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接收更多精彩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上世紀90年代,一批記者來到了安國縣南章村,採訪了一位名叫劉恆山的老人。
劉恆山看上去很平凡,但他卻有一個臭名昭著的哥哥——1952年被槍斃的大貪官劉青山。
說起來,當年劉青山案發之後,有許多人考慮到他的革命功績,紛紛為他求情。
但毛主席卻一再堅持,要將此人正法。
多年之後,記者也不免問起劉恆山,對於毛主席當年這個決定,他內心有什麼看法呢?
而劉恆山沉默良久,說了一句:「毛主席當年堅持要槍斃他是對的。」
那麼,大貪官劉青山當年究竟做了什麼事情?讓自己落得被槍斃的結果呢?
革命熱血
1916年,劉青山出生在河北的一個貧寒之家。
他和弟弟劉恆山從小相依為命,靠著在地主家中做長工勉強餬口,備受虐待。
這也讓年少的劉青山在內心堅定了一個信念,那就是要推翻地主豪強。
16歲時,劉青山加入紅軍隊伍,並參與了當地的農民暴動。
但很遺憾的是,這次暴動失敗,大量的革命者慘遭殺害。
而劉青山因為年齡太小,不引人注目,所以才逃出生天。
但是,這次被捕並沒有打消劉青山的革命熱情,他反而變得更加勇敢和堅定。
年紀輕輕的他,很快就成為當地革命的主要領導者之一。
1937年,由於革命工作優秀,劉青山還被選送到抗大進行學習深造。
1938年,在抗大完成學業的劉青山,被黨組織任命為河北省大城縣的縣委組織部部長,不久又升任為縣委書記。
在他的領導之下,當地群眾的革命熱情空前高漲,抗日隊伍不斷壯大。
日寇聽到他的名字,則恨得咬牙切齒。
為了抓住劉青山,日本人四處張貼通緝令,對劉青山的懸賞金額達到了1500塊大洋。
這也是劉青山過得最苦的一段日子,為了瞞過日寇的眼線,他與眾多的抗日戰士們只能晝伏夜出,四處打游擊,連個長久的落腳之處都沒有。
大部分時候,是躲在地窖里指揮行動,吃野菜、喝涼水,受了傷,往往也只能硬扛過去。
劉青山和死神擦肩而過的次數,恐怕連他自己都數不清了。
但很難得的是,即便日子如此艱苦,劉青山也從來沒有想過向日寇低頭。
經過了數年艱苦卓絕的鬥爭之後,劉青山終於看到了抗戰勝利的那一天。
解放戰爭時期,工作能力出色的劉青山依然備受重用。
再到1949年,劉青山被中央任命為天津地委書記,兩年後又調任石家莊擔任第一副書記。
如果故事在此處停止,那麼劉青山的一生似乎是完美的。
然而很可惜的是,劉青山的故事,沒有走向一個美好的結局,反而在建國之後,朝著人們意想不到的方向轉折而去。
判若兩人
1951年12月,剛剛出訪歸來的劉青山,忽然接到上級通知,讓他立刻趕往天津。
劉青山還不知發生了何事,大搖大擺的去了,而在天津等待著他的他的是專案組的成員。
他們為劉青山帶來了一個消息,國家已經決定對他進行隔離審查了。
劉青山聽到專案組人員的話,不由得面色灰白,整個人的精氣神仿佛一下子被抽乾了。
他明白,自己這些年來做的事情,瞞不住了。
原來,1951年年底,為了遏制建國之後出現的一系列貪污腐敗現象,國家對各級官員都展開了清查。
在這個時候,人們驚訝的發現,曾經的革命英雄劉青山在天津任職期間,夥同天津的另一位官員張子善貪污受賄,涉案金額重大,案情極其嚴重。
這件事情一出,許多人都是不願意相信的。
劉青山在最艱難的革命時期,都沒有去追求過什麼物質上的富足,為什麼建國之後,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轉變的時候,劉青山反而控制不住心中的貪慾了呢?
