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光伏「出海」將遇風浪

2022-04-22     英才雜誌

原標題:國產光伏「出海」將遇風浪

本文作者 | 劉超然

4月17日,光伏設備龍頭邁為股份(300751.SZ)公告,印度信實工業擬向公司全資子公司新加坡邁為採購太陽能異質結(HJT)電池生產設備整線8條,採購總額超過公司2021年度營業收入的50%。次日,邁為股份開盤走高,收盤上漲11.36%。早在去年12月份,邁為股份就與海外客戶REC集團簽訂了400MWHJT電池整線設備訂單,首次實現公司HJT設備走出國門。

海外一直是光伏產業鏈企業爭奪的重要戰場,像晶澳科技(002459.SZ)、晶科能源(688223.SH)、天合光能(688559.SH)等光伏設備第二梯隊的企業,主要收入均來自於海外,而且隨著海外光伏設備需求增長,業績增速相當可觀。

歐洲供需缺口帶動國產光伏出海

雖然在疫情反覆、局部地緣衝突、全球經濟下行的負面影響下,光伏產業的發展迎來了很大的阻力,但不可否認的是,歷經波折的中國光伏產業鏈,逐漸走在了國際的前列,並且有崛起的趨勢。

早在8年前,我國就已經站在全球光伏市場之巔了。彼時中國新增裝機容量達到了12GW,同比增長了232%,占全球光伏新增裝機容量的三分之一,接近歐洲2013年新增裝機容量總和。這也代表全球光伏市場重心的轉移,從以歐洲為核心區域逐步轉向亞洲,中國超越老牌光伏重地德國,成為全球最大光伏市場。隨後的2015年至2018年,國內的光伏產業鏈快速發展,隨著產業格局的變化,中國逐漸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生產市場,全球光伏產業製造端各環節均開始向中國集中。

據統計,2020年中國多晶矽、矽片、電池片、組件產能分別占全球的69%、93%、77%和69%。2021年我國光伏製造端(多晶矽、矽片、電池、組件)產值突破7500億元,其中矽片、電池片、組件的出口額284.3億美元,同比增長41%創歷史新高。而國內光伏新增裝機達到54.88GW,雖不及年初預期,但仍是歷史新高,超過2017年的53GW,累計裝機突破300GW。

光伏產品出口情況(數據來源:CPIA)

當前全球光伏能源發展的主要市場除了亞洲的中國,就是歐洲。歐洲市場是最主要的光伏市場之一,據統計,2021年歐洲光伏裝機接近30GW,占全球光伏裝機總量的18%左右,其中歐盟25.9GW,是歐洲光伏的核心。

因此,歐洲也是我國光伏出海的重要方向之一。數據顯示,2021年歐洲是我國光伏產品最主要的出口市場,約占出口總額的39%。

2021年光伏市場的原材料和運費價格的上漲實際上並沒有影響歐盟對光伏項目的實施,甚至在歐盟提出應對氣候變化的一攬子計劃後,激發了光伏市場需求的潛力。

歐洲各國雖然有光伏產業鏈,但事實上大部分還是要依賴於進口。由於歐洲對能源進口的依賴,為了儘早實現能源獨立,對光伏裝機數有明確的目標,歐盟給出的2025年裝機規模下限是達到50GW,以1.2左右的容配比來計算,對應組件需求在60GW,而按照歐洲本土當前的製造能力和開工率預計2025年僅能完成20GW左右,也就是說有近68%的需求缺口要通過進口滿足。

光伏主要出口地區(數據來源:CPIA)

短期國產光伏「出海」壓力不小

長期來看,全球轉向新能源的腳步是堅定的,不可否認光伏作為綠色能源的主角地位,依託國內強大的製造能力,「made in China」的光伏設備出海也是必然趨勢。但是短期受到的阻力也是不容忽視的。

首先是地緣衝突是否會給歐洲帶來能源危機。

由於俄烏衝突的不斷發酵,俄羅斯以不再出口能源來反制歐美勢力,使得近期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價格走高。而從美國前段時間也在考慮啟用戰略儲備石油的舉動來看,雙方「硬剛」似乎有從短期向中期發展的跡象。4月初,也有消息稱德法決策層甚至已經在計劃放棄碳中和目標,回歸化石能源,大力發展國內的煤炭行業。要知道,歐洲光伏產業中,德國的裝機量在歐洲排在第一位,而法國排在第四位,這兩家如果政策生變,對歐洲市場需求影響不小。

2020-2021 年歐洲細分市場裝機(GW)(數據來源:長江證券研究所)

若站在兩個歐洲國家的決策層角度來思考,也很容易理解,雖然歐洲率先提出長期碳中和的目標,但相比近在眼前的冬天發電、供暖問題,就很容易作出選擇。事實上,對於歐洲各國來講,化石能源仍然是核心,其供給情況直接掛鉤本國的經濟生產生活。顯然短期歐洲的首要任務就是能源安全,在這個冬天來臨之前保證煤炭、天然氣的本國供給。因此可以推測的是,短期在2022年的裝機量和增速大機率不及2021年。

其次,國產光伏設備出海另一大阻礙就是海運。

近期上海疫情復燃,據了解,疫情導致上海港和洋山港近三周沒有「動過」,上海港2021年的吞吐量在4703萬標箱,位居全球第一,這樣一個重要的貿易港口停運3周,損失難以估計。即使當前逐漸復工,但耽擱的時間成本也是不可逆的,難免會影響二季度業績。雖然上海疫情算是短期不確定因素,但依然是當前出口貿易的一大阻礙。

海運運費方面,目前,歐洲航線和美西航線的指數呈現回落跡象,但依然居於高位。而當前國內光伏行業產能有近70%出口,比例遠超化工、汽車、輕工等行業,依然面臨國際海運費高企的考驗。

據海外業務收入占比近70%的晶澳科技2021年Q3顯示,公司營業成本為224.49億元,同比增長73.4%,而公司當年前三季度的營業收入增速才56.32%,雖然業績增長很快,但是成本增長更快,運費上漲無疑將影響公司盈利水平。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4d61ce9ebae2bebee30f98484a2e01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