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的力量》提高人生幸福感,你需要找對一個人

2020-02-28     薔薇靈靈棲

最近《安家》上映熱搜不斷,該劇由六六編劇,講述了安家天下公司經理房似錦空降到靜宜門店,與徐文昌形成雙店長競爭的過程中,作為房產中介的他們在幫助客戶安家之餘,也見證了客戶買房中的喜怒哀樂的故事。

孫儷飾演的房似錦是房產銷售的「金字招牌」,因為業績能力強被領導提升為新店長,但她為了賣房,撬同事單,對下屬強勢、激進,缺乏人情味,同時也沒有站到客戶角度上考慮,為以後的職業生涯留下了隱患。


而羅晉飾演的老店長徐文昌是個「感性」的人,他推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對下屬循循善誘,深得人心,對客戶設身處地的著想,房似錦與徐文昌同在一個店,兩人因工作和人生理念不同,衝突一再升級。


兩人經過幾次明里暗裡的較量,房似錦漸漸對徐文昌改觀,徐文昌也漸漸改變和影響著房似錦,她從原先那個理性的女強人,開始轉變有人情味的職場人,結局發展大機率是兩人攜手把店做大做強,或以喜結連理的感情收尾。

從《安家》這部劇看,女主的轉變是很大的,後邊她不僅在為人處事上變得柔軟了,而且明白了幫客戶「安家」的真正意義,最終達到了人格和事業上的成功飛躍。這要歸功於徐文昌對她潛移默化的影響。


可以說,女主的成功離不開徐文昌這個黃金人脈的存在。心理博士亨利.克勞德在《他人的力量》一書中寫到:一個人的成功取決於第四層次的黃金人脈。

美國成功大師卡耐基說:「一個人的成功因素,15%可歸因與專業知識,85%歸於黃金人脈關係『,人脈越豐富,能量越大,工作和人生就越容易成功。


那麼什麼是最佳黃金人脈?怎麼找到讓我們受益一生的黃金人脈,從而產生對人生的飛躍呢?本文就《他人的力量》書中的觀點,分析我們如何打造對我們受益一生的黃金人脈關係。


01黃金人脈是深度連結,是相互成就

作者認為:成功是靠第四層次的黃金人脈來達成,是靠別人而不是靠自己。

「人脈」是個形象的詞彙,「脈」意味著彼此連接,相互影響的人際關係,它是動態的。


《他人的力量》一書中提到:一個真正的連結關係是能讓你成為完整的自我,成為真正的真實的你,能夠調動你的心臟、思想、靈魂和熱情。


指的並非是他人的能力,而是精神上的能量。從根本上說,這是第四層黃金人脈的本質,是精神上的深度連結,是生活中的相互成就


查理芒格和巴菲特是投資界的「黃金搭檔」,芒格在遇到巴菲特之前,是一名律師,兩人第一次見面相談甚歡,巴菲特的一句應該早早進入投資業的話,深深影響了芒格。


巴菲特收購企業,芒格當法律顧問,隨著兩人交集變多,他們的投資理念也不謀而合,兩人都信奉富蘭克林的價值投資理念,從投資藍籌印花公司,到公司合併為伯克希爾哈撒韋。

如果說巴菲特是查理芒格的投資「引路人」,那麼查理芒格就是巴菲特「投資燈塔」,兩人亦師亦友,相互成就,才有了今天的深度連結關係。《他人的力量》講到:黃金人脈關係有6個特質:

一:同心同力、默默支持,兩人不分伯仲;

二:互相督促,互相學習,自律又自由;

三:患難與共,不離不棄,對關係有責任感;

四:亦師亦友,性情相投,相處舒適;

五:眼光長遠、格局高遠,征程是星辰大海;

六:共同進步、一起成長,你們彼此成就。

優秀的人像磁場,會不自覺地吸引我們靠近。選擇黃金人脈是技術活,那麼遇到滿足這6個特質的人之後,怎麼找到他們呢?


02找到黃金人脈的四大步驟

1、勇於承認自己需要幫助

中國人比較含蓄,不習慣於發聲,不大聲說出自己的觀點,自然不會被重視。職場上埋頭苦幹,不懂得彙報工作,升值輪不到你,在社會上要面子,吃了虧就當茶壺裡煮餃子,有話道不出,只能被欺負。

華為的任正非說過:面子是虛的,不能當飯吃,面子是給狗吃的。

如果要成功,只有克服社交的恐懼,放棄無謂的面子,才能邁出尋找人脈的第一步,獲得他人的幫助。

2、暴露內在需求,吸引同道中人

當年馬雲遇見孫正義,孫正義投資三千萬,幫馬雲度過了事業寒冬,很多人覺得是馬雲遇到了「貴人」,其實關鍵是馬雲的6分鐘演講,讓孫正義看到了阿里巴巴的「品牌價值」,從此改寫了阿里巴巴的命運。

那麼作為普通人,我們該如何有效展示自己,吸引你的黃金人脈呢?展示自己,參加外部活動,讓別人看到你搜到你。樊登平台上有「遊學「活動,很多人小夥伴回來後,聯繫變得親密,因為有這樣個人興趣團體,凝聚了大家的內在需求,進行有效的資源對接,強化個人的影響力,自然也就吸引了同頻的人。

3、調研對方的過往表現

毛澤東曾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發出需求,吸引到同頻的人後,還需要初步篩選他過往的「業績表現」。

就像應聘一份新工作,面試時會考察對方的履歷一樣,履歷是否屬實,能力是否能勝任,性格是否能成「一家人」,一一確認後,HR才會發出誠意的offer。

雖然不能保證100%的選人準確率,但至少有據可依,有了選人的標準和規則,也差不到哪裡去。

4、磨合再合作

鮑爾默說:一個人只是單翼天使,只有兩個人抱在一起才能飛翔。

鮑爾默是蓋茨念哈佛時的同窗,兩人性格相反,蓋茨內向安靜、沉溺於技術研發,鮑爾默是風雲人物,善於社交,喜歡管理。蓋茨退學後,鮑爾默在蓋茨多次勸說下,就職微軟,兩個人在管理和招募新人方面有分歧,時間久了,兩人的友誼經歷極大的考驗。


經過不斷磨合,最終蓋茨妥協了,兩人的關係相輔相成,蓋茨可以一眼看出代碼的錯誤,鮑爾默能敏銳的嗅到市場的潛力,兩個明確邊界感後,各司其職,各自精彩,才形成1+1大於2的巨大合力。在微軟帝國的發展中,鮑爾默立下了汗馬功勞。

也因此,蓋茨的眼光、心胸和選人的能力,成就了他的黃金人脈。


03取精華,去糟粕,才能抵達幸福的人生彼岸

作者克勞德說,人際關係,大體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閉門造車的孤立式關係,第二個層次:是負能量的連接關係,比如猜忌、消極和打壓等,第三個層次:是一味讚美、奉承的虛假關係,第四個層次:是長遠的連結關係,即包含自由、責任、和愛的黃金關係。


我們只有找到第四層次的黃金人脈,才能脫離前三個白白消耗的人際的關係。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往往關鍵人脈的一句話、一個提示、一個舉動,就能改變我們一生的軌跡。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能找到滿足黃金關係的人,是一大幸事,在困境時,他給予你適當的鼓勵和關懷,引導你走出困境,在順境時,他督促你莫忘初心,莫失本真,策馬揚鞭,追求夢想。


因為第四層黃金人脈,你會由衷的感嘆:人生得一知己足以,與君同行,終身成長,在追求夢想的路上不孤單,如此才算不枉此生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PMNk3AB3uTiws8K-j6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