然而,不管大家如何不願接受,鐵一樣的事實就擺在眼前。
劉青山這些年來,與各級官員、商人的經濟往來,都留下了層層證據,由不得劉青山反駁。
那麼,劉青山的案子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要說到劉青山的案子,那就不得不介紹這件案子裡的另一個主角——張子善。
張子善和劉青山有著相似的經歷,他們都曾在年少的時候一腔熱血投身革命,面對敵人時,也都曾表現出自己堅貞不屈的氣節。
張子善在20歲時,曾因組織學生運動,而被捕入獄。
在獄中,他受盡了敵人的威逼利誘,但是並未低頭,甚至不惜絕食抗議。
直到七七事變爆發,監獄騷亂,張子善趁著這個機會逃出監獄,重新聯繫上組織,回歸隊伍。
建國之後,他也來到了天津,擔任地委書記,和劉青山成為了同僚。
張子善
和劉青山一樣,很多人也不相信張子善會貪污。他在做革命工作的時候,一向表現的很樸素,吃穿住行幾乎都是最簡單的標準,這樣一個人,怎麼會成為貪官呢?
但是,人總是會變的。
在建國之後,曾經對物質毫無追求的劉青山和張子善,都不約而同的開始沉溺於享受。
有些人回憶,當時張子善調往天津,他們去見他的時候,便發現了不對。
他不再和以前一樣,穿最普通的外套,抽最便宜的捲菸,而是穿著一身價格高昂的呢子大衣,抽著進口的香煙。
甚至,他連吃飯也不去食堂了,而是專門給自己開了小灶。
劉青山的變化,也和張子善差不多。
建國沒多久,弟弟劉恆山曾經興沖沖的跑到天津去探望哥哥,可一去,他就傻了眼。
原來,那普普通通的機關家屬院,哥哥早已經不再住了,而是專門搬到了位於天津馬場道的一個小洋樓。
這小洋樓,原先是租界裡的英國人修建的,從裡到外的裝潢都十分闊氣。
再一進屋,裡頭用的,大到家具,小到杯子碗筷,都是市面上根本見不著的好東西。
劉恆山進到這小洋樓里,便渾身不自在。他實在想不通,哥哥來天津沒多久,怎麼就住上了這麼氣派的房子,這和哥哥過去的行事作風完全不同。
在生活細節上,劉青山也是今非昔比了。
現在,他出入全是用的小汽車,家裡的活不用自己動手,早有雇的保姆來打理好。
甚至還有專人專職,比如髒衣服,就是專門派一個保姆去洗。
中飽私囊
這些事情,讓劉恆山大為驚訝,幾次開口,卻又不知道從何問起。
他知道,以哥哥作為天津地委書記的經濟水平,絕不可能支撐起這樣奢華的生活條件。
那哥哥的錢從哪兒來呢?劉恆山實在是不敢細想。
這一次拜訪,兄弟倆之間鬧得很不愉快,劉恆山想要勸哥哥幾句,可他發現,劉青山已經徹徹底底的沉迷於此,根本聽不進任何人的勸告。
最後,氣惱的劉恆山摔門而去。
當時,劉恆山還不知道,他所看見的奢華生活,不過表面。
背後更令人毛骨悚然的,是他的哥哥劉青山和張子善共同配合,所進行的一系列貪污活動。
光靠工資,必然維持不了劉青山和張子善奢侈的開銷,所以,身居高位的兩人早早研究出了一套生財之道。
簡單來說,就是把國家的錢掏出來,裝進自己的錢袋子。
比較重大的貪污事件,有這麼幾個:
1951年,國家決定對天津市內的幾條河流重新進行治理。
為了改善當地民生,此次治理採取以工代賑的方法。
而這個決策,讓劉青山和張子善抓住了機會。
他們仗著職務之便,對國家虛報款項,將工程所用的材料價格、運輸費等虛報了好幾倍。
同時,對著下面的民工,又抬高了他們所需的生活經費價格,兩邊賺錢。
最後,通過這一個項目,就盜取了16億元的國家資產。
同一年,劉青山和張子善又借著天津木材上漲的機會,派一名心腹偽裝成軍人,帶著他們兩人所開具的各種證明,前往東北低價收購了一批木材。
