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良好親子關係有助於幫助孩子提高網絡素養

2024-09-26     中國教育新聞網

短視頻作為一種新的媒介形式,已成為青少年學習、娛樂的重要工具。近日,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未成年人短視頻使用研究課題組在清華大學附屬中學召開「短視頻背景下如何提升中學生網絡素養交流會」,並探討了課題的階段性成果《新時代初中生網絡素養研究報告》(簡稱「《報告》」)。這項針對6個省份7641名初中生的調研顯示,親子關係顯著影響初中生網絡素養及短視頻使用行為。親子關係好、與父母經常交流上網內容的初中生,更傾向於使用短視頻學習或搜索信息,每天使用短視頻的時長和頻率也較為適度。

受訪初中生中,通過短視頻了解新聞、熱點事件或搜索信息(65.3%),以及學習知識(64.8%)均超過六成;排在之後的使用目的是放鬆身心,如看寵物/電視劇/動漫等(57%)。此外,有兩成多受訪者會使用短視頻進行內容創作(21.8%)。由此可見,初中生使用短視頻的兩個首要目的獲取信息和學習知識

「短視頻是一種快捷的媒介,是我們認知世界,增長見識不可或缺的途徑。」清華附中學生方元認為短視頻已經成為自己與世界、社會連接的方式,比如不用熬夜也能看到巴黎奧運會上運動員們的精彩賽程

短視頻背景下如何提升中學生網絡素養交流會

親子關係好的初中生用短視頻學習比例更高

調查顯示,親子關係的質量與初中生網絡素養及短視頻使用行為有顯著相關性

親子關係「很好」、親子間「經常」交流上網內容的初中生,認為自身網絡素養水平「很好」的比例分別為82.2%和76.6%。多項研究也表明,良好的家庭氛圍、和諧的親子關係、平等的親子互動對少年兒童的網絡素養水平和網際網路使用行為有正向的促進作用。

11歲的張赫奕(柒柒)是個昆蟲迷,昆蟲科普書漸漸無法滿足他學習昆蟲知識的需求時,「無窮小亮的科普日常」、「小陽的昆蟲世界」等抖音科普創作者的出現,解決了他的困境。

看的昆蟲科普短視頻多了,柒柒開始嘗試知識輸出2021年,和媽媽蔣文娟共同創建了抖音帳號「柒柒的昆蟲世界」,分享柒柒的昆蟲知識和相關趣事。現在,柒柒每天放學回家寫完作業後,就忙著觀察他養的蟲子。「這個蛻皮沒有、那個餓了沒有?手機對他來說就是查閱工具,輔助他發展昆蟲學這個興趣愛好」蔣文娟說。

《報告》發現,父母是否經常和孩子討論上網內容,直接影響到孩子使用短視頻的類別。經常和孩子討論上網內容的家庭,初中生用短視頻學習、搜索信息的比例分別為62.2%和69.1%、用短視頻放鬆身心如看寵物/電視劇/看動漫的比例為45%。從不和孩子討論的家庭,孩子用短視頻學習、搜索信息的比例分別為50.3%、54.1%放鬆身心如看寵物/電視劇/看動漫的比例為62.1%。

今年12歲的吳可在網絡帳號上分享了許多旅遊冒險和科技發明、編程項目的經歷。這位自述「有7年的網齡、視力5.1、不打遊戲」短視頻創作者背後,有著家庭的支持和幫助。吳可的爸爸郭嘉自己會和孩子一起學習網際網路上的新生事物無論短視頻還是AI、編程,只要孩子感興趣,我們都願意和孩子共同學習。我會關注孩子喜歡的東西,也會搜尋一些視頻給他看,比如陶哲軒、扎克伯格的演講,讓他受啟發。

這些家長和孩子的反饋印證了《報告》的研究結果——親子關係的質量越高,初中生使用短視頻的頻率和時長越適度。親子關係很好的初中生,偶爾和很少使用短視頻的比例最高(28.4%),親子關係很好、經常與父母交流上網內容的初中生,每天長時間使用短視頻的比例最低,分別為6.8%和6.4%。

視頻、短視頻是初中生學習網絡安全知識的第一渠道

初中生最喜歡哪些短視頻內容?調查發現,生活常識和生活技能(62.8%)、自然科學和科普知識(62%)、傳統文化和人文藝術(55.7%)位列前三 ,還有近五成(47.2%)的受訪學生喜歡在短視頻平台上看網絡安全知識。

短視頻成為學生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為傳統教學方式提供了新的機遇。有教師嘗試從網絡平台尋找優質教育資源,把短視頻當作「雲課件」,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清華附中教師李敏婧舉例說:「高一學生要完成《紅樓夢》的閱讀但面臨著教學時間有限,部分學生興趣匱乏、學習時間少、名著語言難度高等問題。於是我們選擇在語文課堂上播放《紅樓夢》『中譯中』系列短視頻,幫助學生理解名著里的那些言外之意,效果很好。」

同時,視頻、短視頻已成為初中生學習網絡安全知識的第一渠道。「學習反網暴或反詐騙渠道」的調查發現,有七成多(74.8%)初中生表示自己通過短視頻或視頻平台學習到預防網絡暴力和網絡詐騙的方法,在各渠道中位列第一,超過學校課堂教學(48.7%),電視或廣播(44.6%),報刊或雜誌、圖書(40.2%),網頁、網站、論壇(39.9%),社區或社會上的普法宣傳(36.5%),聽家長講(36.4%)。

清華附中學生家長表示,「我們支持孩子利用網絡進行學習探索,短視頻平台上存在著大量有價值的內容,比如科普知識,理念分享等,這確實能夠激發他的學習興趣,但我們也會和孩子討論如何甄別信息的質量,辨別哪些是真正有教育意義的內容,哪些是軟廣推文。」

專家建議家長注重親子交流、用好網絡教育資源

課題組負責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員孫宏艷表示,此次調查證明親子關係對初中生的網絡素養、短視頻使用有顯著影響。她建議家長一方面要重視家庭文化建設,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注重親子交流與互動,和孩子協商確立上網規矩。另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網絡素養,在日常生活中為孩子做好榜樣。

家長、教師應理性看待短視頻的普及性,善於發揮短視頻正向、積極的作用,引導少年兒童有選擇地運用短視頻上的優質教育資源豐富閱歷、增長見識,儲備向上的力量。孫宏艷的分析得到與會清華附中學生家長的共鳴經常和孩子交流上網內容,一方面能夠提升親子關係融洽度,另一方面也能在潛移默化中正向引導和影響孩子跟孩子分享有趣的綜藝節目片段、發人深省的電影或者紀錄片、介紹前沿科技的短視頻,交流心得體會,也能讓孩子了解父母的價值觀所在。

吳可分享了家長轉變,「最開始教我,後來一起學習,現在只能是輔助,因為有些知識他們確實開始不懂了」。但吳可認為,家長的輔助依然很有必要,「雖然爸爸不懂,但他大致能判斷什麼是合理的,所以每天搜集和我感興趣的話題有關的關鍵詞,把他搜到的、認為好的視頻給我看,這個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

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孫雲曉認為,父母和孩子經常交流上網內容,是互相學習、一起提升網絡素養的良好方式,還能促進親子關係變得融洽,「當孩子感到家庭氛圍很溫暖、生活很豐富時,就不會過度使用手機」。(宇飛

作者:宇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4d26c57710450dd0bfea3d0d024b212.html