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田bZ4X:被逼下場做出來的電車,就這個水平?

2023-03-08     大飆車

隨著國產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場大放異彩,很多國際品牌開始緊跟步伐。喊了多年「純電車不環保」的豐田,也迫於市場壓力, 短時間內上市了第一款純電動車——豐田bZ4X,俗稱「驗證碼」。我買的這輛車是次頂配,官方指導價26.88萬,選配了8000元的「智能套餐」選裝包。當然目前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這款車都有不小的優惠。

外觀設計

見仁見智

關於這輛車的外觀,還是那句老話,「見仁見智」。外表使用了很多拼接件,造型和其他電動車追求的流線型區別很大,有點像變形金剛。

全系都是LED遠近光大燈,支持自適應遠近光、自動大燈,另外,車燈處的接縫縫隙非常大,且不均勻。

整車尺寸為4690x1860x1650毫米,軸距2850毫米。從尺寸來說,比RAV4榮放稍大一點兒。另外,這輛車有快充和慢充兩個充電口,車門把手還是普通樣式,沒有使用電動車常用的隱形樣式。

這輛車的充電時間可不像現在主流的電動車,目前市場上主流的電動車基本只要1個多小時就能差不多充滿。而這輛車充電真夠慢的,快充條件下,基本要4-5個小時,這樣的充電效率,實在不敢恭維。官方給出的快充至80%,只需要0.83小時,我們是從來都沒有成功過。嘗試在國家電網、開邁斯、小桔充電,基本都是4-5個小時,而且非常挑充電樁,動不動就出現系統不匹配無法充電,每次充電都要換好幾個充電樁,非常不方便。如果趕上人多,沒有這麼多空閒充電樁供挑選,可就充不上電了。

車尾造型看上去比較一般,使用了目前流行的貫穿式尾燈。

後備廂空間還不錯,應對一家三口的中短途出行,沒有問題。

內飾設計

很豐田

這輛車的內飾並沒有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一看就是一輛豐田車,塑料感十足,採用軟性材質包裹的位置並不多。

儀表台使用了網格布材質,雖然視覺方面看上去有點小格調,但實際很難打理。如果有湯湯水水灑在上面,想清理乾淨可就難了。

方向盤上的多媒體按鍵可真多,剛開的時候根本記不住,每次按鍵都要低頭看一下。

儀錶盤設計得比較有意思,造型很有未來感,有點像飛船。方向盤支持四向調節,高配車型還支持方向盤加熱。

儀錶盤是一塊7英寸液晶屏,介面樣式相對單一。只能顯示剩餘續航里程,不能顯示電池百分比,感覺有點彆扭。另外,絕大部分的設定需要通過儀錶盤來完成。所以,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方向盤按鍵這麼多,因為儀錶盤里的設置都需要方向盤按鍵來控制。

除了低配之外,其餘都裝配一塊12.3英寸的中控觸摸屏。車機無論從介面還是功能都比較「老氣」,車機與儀錶盤沒有任何互通,缺乏CAN總線傳輸數據,體驗感比較差。

中控屏下方是空調控制按鍵,與目前很多豐田車的樣式差不多。

電子換擋杆比較有意思,不是簡單的旋轉,而是按下去然後向左或者向右轉,這種設計非常好的避免了誤操作。

這輛車還提供了手機無線充電,有意思的是為了隨時觀察來電信息,蓋板做成了透明材質,可以很方便的看到。對於一些細節上的設計,日本車確實很到位。

座椅空間

可以

除了低配是織物皮質混搭,其餘車型都是皮質座椅,並且支持座椅加熱。不過,低配車型連座椅電動調節都沒有。我們這輛車的座椅舒適性還可以,但包裹性一般,與其它豐田車的座椅比較類似,沒有什麼特點。

由於軸距超過2.8米,所以後排乘客的腿部空間還可以,中央地板相對平整,沒有太大的凸起。我們這輛中高配車型的第二排座椅也提供加熱功能,還有兩個USB充電口及獨立空調出風口,但沒有獨立空調控制。

這輛車配有兩段式天窗,但不能開啟,其實就是一塊大玻璃,中央的橫樑是懸空的,遮陽簾可以從中間穿過。

後排座椅的舒適度與前排相當,支持靠背兩段仰俯可調,但座墊相對較薄,對大腿的支撐並不理想。

總結

起步階段

這輛豐田「驗證碼」,說實話無論從外觀還是內飾,處處都體現著豐田獨有的「特質」,滿滿廉價的塑料感,絲毫看不出是一輛20萬價格的車。不過現在4S店有5-6萬的優惠,十來萬就比較符合它的做工了。

一直押寶混動和氫動的豐田,如今也扛不住市場的壓力,開始造電動車。頗有點趕鴨子上架的意思,但豐田在純電領域的技術積累實在太少,在基礎的電控、充放電等方面都還在起步階段。例如,我們這輛車的充電時間比正常電動車要慢好多,而且還挑充電樁,與第三方充電樁的兼容性不好,經常發生出錯導致充不了電的現象。

那麼關於這輛車的駕駛品質如何,續航能力如何?還請繼續關注後續的試駕和拆車內容。(本文及視頻中的測量數據結論觀點僅對此輛車負責,測量數據對公示的實驗方法負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b9421a6ec218f7bf49dbd341308314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