隨後,又高價倒賣回天津,大賺一筆。
而更令人髮指的是,他們所動用的這批收購木材的錢,竟然還是國家發放的賑災款。
連賑災款都敢拿來牟利,其他的事情就更不用說了。
那些年,國家發放給天津的一系列糧食款、水利專款、民工補助款,基本上轉了一圈,都回到了劉青山和張子善的腰包里。
久而久之,在他們身邊聚集了一大批貪污腐敗分子。
凡是有人想要走歪門邪道賺錢,免不了都要先拿錢,去孝敬劉青山和張子善這兩位。
而這兩個大貪官也是來者不拒,只要有利可圖,便大開方便之門,顯然是把國家當成了自己的小金庫。
他們拿了錢,便四處揮霍,滿足個人私慾。
在那個中國民眾普遍生活還很困難的年代,兩人搶先一步住豪宅、開豪車。
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劉青山個人揮霍的貪污款項就已經超過了18億元。
東窗事發
劉青山和張子善如此張狂,天津自然有許多人看不下去。
背地裡,老百姓管劉青山居住的那座小洋樓叫做劉公館,諷刺意味十足。
然而,大家卻也只能背地裡說說,誰也不知道該怎樣懲處這兩個貪官。
過去,也不是沒有人嘗試過舉報。
然而,劉青山和張子善貪污鏈條太大,涉及利益太深,所以,許多舉報信投出去,卻是石沉大海。
這更是助長了劉青山的囂張氣焰。
他認為,只要自己把錢攥在手裡,哪怕將來東窗事發,也都可以用錢解決。
對於自己的貪腐行為,劉青山更是沒有絲毫悔改之意,反而還得意洋洋的說:「天下是老子打下來的,享受些又怎麼樣?」
但是,貪污腐敗終究不會有好下場。
隨著天津官員李克才對中央舉報,劉青山和張子善在天津胡作非為的種種惡劣行徑,也終於被中央所得知。
也正是由李克才的舉報開始,中央決定徹底的整肅風氣。
由於此案證據眾多,所以,劉青山和張子善很快被控制起來。
可是,在量刑上,眾人卻猶豫不決。
華北局經過研討之後認為,涉案金額如此重大,本該判處死刑。
可劉青山和張子善都對革命有功,考慮到這一點,在報告的最後,華北局又認為,雖然判處死刑理所應當,卻也可以緩期兩年執行。
但毛主席對於這個略顯猶豫的判決結果,並不滿意。
毛主席很快召集了天津當地的各級官員以及民眾,進行討論。
民眾之中,90%以上的人,希望能直接判處劉青山和張子善死刑。
當然,也有一些和劉青山共同經歷過革命的戰友,找到毛主席求情,希望能夠給劉青山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讓他立功贖罪。
但面對這些求情的話語,毛主席堅定的說:「正因為他們兩人的地位高,功勞大,影響大,所以才要下決心處決他們。只有處決他們,才可能挽救20個,200個,2000個,20000個犯有各種不同錯誤的幹部。」
在毛主席的堅持之下,不久後,兩人被正式判處死刑。
1952年2月10日,在兩萬多名群眾的見證之下,劉青山和張子善被處以槍決,用生命償還了自己的罪孽。
在得知自己被判死刑後,劉青山痛哭流涕,說了這麼一段話:「在天津戴銬子,唉!想起過去被敵人逮捕,手腕上留下的痕跡……革命這些年沒有死,怎麼落到這個下場,這樣的死還有什麼意義呢?」
此時此刻,他終於有些後悔,然而,這份後悔來的實在太晚了。
參考資料:
孫光瑞《我受命查辦新中國反腐第一案》
半戎《重話劉青山與張子善》
劉利華《三大貪官的舉報者李克才》
本文由「文史風雲」原創,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