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突然發高燒,家長不知所措,這種情況,「冷處理」對孩子更好

2019-07-06   大婷婷育兒

很多孩子發高燒時,家長都會表現得很著急,總會擔心孩子高燒會誘發心肌炎、腦炎等。其實,孩子的免疫力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差。

很多時候,孩子發燒,寶媽就會帶孩子去醫院打針輸液,打完針的第二天,孩子燒也退了,精神也好了。寶媽就會認為是打針輸液的緣故,孩子的病才會好的那麼快。其實多半是疾病的自然發展過程,並不是不打針就不會退燒。

一、要想了解發燒的最佳護理方法,首先要對發燒的原理就行了解。

1、發燒的原理:

發燒,是人體在致熱原的作用下導致的體溫中樞的障礙,使得產熱增加,最終引起發熱。發燒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種症狀,是人體對抗細菌和病毒的一種外在表象。

2、發燒的弊端有:

發燒期間人體會出現不適,比如食欲不振、頭痛、腰酸背痛等,持續高燒還可能誘發心肌炎、病毒性腦炎等重症。

3、發燒的好處:

很多很好奇,生病怎麼會還有好處呢?發燒只是人體對抗病毒的一種表象,其實並不是一種疾病。發燒可以縮短髮病的時長,還能殺死人體中有害的病毒和酶,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大多數情況下,醫生給孩子打退燒針,只是為了安撫焦慮的家長,並不會對縮短病程有幫助。

孩子發燒不高於38.5度時,是不需要打針的,也無需吃藥。寶媽最好做到「冷處理」,這樣會有利於提高孩子的免疫力的,如果孩子一有發熱的症狀,寶媽就帶孩子打針輸液,那樣孩子的免疫力會減弱,身體素質也會越來越差,以後就會變得「不堪一擊」了。

二、「冷處理」需要寶媽這樣做:

1、對寶寶食量不做要求

孩子在發燒時,一般都會出現食欲不振的情況。平時很愛吃的東西,現在買給他,他可能變得不屑一顧了。很多寶媽就會擔心,寶寶不吃飯怎麼能行呢?營養不良了怎麼辦?

其實,寶媽真的是過度擔憂了,現在的生活水平孩子想營養不良恐怕都很難實現了。一兩天不好好吃飯,不會對孩子的身體有什麼影響的,吃多了反而會消化不良,給身體增添負擔。

2、不強迫孩子休息

一般大人發燒時,就會精神不振,出現嗜睡的情況。寶媽就覺得孩子也會這樣,怕孩子體力消耗太多會加重病情,而強迫孩子去休息。但有的孩子不一樣,他們天性活潑愛動,總是精神亢奮,不會因為生病了而改變。

因此,寶媽就不要強迫孩子安靜地休息了,孩子只有有精力、有體力去鬧騰,就隨他去吧,還能加快新陳代謝,縮短病程呢。

3、不依賴退燒藥、退燒針

世界衛生組織(WTO)很早就向家長和醫生建議,寶寶發燒時最好不要用退燒針,退燒針內的藥物致死亡率極高。而且一般的病毒性發燒都是可以自愈的,退燒藥和退燒針根本起不了退燒的作用。

4、讓寶寶多喝水

發燒時,最重要的就是散熱。讓寶寶多喝水,保證體內水分充足,才能使熱量散發出去,這才是最理想的退燒方式。

很多家長抱怨,自家的孩子不愛喝水,怎麼哄都沒用。這個時候,就需要寶媽動動腦筋,把喝水變得有趣起來,孩子就容易接受了。

a 乾杯的方法,讓孩子模仿大人喝酒乾杯,寶媽和寶寶一人一杯,碰一次杯酒喝一口,寶寶就願意喝水了,寶媽還可以加入石頭剪刀布、划拳等元素來提高寶寶喝水的興趣。

b 用針管注射,用不帶針頭的注射器,跟孩子玩注射喝水的遊戲,贏的那一方要往輸的那一方嘴裡注射水。

C 水裡兌果汁或者甜味的調料,孩子不願意喝水,但一定很願意喝果汁。寶媽可以在溫水裡加入少量的果汁,或者有一些清火的小兒茶給孩子沖一下進去,孩子就會把水喝下去了。

三、這幾種情況不宜「冷處理」,要儘快干預治療

並不是所有發燒的情況都適用於「冷處理」,當孩子出現這幾種情況時,就需要寶媽給孩子喂一些退燒的藥,如果出現緊急情況,還是需要及時送孩子去醫院檢查治療了。

1、發熱高於38.5

當孩子發燒的溫度超過38.5時,根據孩子的精神狀態,可以給孩子服用退燒藥,以免孩子出現高燒驚厥或者誘發其他重症。對孩子還說,最安全的退燒藥就兩種,一種是布洛芬,需要間隔6小時吃一次,另一種是乙醯氨基酚,比較適合小寶寶,3個月以上都可以服用。

2、持續高燒超過3天

孩子出現高燒,吃了退燒藥後沒有效果,或者藥效過完又繼續燒時,可以給孩子換一種退燒藥。但如果孩子持續高燒超過3天,就要帶孩子去醫院了。

3、體溫超過40度

發燒體溫超過40度,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需要去醫院就診,以免誘發心肌炎、腦炎等。

4、孩子出現以下症狀時,必須立即帶孩子去醫院。

a 驚厥。如果孩子發燒時出現抽風,身體不受控制得抽動,眼球上翻等,說明孩子出現了發熱性驚厥,需要立即送孩子到醫院。

b 嚴重嗜睡,精神不振。當孩子出現嗜睡、精神嚴重不佳時,說明病情在加重,寶媽最好帶孩子去醫院做一下檢查。

C 腹瀉、嘔吐等。孩子發熱時,伴有嚴重的腹瀉、嘔吐等症狀時,要去醫院查一下具體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