽四季秀景,呈現出「面積雖小,空間猶大」的錯覺。如此疊石設計和精巧布局,被園林泰斗陳從周先生譽為「國內孤例」。

而我也不禁對園林主人的縝密心思、藝術審美、空間想像力而感到讚嘆、驚嘆。如果臨近傍晚入園,再去一覽四季假山,一竹一石、一水一閣的光影交錯,成就了個園不可觸探的深度。

個園曾榮獲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首批國家重點公園」稱號。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6月,中國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個園作為中國大運河的鹽商遺蹟也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充分肯定了個園在中國園林、世界園林中的地位。

小盤谷:古典園林建築

小盤谷是一處始建於清代的古典園林建築,藏於丁家灣大樹巷內。

丁家灣是最能體現揚州古城的地方,也最具生活煙火氣,沿著巷子,不往最寬處去,盡我所知往最深處探索:一座江南園林出現在眼前。園內假山峰林「險峻」,蒼岩探水,溪谷幽深,石徑盤旋,故而得名「小盤谷」。

這是清光緒三十年兩江總督周馥購得徐氏舊園重修而成。

園內分東西兩個庭院,西院規模較大,右首疊湖石假山一座,左首建曲尺形楠木花廳三間,以卷棚游廊連接水閣涼亭,廳後辟一方清池。

東院粉牆開桃形門,題額「叢翠」。東院有魚池、花廳、竹樹、石筍等。登山可暢懷,探洞可尋幽。

但不論是東庭院還是西庭院,整個小盤谷山、水、建築和岸道安排,無不別具匠心,體現揚州園林之精巧。往大看是景,往小看是畫,任何一角都美得令人沉醉。

小結

除了以上重點介紹的園林景觀、私家園林,揚州園林還有逸圃(挨著個園)、匏廬、盧氏鹽商住宅、冶春園、珍園、蔚圃等。

雖說我沒有逛遍所有的揚州園林,但僅從園林代表中可見,揚州園林既有南方的詩情畫意,也有北方園林的特點(參考何園、個園)。

有人分析這與當年康熙、乾隆南巡有關,為了迎合帝王宸游,鹽商們請了全國各地名匠,借鑑了各地的園林特色,形成了揚州城南北建築差異。

在我看來,這與漕運也有著莫大的聯繫。清代揚州成為南北漕運和鹽運的咽喉,全國各地鹽商雲集揚州。

鹽商們在打造園林的時候,南北園林匠師技術交流由此展開,既融合了南方園林中的建築小品,也兼具了北方園林的高大壯麗。久而久之,揚州園林自成一種風格,雄偉中寓明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bd14d45000da6989d2b83e74a1be2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