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車企銷量前十,自主出彩,日系僅廣汽豐田上榜

2023-12-11     My車軲轆

車市割裂與分化現象在2023年表現得尤為明顯,一方面以自主品牌為代表的新勢力們銷量不斷走高,一方面以合資品牌為代表的車企銷量卻逐漸走低,甚至傳出裁員與停產的消息。

11月自主合資銷量成績也是兩極分化,其中自主品牌零售115萬輛,同比增長31%,環比增長1.8%,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奇瑞汽車和長城汽車銷量更是實現兩位數同比增長,而主流合資品牌零售66萬輛,同比增長23%,環比下降3%。

自主新能源車持續熱銷

11月自主品牌的市場成績迎來大幅度增長,零售量為115萬輛,同比增長31%,環比增長1.8%,市場份額為55.3%,同比增長1.9%。隨著比亞迪、吉利、長安、奇瑞等國產車企市場份額的提升,年內自主品牌增速強勁,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前11月累計市場份額為52%,同比增長4.7%。這份優異的成績離不開新能源車的走量,而從新能源車的企業銷量排名來看,也印證了這一點。

從廠商零售銷量排名來看,11月零售銷量排名前十的車企分別為比亞迪、吉利汽車、一汽-大眾、長安汽車、上汽大眾、奇瑞汽車、廣汽豐田、上汽通用、長城汽車和上汽通用五菱。其中,自主品牌車企中,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奇瑞汽車和長城汽車銷量均實現兩位數同比增長,漲幅最高的是奇瑞汽車。

回到榜單其他車企來看,11月比亞迪依然是中國乘用車銷冠,以26.3萬輛的銷量領先一眾自主合資品牌。另外,榜單前五名車企中,排名變動比較明顯的是吉利汽車,11月零售銷量為17.0萬輛,同比增長34.4%,一舉反超一汽-大眾,位居榜單第2名。除此之外,在自主品牌中,長安汽車和長城汽車11月也有不錯的漲幅,銷量分別為11.8萬輛和7.4萬輛,分別同比增長16.7%和27.7%。

這些自主品牌能夠獲得佳績的原因不難理解,它們有著強大的品牌力、實力出眾的產品和良好的市場口碑等優勢,成為很多購車消費者的首選目標。而且通過這些車企的名字也可以看到,消費者更願意選擇傳統車企,這些品牌在造車技術、服務渠道,甚至是研發資金等方面比較有優勢,能更加讓購車用戶放心。如今傳統車企在新能源車領域的發力度越來越大,未來有多少新勢力車企能抗住傳統車企帶來的衝擊還不得而知。

合資燃油車也有料

合資品牌是另一番景象,11月榜單中主流合資品牌依然有部分車企處於轉型劣勢,尤其是日系品牌。榜單前十中,僅有廣汽豐田一家日系廠商進入前十,11月銷量為7.7萬輛,同比下滑1.9%,排名榜單第7名。但日系車企銷量的下滑也僅是合資品牌的一個縮影。

而合資品牌的「失意」與其在新能源板塊不夠亮眼有關。目前新能源車業務比較好的合資品牌是大眾汽車,ID.家族月銷量過萬輛,而其它合資車企的新能源車銷量都在萬輛以下。

目前,合資品牌的長板仍在燃油車領域,這些車企在燃油車領域的影響力比較強,同時造車技術和市場口碑也處於優秀水平,獲得大量用戶認可實屬正常。另外,我們也需要知道的是,現在國內汽車市場售出的新車中,燃油車依然是主力。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2023年11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208.0萬輛,同比增長26.0%,環比增長2.4%。今年累計零售1,934.5萬輛,同比增長5.3%。但是11月新能源車市場零售84.1萬輛,同比增長39.8%,環比增長8.9%。今年以來累計零售680.9萬輛,同比增長35.2%,由此可見,燃油車依然是市場銷量的主力軍。這種背景下,以燃油車業務為主的合資車企便能獲得大量燃油車忠實用戶埋單,所以成績排名仍比較出色。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工信部還明確提出要穩定燃油車消費。一方面因為燃油汽車市場平穩發展是中國汽車工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燃油車有巨大的國家稅收和較好的企業盈利,而新能源車目前的盈利企業比例極低。另一方面,燃油車對使用里程較低的用戶,其使用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低於電動車,而且使用便利,因此受到大量用戶喜歡,這也是傳統車企堅持在燃油車領域發力的主要原因。

借著新能源車的崛起,自主車企已經成功對合資車企進行彎道超車。不過合資車企在燃油車領域積累多年,功力也是非常強悍的,所以8月份自主車企和合資車企分別在新能源車領域和燃油車領域都有著不錯的表現,進而促進了整體車市銷量增長。

如今進入12月,部分車企為扭轉被動趨勢,主動調整產品價格體系和營銷策略,對消費的拉動作用持續體現,12月份整體車市成績也有望持續高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856474182ad84a4d1f0c379818a8ce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